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六百五十六章 痛了,自然也乖了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六百五十六章 痛了,自然也乖了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司徒李元景拾起皇帝扔下的高句丽国书,细细展开看了看,面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陛下,臣李元景以为,高句丽的贡物虽吝啬了些,和谈的诚意还是很足的。”

“连年征战,对高句丽确实影响不小;可对大唐百姓而言,负担亦不小。”

“眉、邛、雅僚人作乱,根源还是因征讨高句丽,不得不加重税赋,地方上再上下其手。”

“臣以为,休养生息是很必要的。”

从纯粹的言辞来说,这话不无道理,一些地方官上表劝停战也是常事。

可是,结合李元景的地位,再加上他一贯的吃里扒外,就很恶心了。

谁不知道征战会加重庶民负担?

可是,连续不间断骚扰高句丽,是太宗定下的国策!

大唐在此时休养生息,只会让高句丽得喘息之机。

然后,前面将士的血,白流了!

李元景这厮的话,还有许多四五品官员支持,有荆王派的,有纯粹为民生考虑的,倒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臣范铮书读得不多,却也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司徒不观《左传》乎?”

范铮鼻孔里哼哼,给你脸了!

李恪如活菩萨一般,只立于殿中,却不言不语。

李元景的用意他心知肚明,可要他效仿……丢不起那个人。

侍中于志宁举笏咆哮:“臣于志宁,弹劾司徒李元景枉顾国策,欲将太宗皇帝征战之功毁于一旦!”

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诤臣!

李元景无辜地睁着大眼睛,眼皮闪啊闪的:“不是,侍中你那么激动做什么?这殿中也不是一言堂,本官的意见,陛下觉得合适就用,不合适就弃,本官也没那能力勉强啊!”

“若是侍中觉得本司徒不该说话,下次上朝,本官就往嘴上蒙一布条好吧?”

“有臣子上表请休养生息,他们无罪;怎么本官随口附和一下,就十恶不赦了呢?”

李元景深得无辜的精义,眼虽无泪,眼眶却渐红,却让人觉得,他受了天大的委屈。

啊,这戏精,茶言茶语的本事真不错。

不过嘛,于志宁就是那么个过激的人,要不然当年他们是怎么把废太子逼疯的呢?

遇上李元景这号人,活该于志宁倒霉,话柄全落人家手中。

太尉长孙无忌鼻孔里哼了一声:“征讨高句丽,是为太宗与众臣定下的国策,虽千难万险亦不可更改,无须再议!”

说白了,那条国策,他长孙无忌居功甚伟,岂容你李元景小儿指手画脚?

李元景一笑:“倒是本官薄唇轻言了,该罚。”

本来也没指望自己的胡言乱语能通过,最多算是往别人碗里扔苍蝇,恶心人罢了。

新罗之请,谄媚十足,大唐只需要同意为新罗张目,新罗即刻用大唐年号、仿大唐官制、如大唐衣冠。

就这条件,如不知新罗朝秦暮楚的本性,很难不为之感动。

只可惜,范铮虽表明了意见,却未为永徽天子采纳。

哎,前后两任皇帝,都一样的好大喜功。

“吐谷浑尚书乙弗摩诃来朝,代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拜祭昭陵,并有意再踏沱沱河。”

太常卿李道宗禀道。

乙弗摩诃算是吐谷浑唯一小胜过吐蕃的名将,便是在名将云集的大唐,对他也青眼相加。

永徽天子不置可否:“弘化长公主可好?”

弘化长公主作为大唐第一外嫁公主,她的状况是否如意,也关系大唐赐婚策略的得失成败。

夫妻还算是琴瑟和鸣,四子慕容忠、慕容万、慕容智、慕容若,在后来弘化长公主的墓碑上还有慕容万的名字,其他人为“等”。

“弘化长公主与河源郡王恩爱有加,除了相夫教子,便是导吐谷浑臣服大唐,尽量减少边地冲突。”语言,就是一门艺术。

弘化长公主与慕容诺曷钵恩爱,倒真没啥说的,导吐谷浑臣服大唐么,纯纯是往脸上贴金了。

大唐要是衰弱试试,吐谷浑一定是先撕下一块肉来的。

国与国之间,对所谓忠诚之类的“美德”,最好是信都别信。

减少边地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吐谷浑打不过。

被狠狠教训过几次,痛了,自然也乖了。

“吐谷浑以婿邦身份,贡上牛马万头。”

下邦贡,上邦赐,通常价值上差异不大。

总是一方吃亏的事,是没法持续的。

但大唐对于牛马的需求,显然更迫切些。

不得不承认,即便太仆寺在陇右开拓了不少牧监,马匹的质量仍是稍逊乔科马的,就更别说青海骢了。

太仆卿萧锐出班:“这批牛马,诸牧监要了。”

或许有愣头青不明白其中缘由,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这是在改良大唐牛马种,保证品质不退化。

“可。”

永徽天子轻声同意。

尤福贵提高嗓门,宣布退朝。

说是说宦者的嗓音比较阴柔、尖厉,其实也没那么绝对,至少在常音说话时没那么明显,就是在提高音调时格外单薄。

不正经地说,让他们唱高音显然更合适。

李义府跟在范铮后头出太极门,缩了缩脖子:“哎,陛下这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沱沱河是啥地方?”

范铮环顾左右,轻声道:“那就是默认了啊!不因凶,不加丧,陛下怎么可能公然应允呢?”

李义府微一琢磨:“哎,这不对啊!你不是不好读书么,怎么《司马法》就信手拈来?”

“再说,司马法说的大前提,是诸国都在周朝名义下分列啊!”

这两句话的意思:不趁敌国丧而兴兵,不因敌国大灾害而入侵。

除了礼仪层面,军事层面也要考虑的。

国丧遭遇入侵,自会激起军队强烈的反抗,甚至会比平常更难打。

自然灾害能陷了敌国百姓,就不能拖垮你的军队?

再说,二吐俱是大唐婿邦,大唐也不适合太明显的拉偏架。

“沱沱河之上,是唐古拉山口,翻过去不远就是吐蕃的野马驿。”

看到李义府满眼茫然,范铮无奈摇头。

李义府短板明显,就只通政事,不懂军务,更别说征战之事了。

若换了给事中刘仁轨在此,自能与范铮滔滔不绝。

说起刘仁轨,后来因毕正义案得罪了有权势的李义府,出为青州刺史,许多人还写作“贬为青州刺史”。

拜托了解一下官制,给事中几品,刺史几品。

要说李义府赶他出京可以,“贬”字莫乱用,岂有越贬品秩越高之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