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失窃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失窃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铅笔这东西,范铮用起来还是觉得失格。

哎,蓄墨胆钢笔何时能够问世?

满带遗憾的华容开国县男,挺着微微有迹象的小肚腩,到坊学内走了一遍。

糜斐在各个班次来回巡视,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持小刀玩耍的学生,竹鞭轻舞,几番作势欲打。

哎,这也没办法,每一次进步,肯定有其弊端相随,且有人固执地认为是洪水猛兽。

就算是后世的计算机,够进步了吧,依旧有人信奉雷电法王。

要让谁出点好歹,口诛笔伐立刻来了,好处视而不见,弊端无限扩大,甚至视为地狱恶魔,不生生弄死新物件不满意那种。

蒋乾与毋坤的授课,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反正敦化坊学也不奔着科举去,无所谓了。

巫桑神采飞扬,逐一指点着陈利俭他们调整指法,顺带小戒尺打了分心的陈利俭手心,倒没多用力。

咦,祈使句用多了,竟能让人如此自信?

课毕,娃儿们在坊学院子里撒野,遛马逗驴,倒水灌蚁穴,总有一些乐趣让范铮微微摇头。

“拜见县男。”

陈利俭倒是个懂规矩的,撒欢之前还来见礼。

“舅父”的称谓,只停留在第一级的学生口中,规规矩矩称爵位才是常态。

“能跟上不?”范铮随意问询。

陈利俭面上洋溢着一丝自信:“至少能在中上。”

范铮扬眉:“不错,没让你阿耶白费一番心思。去玩吧!”

巫桑走了过来,微微一礼:“舅父,随我去公房,阿耶给你做了个小礼物哩。”

公房,是一个大通间,从山长到先生,各据一方,互不干扰,却又相互可以看到。

巫闷山那粗胚,还有点小心计呢,为范铮制造的小物件,让巫桑送上,显然是让自家妹娃子留个好印象,以巩固并不是无可替代的先生之位。

虽然巫闷山不读书,却也知道,巫桑的先生之位,她的多半同窗都有资格觊觎。

巴结范铮是必然的,因为巫桑与甄行的关系,巴结也必须是光明正大、投其所好的,他也只会那点手艺嘛。

“阿耶用四寸五分、尾指粗细的竹管,精心为舅父磨了一支笔,笔尖锋利、笔舌如马耳……”巫桑现出几分骄傲。

这东西,我阿耶做的!

只有我阿耶能做!

范铮听着很耳熟,仔细一想,不由恍然大悟,这不就是钢笔的雏形么?

咦,居然在大唐就能见证此物诞生了么?

拉开抽屉,巫桑面色胀红,发出了愤怒的叫声:“谁拿了我的笔!”

阿耶精心磨成的笔啊!

即便不是什么值钱物件,那也是家人的心意!

范铮安慰巫桑:“莫气,估计是谁顽劣,拿去耍了,让你阿耶再帮我弄一个就好。”

糜斐惊讶地走过来,细细问了一遍,知道只失了竹管笔,松了口气。

“待我细细询问师生,伱莫声张。嗯,让你阿耶来,给每一张桌子的抽屉加锁扣、锁头。”

毋坤无声无息地拉开自己的抽屉,似乎在向糜斐证明清白。

郦正义不屑地翻着白眼,他不需要通过这手段证明自己。

好在东西只是竹管而已,价值不是太高。

但是,让巫桑气了一整天,直到甄行下衙回来,费了好大劲才哄好。

范铮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和这物件的缘分,竟是一言难尽。

皇后的灵柩,终于出长安了。

国子司业朱子奢,在灵柩前吟唱着自作的《文德皇后挽歌》,以为前导。

“神京背紫陌,缟驷结行辀。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寒光向垄没,霜气入松楸。今日泉台路,非是濯龙游。”

李治在后方涕泗横流,晋阳公主与衡山公主悲伤得不能自已。

衡山公主就是长孙皇后的幼女,说到她,就体现了李世民不太恪守各类规矩的一面。

依制,皇子、皇兄弟、皇女、皇姊妹,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衡山好歹在五岳里,封这名号明显的不守制。

新任宗正卿李百药亦作《文德皇后挽歌》为和:“裴回两仪殿,怅望九成台。玉辇终辞宴,瑶筐遂不开。野旷阴风积,川长思鸟来。寒山寂已暮,虞殡有馀哀。”

陵为昭陵,位于醴泉县九嵕(zōng)山,距长安一百五十里,位置西北。

《全唐文》中,许敬宗拟《定宗庙乐议》:“……文德皇后庙乐请奏光大之舞;七庙登歌请每室列奏。”

颜师古拟《定宗庙乐议》:“文德皇后厚德载物,凝辉丽天。《易》曰:‘含宏光大,品物咸亨。’言坤道至静,柔顺利贞,资生庶类,皆畅达也。庙乐请奏光大之舞。”

皇帝令终南山高僧道宣律师,为文德皇后造供养经,至后世尚存。

道宣律师还开创了中国南山律宗,精研《四分律》,名声甚至都传到了西域。

这也是国子司业朱子奢的最后一次登场,自昭陵归来,这位历经两朝宦海的老臣卒了。

百官除服,民间婚姻恢复,酒乐从旧例。

更直接一点说,从现在开始,喜怒哀乐总归可以正常表现了。

朝堂上也松懈了许多。

“秘书省著作郎臣仉(zhǎng)熊,启奏陛下,臣近日夜得神授,研制新笔一管,愿献与陛下,为贞观文治之贺。”

范铮当场就震惊了。

不对,疑邻盗斧要不得,万一人家真的自己研发了呢?

竹笔献到御前,李世民得意洋洋地让张阿难端给群臣看。

哼哼,朕的文治,没得说吧?

范铮认真看了几遍,四寸五分,尾指粗细,与巫桑说的没差别。

可惜,没有证据啊!

要眼睁睁吃这哑巴亏吗?

民部侍郎、范阳开国郡公卢承庆哈哈大笑:“想不到秘书省竟有如许不学无术之辈!”

石破天惊。

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变了。

别人这么说,他还可以当妄言,可卢承庆不一样!

世家的传承,是外人无法企及的,特别是学识。

你永远不知道,他能从哪里捞出一本孤本来打脸。

“文字一道,载体一直在变,书写工具也在变。商甲骨文、周金文,因为载体,故只能以刻画;春秋战国、秦汉,竹简之道大兴,毛笔、竹笔同起,甚至竹笔一道更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