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封禅诏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一十二章 封禅诏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两道诏书,从洛阳宫发出。

《详定封禅仪诏》、《求访贤良限来年二月集泰山诏》,都有这一句:“来年二月总集泰山”。

诏书一出,石破天惊。

诸宰辅对此并不意外,毕竟贞观年战功赫赫。

破突厥、擒颉利;

犁吐谷浑,逼死慕容伏允;

荡平高昌,增添西州。

原本动荡不安的中原王朝,迅速成为天下霸主,论起来,皇帝也够资格封禅。

“封”为临泰山顶筑圆坛祭天,“禅”为在泰山脚下的小丘筑方坛报地。

大致意思,老天我阿耶,大地我阿娘,皇帝某某干成了啥大事,国泰民安,你们保佑我朝再顺利延续万万年。

很有一种考双百分,拿试卷给家长看的意思。

至于卷子是百分制、还是一百五十分制,看各人。

除了神权之类玄乎的事,封禅的用意是震慑四海,看看本朝是多强大,你们再决定是否与我为敌吧。

靡费是不小的,仅仅是修复、拓宽泰山的路,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洛阳到泰山之间的路,该拓宽、铺黄土吧?

一路上的行宫,该准备吧?

地方官府,要产生靡费吧?

门下省侍中魏征,快马赶赴洛阳宫,恳请收回成命。

又是这扫兴的老顽固!

李世民避而不见,魏征这老倔头硬是跪在宫城的应天门外不起来。

只能在殿内一见了。

奉御史台台院之命,来洛阳宫东推的范铮,正好在殿内翻阅卷宗。

洛阳宫也有皇城及各司衙门,只不过李世民召范铮入殿,正好询问一些长安的变化。

范铮这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一向与众不同嘛。

见礼之后,魏征直截了当举笏:“臣请陛下暂缓封禅。”

李世民很恼火。

现在朕还能爬得动泰山封禅,暂缓,是要朕快驾崩了再上泰山,然后学秦始皇吗?

“朕想着爱卿的极力规劝,很不明白。是朕功劳不够高吗?德政施行得不够吗?各诸侯国没治理好吗?番邦不尊崇朕的仁义吗?没有祥瑞吗?年成不够丰收吗?为什么不行?”

换了别人,面对这夺命连环问,还真可能乱了手脚。

魏征这老道士,怼皇帝习惯了。

“陛下自然功高,但老百姓没有受惠;德政当然是有,还不够涌流;诸侯国虽然治理好了,职责还没有履行到位;番邦尊崇仁义了,朝廷却无法满足其(合理的)需求;祥瑞是到了,法网还很严密;去年的粮食是丰收了,各大仓还空虚。所以,臣以为时机未到。”

“打个比方,有人重病十年,刚刚痊愈,让他背一石米、日行百里,能做到吗?前隋之乱,又何止十年啊!”

后面还有一大串范铮都没听懂的之乎者也。

李世民怫然不悦。

他半生戎马,身上的明伤暗伤无数,集合所有名医都只能暂缓那种。

自己的事,自己知晓,十五年的皇帝,已经很难得了啊!

真以为有人喊几声“万岁”,就真能活到万岁?那史万岁怎么说?

李世民冷冷地扫了范铮一眼,范铮只能别扭地起身:“郑国公高谈雄辩,下官见猎心喜,努力辩一辩,权当班门弄斧。”

“法网还很严密,这一句话,恕下官不敢苟同。法网的存在,本意是约束恶霸、庇护良善,而以‘仁义’之名,轻释恶人,良善何辜?”

“譬如恶人甲,殴伤良善乙,依律流三千里。然后,因为要‘仁义’的名声,改徒一年,出去之后甲继续残害乙。”

“请问,这时候的‘仁’,对乙来说,真的仁吗?”

“换而言之,律法,它庇护的,是恶人甲,还是良善乙?”

魏征摇头:“这是法家之言了。治理天下,需靠儒家,以仁政为本。”

“对乙而言,律令能为他惩治甲,就已经是仁了。”

范铮轻笑:“再然后,乙因不堪欺辱,刺死甲,被判绞。请问,仁不仁?”

杀人偿命,是基本的原则,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卫无忌的。

律法,不能轻改;

罪人,不能轻赦。

当然,那些小罪小过,不在范铮的讨论范围。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看着范铮争辩。

魏征的职司广,范铮的见识有限,全面挑刺当然是不可能的,从本行入手,就挑法网一点,还是很明智的。

本来范铮的举例,就很有代表性,连魏征都不能否认其合理性。

前面还可以强行用“仁”来争辩,可范铮一反转到乙刺死甲,“仁”就成了一块四面漏风的犊鼻裈。

对甲仁,则对乙不仁。

“有一句话下官是万分赞同的,不枉不纵。不枉即是仁,刻意施加‘仁’,反倒是对其他人不仁,成为纵容。”

李世民看着魏征不太好看的脸色,大笑道:“好了,不过是理念不合,慢慢磋磨就是。且泛舟积翠池,君臣斗诗如何?郑国公,可许久未作诗了!”

积翠池是宫池,次于凝碧池,风景却甚好,池边郁郁葱葱,故后人取别名积草池。

难得看到魏征吃瘪,李世民连被阻止封禅的怒气都消了,觉得满心欢喜。

“阿翁,又要去吃酒!”

李欣从一旁走了出来。

李世民笑着抚摸李欣后背:“阿翁要请郑国公饮酒、作诗,你也一起去吧。伱阿娘与阿弟呢?”

李欣撇嘴:“阿娘说要看看食邑中的百姓过得如何,带阿弟去了,欣儿只能找耶耶玩耍了。”

范铮暗赞一声,好厉害的魏王妃。

这一手,天下无人能指摘。

舟行池上,平稳之极。

食,自然是极精的。

饮,是洛阳的荻粱酒。

酒过三巡,李世民击节作诗。

《尚书》:“……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听听,这自恋的。

魏征《赋西汉》:“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说得很好听,可意思就一个,皇帝该向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学习,不能太逾越规矩了啊!

范铮若无其事地饮酒,李世民叫道:“华容开国县男,朕知道,你能作诗,莫藏拙!否则朕治你罪!”

得,跟酒蒙子你也别讲道理。

“臣且赋一首《出塞》: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唐·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