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上了贼船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上了贼船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李世民大笑拍案:“好一个天上将,这不就说朕吗?马,兵,阵,营,角,旌,可把军营的事说了个透!”

皇帝的误会,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谁让他当年被封天策上将呢?

范铮表示,我是无辜的,我没想拍皇帝的马屁。

魏征稍加沉思。

诗中提到两个地方,楼兰国与朔行城。

楼兰,现称鄯善,为已故吐谷浑步萨钵可汗慕容伏允的太子慕容尊王所盘踞,在西州刚刚吃下来、需要巩固的时期,应该不会对其用兵。

朔行城,是汉武时期在塞外筑的城,遗址在突厥坊内。

嘶,这指向,是要对突厥用兵?

不,不是对突厥,目标应该是态度还算谦卑的薛延陀。

思维一发散,魏征突然发现,封禅,也许不纯粹是为了封禅!

李欣眉开眼笑地为范铮加了一樽酒:“县男这诗,好!”

魏征乜斜着眼睛:“你这娃儿!难道老夫的诗就不好吗?”

李世民略为不悦:“臭道士,莫吓到朕的爱孙!”

李欣小手乱摆,苦思冥想了一阵才回答:“郑国公的诗,自然是极好的,如高山仰止,仰之弥高,可惜后辈晚生阅历不足,不能尽悟其中奥义。”

通俗一点说,魏征的诗雅了,可对于李欣这种年纪,即便全部了解到释义,也欣赏不来。

“县男的诗,没有高妙之语,每一句都极自然,如常人对话,偏偏装、集、开、列、吹、耀,让整个军营都活了起来,而不纯粹是静止的画卷。”

“阿翁,欣儿斗胆妄言,可能拜县男为师?”

舟上瞬间安静。

范铮暗暗叫苦,这才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李世民抚掌:“欣儿,自从汝州回来,你就过于谨慎了。华容开国县男,除了一手臭字不堪入目,其他才学还是好的,每每能出人意表。”

“来人,奉上帛一篚、酒一壶、脩一案,今日要为欣儿行拜师礼!”

拒是拒不了的,无论是圣命、与李泰的交集、两家婆娘之间的交情,都让范铮无法退避。

但是啊,李泰的位置,就像歌里唱的: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好不容易等出头了,结果皇帝一句话,就让他圆润润地离开了触手可及的椅子。

前面的拼命争取,看上去就是个笑话。

为谁辛苦为谁忙?

为他人作嫁衣裳!

李泰还只是远离权利中心而已,跟随他的大臣,其他人倒好说,文刘洎、武张亮,虽各自有取死之道,却终归是死了。

看着李欣恳切的目光,范铮一咬牙,还是点头了。

魏征正色:“抛开华容开国县男的诗才不谈,他行事虽有些莽撞,持身却正,倒也配为皇孙师。”

魏征是在明目张胆地嘲笑范铮,拿他在安业城的事取笑。

范铮呵呵一笑:“总得有些人,做一些不后悔的事。”

李世民奇怪地斜睨着范铮:“朕有些不明白,有时候伱滑得鬼似的,有时候又愣得根本不顾后果,到底哪个才是你?”

范铮笑道:“明哲保身,自然是臣保命之道。可臣终究年轻么,有时候血往脑子里一涌,就不管不顾了,也幸好终究不违大义。”

李世民大笑。

这话说的,跟他当年拉起人马、赴雁门关救隋炀帝杨广,又有多少差别?

难道他不知道可能有去无回?

“陛下,臣请废乡长。”

范铮的话让李世民诧异。

设乡,是贞观九年三月,鉴于各县所属里坊村保太多,特意增设了架构,李世民还引以为傲呢。

“乡,不好吗?”

范铮摇头:“不管是里坊村保,还是乡,制度都是好的,即便有不足,随时调整也就是了。”

李世民不解:“那你还请废乡?”

范铮的请求,当然不是抽风,而是因为,乡这个制度,与原有的里坊村保格格不入,仿佛两条背道而驰的道路,怎么也没法融合。

(臆测。)

李世民第一次知道,原来他的得意之作,竟是鸡肋!

“可是,从贞观九年到如今,六年了吧?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朕,乡有问题呢?”

范铮轻叹:“下乡的官吏没资格上表,上表的官员他不下乡。”

公文格式里,不是还有平民进言的“辞”吗?

确实有辞,可按这个时代的识字率,能写辞的人,家境就不会太差。

家境好的人,乡起不起作用,对他没有什么影响,谁愿意越了不知多少级,直接与皇帝对话?

这还是李世民这种洞悉民情的皇帝了,换一个从小在深宫长大的皇帝,更得眼瞎耳聋。

“你上奏到尚书省,朕斟酌一下。”

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改动政令,需要与三省共议。

当然,李世民的主张,占的权重肯定更大些。

“朕一直不明白,你为何独独对吐蕃防范甚重,令狐德棻的建言,也应出自你的主张吧?”

李世民招手,双九年华的才人,娥眉轻扫,俏面英丽,捧着酒壶过来,为李世民倒上酴醵酒。

“吐蕃一国,地处高原,我汉家子弟初上,如不得法,将为气候、地理所害,平白伤亡不少,不是愿意付出极大代价,恐难得之。”

“故吐蕃近乎占据地利,无外敌之忧,可肆意扩张。败了,无非是退回高原。”

范铮侃侃而谈,李世民默然斟酌。

才人挑眉:“国朝大事,妾本不应多嘴,可雪域之上,不是还有大羊同制衡吗?”

李世民诧异地打量才人几眼,才缓缓道:“这是朕于洛阳宫收的才人,武照。”

别以为皇帝会轻易纳民女为嫔妃什么的,那是小说家之言,真实情况是,即便是嫔妃之末、七名才人之一,那也是有出身的。

以前那些电影电视里,要征民女入宫——那是为女官、宫女!

武照的阿耶,是故应国公武士彟,入宫的资格是够的。

范铮脑子有点乱。

本以为,自己的出现,把武照给扇没了,没想到只是耽误了几年。

清了清嗓子,范铮垂下眼皮:“大羊同是高原之前的霸主,因与大唐疆界甚远,了解的人并不多。”

“不过,吐蕃蒸蒸日上,大羊同垂垂老朽,不敌是必然之势。”

“因为上一任赞普囊日论赞之死,吐蕃虽依旧信奉苯教,却不许苯教触及权力核心。大羊同正好相反,苯教辛饶的地位,甚至在国主李迷夏之上。”

“此消彼长,对比是显而易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