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季汉彰武 > 第三十五章 南巡的想法

季汉彰武 第三十五章 南巡的想法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8:43 来源:笔趣阁

到六月上旬,诸葛亮率三军大获全胜、成功平吴的捷报传到雒阳,举朝欢庆。丞相府为此特地下令,取消宵禁,允许全京节庆四日。而后又上报天子,在宫中宴请招待文武百官,一时间,上下通宵畅饮,君臣尽欢。就连往日不干预任何朝政的太后刘笳,听闻捷报后,也高兴地派了宫女出来,专门为与会人员献舞添酒,一直到第二天快天黑了才散去宴席。

虽然经历了这样或那样的波折,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朝廷终于平楚取吴,除去辽东一隅之外,可说是一统前朝旧疆,甚至比起世祖光武皇帝时期,还犹有胜之。毕竟世祖北不能控河套,西不能涉西域,一生为匈奴所逼,反观当今国家,丞相陈冲先是在关中实行甘棠立律,创立五府,而后又在河北废坞索籍,到如今金瓯无缺,山河重固,怎能不叫人扬眉吐气,心花怒放呢?故而撤去宴席后,很多朝臣都持酒去祠堂立祭拜,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

不久,朝廷续论平吴之功,颁赐封赏。带兵诸将功勋顺序为:诸葛亮第一,张既第二,邓艾第三,姜维第四,马岱第五。还有其余征吴将校一百三十余人,也论功行赏,各有赏赐。

其中最为瞩目的当是此次灭吴的统帅诸葛亮,他此前平定河北,坐镇淮南,数有战功,已被封为襄乡侯,论官爵勋位可谓同辈极致,仅次于那些随陈冲刘备一起起兵的元从老臣。而此次还未班师回朝,就被陈冲直接增邑两千户,该封为武安侯,正式跻身为最显赫的功勋县侯之列。这已然令很多人艳羡了,何况丞相陈冲在读到捷报后,还曾对左右感叹说:“后辈之中,能够真正济世安民的,恐怕只有孔明了。”说着还下意识抚摸着自己的坐席。这话传出来后,很快被有心人解读,说丞相的言下之意,恐怕是要令诸葛孔明来接任他的权柄了,这更让百官嫉妒。

而反观原征吴统帅、车骑大将军张飞,其境遇就不得不让人同情了。作为开国元勋,张飞立下的功劳虽不如关羽,但其纵横南北,征战东西,也就仅仅逊色于几名兄长而已。此次接任元帅之职,也并非没有打胜仗,仅仅因为在柴桑纵兵屠城,坑杀俘虏,就解职回京,将这一统之功拱手相让,其中的委屈,可能自古以来都未曾有过。很多军官私下里说,为关元帅报仇屠城,本来就没什么值得指责的,丞相斥责一番也就是了,居然还将其解职,实在是太过不近人情了。显然身为当事者的张飞也对此耿耿于怀,他回京之后,并没有找陈冲述职,而是身居宅中,闭门不出。即使是以天子名义邀请他参加庆功宴,他也是称病在家,仅让其子张苞代为出席,继而陈张不和的消息就在京畿流传开来。

对于翼德的这种态度,陈冲也倍感无奈。他一方面理解张飞的愤恨,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自己仍是对的。不管兄弟情谊有多深,但良知上的对错永远在那里,任何理由也无从改变。这个时候陈冲甚至尴尬的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身边亲人无关对错的责难,他甚至生不出对翼德的怒火来了,反而习以为常地宽容对方的怒火。嗨,齐家,治国,陈冲不无恶意地揣测先秦的儒生们,他们是怎么把这两个不相干的事情结合为一起的呢?

陈冲也试图缓和这种僵局,他一面通过儿媳张氏向张飞递话,希望兄弟两人私下里见一面,再谈谈心,但很快就被拒绝了。

阿彩回话说:“阿父原话说,丞相若是来与罪人谈心,则大可不必,若是向手足道歉,那倒还可以谈谈。”

陈冲得到这个回复,胸中也终于生出些许愤懑。他外在宽和,可内心深处的原则却是很少忍让的,尤其是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让自己去道歉,自己莫非真的有什么可以道歉的吗?几十年兄弟做下来,原来这点对错都分不清楚!想到此处,陈冲在抑制不住满腔怒火,对阿彩说:“草菅人命,滥杀无辜,他还有理了?我没有把他下狱,已经是对不起天下人了!你回去告诉他,如果他三日之内不来见我,这辈子也不用再见了!”

这种话传到张飞耳中,结果毋需多言,兄弟二人都不可能再主动相见,哪怕私下里妻子小辈相劝,也是没有半点用处的。

而越在这种时候,陈冲就越发想念云长。翼德为云长之死感到愤恨,难道他以为,自己是一个木头人,不懂得爱和恨吗?他看到云长的灵柩和遗容时,心如刀绞,掌心被自己的指甲扎出血!他也恨啊!憎恨这个宇宙对人命运的捉弄,憎恨造化对造物的无穷的恶意,很多时候,他甚至会想,难道人活着这一遭,就是被迫来忍受痛苦的吗?为此他也会有一种**,想拔出雪亮的刀锋,想洗净这个无情的世界,用鲜血还天地一个干干净净。但陈冲又经历过太多,他知道这种仇恨通向的只有空洞,就像彭脱一样,杀多少人也不会感觉到解脱。

人应当为死去的人报仇,但人还有更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扞卫死者的尊严。太史公说,人或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就是这个道理。死者并非因为死亡就与这个世界失去瓜葛,他虽然死了,但还可以存在于活着的人心中,只是世人会铭记那些重于泰山的人,蔑视那些轻于鸿毛的人。显然这种杀戮并不会给云长带来尊重,云长是个顶天立地的人,他是英雄,英雄应得的只有爱戴和敬仰。

陈冲这么想的时候,忽然就有了南巡的想法。他少年游学时,曾经去过荆州扬州,但是在自从与玄德等人结为兄弟后,就一直在河北、河南、山西一带活动,也就是炎兴末期时去过两次巴蜀。而上一次去江陵,好像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而在现在,正好可以再去一趟江南,一是安抚江南百姓,处理战乱后的民生问题,二来也是再见一次长江和云梦泽,同时去拜祭包括云长在内,战死在长江两岸的英魂们。而等结束南巡,又正好去北海赴约,正是一趟圆满的旅程!

陈冲将这件事情说与妻子听的时候,董白是反对的,她对陈冲说:“你现在身体不好,哪里受得了江南的湿气?何况京中形势复杂,你若是走了,也不知道又要闹什么乱子。”但结果一如既往,她依旧没有说服丈夫。

陈冲回答说:“江南我去过,并不是什么狼潭虎穴,何况还有医生作陪。至于所谓京中的乱子,又是哪里的事?大不了等士元他们回来,我再去不迟。”

一旦下定了决心,很多事情就好做了。此时诸葛亮还在建业善后,陈冲令他不必着急回朝,领军班师这种事情可以先交给张既、庞统等人,强调处理江南的民政才是重中之重,故而陈冲授予诸葛亮便宜行事,任免江南官吏的权力,等陈冲过来后,再和他细细商谈具体的处置细节。而后陈冲才在朝会上正式提出南巡的计划,并提出令庞统为丞相府长史,U看书w.uukashu.et暂代丞相府事宜。此事赞成的人不少,反对的人也有许多,反对的理由主要还是说,庞统的资历不够,恐怕还需要几人一同决议。陈冲便又任命了御史大夫王象,尚书令桓范一同理事。再斟酌一番后,还是让张飞去暂管上林军。

给张飞下诏的时候,陈冲托人转告说:“我今去南巡,是为云长扬仁义之名,而你在京畿做事,当如履薄冰,不要再重蹈覆辙!”而后果然没有收到回话,陈冲对此也并不在意。等到七月中旬,庞统等人班师回来,陈冲也就如期交接,而后带了包括赵丘、陈秀在内的大约二十来个随从,就这般从雒阳轻装出发了。

出发的时候,妻子董白送陈冲至伊阙关,对着陈秀等人叮嘱一些琐事。说半夜的时候,不要让陈冲再读书;遇到江南的坏天气,要让陈冲好好休息;还有平日里不要让他乱吃江南的东西,恐怕水土不服,等等等等,听得一旁的随从面面相觑。直到陈冲握住妻子的手,董白才不再多言。两人都知道,这恐怕是陈冲人生中最后一次远行了。

随着马夫挥动马鞭,车轮的滚动声和马蹄声一起响起,身旁的景色开始缓缓被抛至身后。陈冲从车窗中探出头,朝妻子远远地挥手,而后坐回到马车上,进行了长久的一声叹息。他感受着车轮下滚过的一颗又一颗嶙峋的石子,很快就产生了一种飘然的惆怅感,得知云长死讯时的预感又开始笼罩着他,让他感觉自己正在进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终点就像是山麓间夕阳最后的微光,已经隐约可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