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一百一十章 沧海桑田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一百一十章 沧海桑田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范铮出了国子监,很奇怪,居然没看到孙九与陆乙生的身影。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啊!

快步走出务本坊,就听到孙九牛皮哄哄的声音:“兔崽子,有种照耶耶来一刀!耶耶就不信了,长安城是你突厥索头撒野的地方?”

索头是指突厥人等脑后辫发的造型。

当然,突厥人是不剃的,只是结辫子。

高句丽、室韦,则不辫发。

一个愤怒的声音,别扭地开口:“胡说八道!我阿史那结社尔,是大唐的中郎将!不是索头!”

辫发、锦衣,一行六人,腰间佩戴马刀,有少年,也有壮汉。

穿着最华贵的锦衣、手中提着两只不断拍打翅膀的母鸡,面容粗糙、鼻子稍小的壮汉瞪大了眼睛,正是中郎将阿史那结社尔,突厥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苾的弟弟。

就这个人吧,他的名字都飘忽不定,在《旧唐书·太宗》里面是叫阿史那结社尔,在《旧唐书·突厥列传》里叫阿史那结社率。

虽然知道这可能是音译的问题,但整书编撰没有统一称呼是个瑕疵。

“呸!大唐的中郎将,不会去东市,更不可能抢鸡!”

孙九跳着脚,手指都快戳到阿史那结社尔的鼻尖了。

旁边的突厥人,有人恼怒,有人羞愧,却无一人敢拔刀。

这才是孙九这个渣渣敢叫嚣的原因之一。

长安城,有当世最能打的十六卫!

国强,军横,百姓的腰杆自然挺得直!

范铮踱了过去:“却不知,你是哪一府的中郎将?五品以上,不得入市你不知道?还敢抢鸡,伱怕是嫌弹劾不死哟。”

话不多,却戳得阿史那结社尔眼圈泛红。

因为,他这个中郎将是虚衔,哪一府都不是,除了干拿点俸禄,啥都没有,职田、庶仆从来没见过。

正四品下中郎将,如果不是大手大脚的花,在长安的日子还是安逸,毕竟现在长安城的物价平稳。

但是,身为质子的阿史那结社尔,好酒贪杯,又喜欢与来长安的突厥人鬼混,那点俸禄就不够花销了。

为了升官,他鬼使神差地向李世民告发兄长阿史那什钵苾造反,你说李世民是信他,还是信有多年交情、关键时候率部投唐的突利可汗?

于是,阿史那结社尔的人品,在皇帝心目中跌到了谷底,可能任实职的机会飞了,升迁的路子断了,阿史那结社尔只能富时酒肉烹、贫时到处蹭。

好不容易兄长死了,侄儿阿史那贺罗鹘来朝参了,能不逮着机会,哄哄年轻的侄儿,放自己回草原上?

说不定还能反手灭了侄儿,自立为可汗呢!

这不比在长安城寄人篱下强多了?

可是……

沧海桑田,褡裢没钱。

仗着身份,不管不顾地,阿史那结社尔进东市抢了两只鸡,连东市令都拿他没法,偏偏孙九红着眼睛要跟他干仗。

吓唬吓唬人可以,真要闹出动静来,皇帝、天可汗也饶不了他。

不是打不过孙九,是投鼠忌器。

范铮的气度,明显是个官员,还是能管实事的官员。

很抱歉,大唐的官制,阿史那结社尔基本不知道。

阿史那结社尔气呼呼地放下两只鸡,腥红着双眼,转身带人离去。

徐娘半老的布衣婆娘,抓住了两只鸡,冲着孙九呸了一口,扭着粗壮的腰肢跑回东市。

诶,这里头,故事满满哟!

……

三月,有彗星行到了毕宿、昴宿(二十八星宿)。

樊胜在樊大娘荷叶鸡铺子里嘀咕:“哎,十六卫,拱卫京师,都没仗打,今年吏部考功司的考课,撑死了就是个一最,中中哟。没颜面!”

范铮挟了个鸡腿,往嘴里过了一道,出来就是细腰看了都流泪的光骨头。

别说肉,连筋都没了!

“想第一年就出人头地嘛,当然得有功劳,是吧?”范铮置箸。

年少时念念不忘的荷叶鸡,如今竟然吃不下多少了。

“星孛毕、昴,有小凶、大吉。要是遇上圣驾巡视什么的,你尽量随行,且多加警惕。”

范铮云山雾海地扯了一通。

别说什么易经八卦,范铮不懂,就是在鬼扯。

樊胜无奈地看了一眼范铮:“别闹,那不是我能说话的事,我要提出随驾,信不信立刻有人过来审我了?”

倒真是忘了这一点啊!

对皇帝的动向关注,就有……嫌疑。

真是个头痛的事,好在也是樊胜头痛。

“反正吧,真轮到你去,警惕、再警惕,要知道,即便本朝强盛,依旧有不少余孽。”

范铮只能提醒到这里了。

樊胜也没当回事,毕竟这概率,实在是太小了,人家凭什么把皇帝身边露脸的活儿,交给他一新人?

……

两仪殿,中书舍人封言道正伏案起草诏书,箕坐的李世民开口:“封言道啊,朕算算,你已经二十有四了,该成家立业了。皇妹淮南长公主,年方二九,食邑三千户,性子温和,慎行修身,守礼制节,你意下如何?”

哎,替妹妹说媒,真是无奈。

要不是永嘉长公主坏了名头,哪里需要那么低姿态嘛。

淮南长公主李澄霞,年方十八,品行算是极好的,就是食邑三千,呵呵,实食邑三百。

封言道沉吟了一下:“阿耶虽过世,堂中尚有阿娘在,请陛下容臣与阿娘商议。”

淮南长公主的名声,封言道多少是听说一些的,与那个疯到极点的永嘉长公主不可同日而语。

李世民赞道:“有子如此,密国夫人当告慰密国公矣!”

密国公说的是贞观元年薨了的封德彝,密国夫人杨氏则是杨素的堂妹。

不怕封言道回家商议,就怕杜荷这种闹腾着不愿尚公主的。

哎,还有四个妹妹、十来个女儿要嫁,谁说皇帝女儿不愁嫁呦,被永嘉一弄,快愁死个人了。

要不是范铮品秩太低,且已经成婚,李世民都想逮住他问一声:“尚公主否?”

倒是贵妃韦珪所生的皇女李孟姜,也该封公主了,她倒是不愁嫁,一直为韦贵妃抚养的周道务,与她青梅竹马,婚事自然水到渠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