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季汉彰武 > 第三十四章 最后的战事

季汉彰武 第三十四章 最后的战事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8:43 来源:笔趣阁

对于在长江两岸对峙的双方来说,这一战毫无疑问是一场国运之战。若是汉军获胜,自然就是席卷三吴,恢复一统,若是吴军获胜,也能再试图恢复旧疆,重掌主动。而对于两军的统帅而言,则更没有退让空间,若诸葛亮战败,恐怕会直接导致延熙以来的新政心血毁于一旦,若司马懿战败,他也走投无路,任凭天下之大,却无他半分立足之地,双方都只有死战一条路可选。

从军队的数量上来说,此时的汉军毫无疑问是占据优势的,三府合并后,如今二十五万大军汇聚一堂,连亘在江边,仿佛北方天际陡然升起一团黑压压的乌云,无数船只的樯橹和旗帜从水面下一点点升起,正对上南面的太阳,仿佛要将其遮蔽一般。相比之下,江南连营的十一万吴人大军未免就有些寒酸了,虽然也是一支成规模的大军,但数量上不及敌人一半,这总会给将士的士气蒙上一层阴翳。

好在详细比较参战双方的优劣后,吴人发现并非毫无胜算。荆州虽然已经丢失,但江陵水师还是留存了下来,和吴人其余水师汇合后,竟还拥有大小舰船上千艘,论水师军势之盛,远胜过当年建业之战时的周瑜水师。而反观汉军,他们虽然也拥有上千艘船只,但由于关羽建立水师的思路,导致其中多数是走舸、艨艟、清牙之类的小船,只有东府军带来了二十艘楼船,堪堪达到吴人楼船的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水战,汉军的人数优势施展不开,只要摧破汉军水师,奠定吴人的江上优势,不说尽数夺回江北,收回荆南等地至少是没有问题。

但司马懿并不敢贸然决战,论水战,他自认为比不过陆逊,可陆逊的水师却被关羽在竟陵一举击退,虽然采用的是顺风纵火的取巧之法,但也不得不引起司马懿的重视。而恰好此时又刮的是西北风,所以司马懿保守起见,并没有主动向汉军发起挑衅,而是一连几天与麾下诸将军议,做出一副不得万全之策,就不进行决战的姿态。

然而时间的优势到底在汉军这边,司马懿想示敌以弱,诸葛亮却更耐得住性子,他如今初掌大军,诸将对他都还不够了解,正好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来继续整训内部。当然,也不可能说什么都不做,汉军既然已经占领了柴桑,诸葛亮就令魏延别领两万人,在丹阳郡内频频肆虐,而后放出消息,说汉军打算先令六万人于丹阳渡江,好与水师水陆夹攻。

这一招正中吴人要害,他们确实是输不起也拖不起的一方,若诸葛亮当真如此布置,吴人即使不战也自然败了。所以孙权当即给司马懿下令,命他在半月之内,必须与汉军水师进行决战。司马懿直到自己别无选择,也同意了这一点。他继而与吴军众将说:“那边等风向变化吧!只要我们身居上风,便是有天命相助,必能大破贼军!”

第二天,在太阳升起以后,吴人抬头看天,发现一夜过去,碧蓝的天空开始积起白灰色的云,高处的吴军旗帜,都猎猎地朝对岸飘扬。风如神助!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吴军将士立刻到营中向主帅请命出征,司马懿望天良久,也终于下定了决心,令吴军尽数上船。

此时东南风吹得正厉害,江面上四处是倒退的波澜。天空层云弥补,遮天蔽日,长江犹如躺在云中的浩瀚海洋,任由灰白色的波浪不断摇摆,轻晃船只,好似催眠。而两军大小船只横陈两岸,躺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之中,就像是睡着了一般。两岸碧色如画,北岸被各种各样的芦苇染成一片洁白,南岸则在柳林的绿色中,间杂这一片片绚丽的花色,江上潮湿的空气中流动着一股蚊虫滋生的味道,间或飘来两军做饭的炊烟味。除了江水拍击船舷,连说话的人声都不能辨析出来。更别说金鼓、铜锣,以及鸣镝和摇桨的巨响。总之两岸在风声中变得宁静,像是还没有醒过来一般。

但事实上,两岸的水师都已经准备好了。

很快,吴人大舰出现在江面上。最前面的正是焐热所倚仗的巨舰楼船。其余艨艟等小船跟随其后,渐次起锚入江。前锋行至江心附近,这个时候汉军已经出船应战了。吴人楼船随即停止渡江,左右展开为横排,以便随敌军的攻势而更快地改变阵型。

此时的水战,由于楼船越来越高,载人数量越来越多,弓弩射程越来越远,使得艨艟小船那种游斗为主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大的楼船进入战场后,小船其实破不了楼船的防御,仰头射击也非常吃亏,除去接舷战和纵火外,并没有好的反制手段,即使是主张以小船建军的关羽,其实中心思想也是利用其灵活性,能战则战,来去自由,使陆军不再受水师的制约而已。哪怕在竟陵之战中,他顺风纵火,场面大优,但终究也没能留下吴人的楼船。

吴军的楼船居前,就是想利用这种优势,挑战汉军大舰,准备在巨舰对射中胜出。如果汉军不应,吴军就继续划桨逼近北岸,把来不及展开的汉军船队困在岸边,令其避无可避,再用跟随的小船张网,将剩下的汉军水师尽数摧毁,船上的汉军士卒也就得被打到江里喂了鱼虾。如果汉军怯战逃走,吴军就顺风张帆,穷追猛打,更能获取全胜。

可以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司马懿既然先一步把水师阵型展开,又占据了顺风的有利天时,故而已经有了较高于对手的胜算。

不过,出乎吴人意料的是,汉军的确出阵应战了。但来得不是对等的楼船大舰,或者说,楼船的形状极为奇怪。这些汉军楼船在船舷的两侧拉开了一道巨大的灰布,像是鸟的两翼一样将左右包裹着。东南风猛烈地吹过去,这些用绳子捆绑的灰布剧烈抖动,并没有使汉军的行军速度变得更快。这让楼船上准备接战的吴军十分奇怪,他们私底下议论纷纷,并不知道这两面多加的布有什么作用。

但此时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他们继续多想了。在风力的鼓动下,大部分楼船都已经飞快地驶进了对射的箭程范围内。吴人毫不犹豫地开始对敌军放箭,可令人奇怪的是,汉军并没有第一时间还击,反而是调整位置,朝着吴人的楼船之间的空隔中前进。这种情形一度令吴人感到陌生又有些熟悉,陌生是因为江面上从未有过这种情形的水战,而熟悉是感觉这种场面似曾相识。

而在两军船舷擦肩而过的时候,答案终于揭晓了。汉军士卒们揭下两侧的灰色帆布,顿时露出了藏在其中的十余对拍竿,正是此前诸葛亮为水战设计的金翅楼船!吴人看到仅在咫尺的高大拍竿,立刻就回忆起了三年前攻打合肥的痛苦回忆,这让他们大惊失色,继而血液都冰冷了。但不管作何反应,一切都为时已晚,汉吴双方的楼船已经全然交汇在一起,连转身调头的空间都不存在了,更何况眼下是东南风,转头就等同于主动逆风,庞大的楼船也来不及转向。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军抛射大拍。UU看书.ne

汉军的金翅来势缓慢,但动拍却毫无半点拖泥带水,在双方几乎能够看见对方面孔的情况下,每一次大拍呼啸迎击,都能够毫无悬念地在吴军楼船上砸出一片缺洞,巨响过后,便是浪花奔涌进楼船中,不留情面地将其拽入江底,只留下部分解体的木板碎片在江流中上下漂泊。吴军将士别说反击了,就是在江水中游泳都显得极为困难,船只碰撞间产生的种种波涛,与江水下汹涌的乱流相互击打,如同蛟龙般将溺水的吴人卷进水中。而在江面上,这场单方面的屠杀还在继续着,自楼船出现以来,还从未有这样一支足以摧毁城垣的船队,在大风激荡的辽阔长江之上,完全没有顾忌地用巨石横扫另一支舰队!就如同已经蜕变腾飞的鹏鸟一般,睥睨着这些还停留在鲲鲸时代的同类。等到汉军的落石终于停止了,大江依然默默东流,但原本不可一世的吴人水师,已经不复存在了!

时至政务,天色还是阴阴的,两军短暂停止了接触。吴人的后队,即司马懿剩下的所有小船,此时都已经退回到南岸。汉军的金翅楼船霸占江心,胜负已然分明。

次日,汉军堂皇渡江,吴人只是稍作抵抗,便被诸葛亮率军正面击溃。到了这一步,任谁也知晓,灭吴之战已经大功告成了,吴人再无可用之兵,而作为降将统帅的司马懿,当场横剑自刎,在建业城中的孙权、张昭等人也随即点火**,城中临时推举被软禁的孙策之子孙绍出城前来投降,至此,统一江南的最后战事,也算是正式告一段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