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六百五十五章 第二把火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六百五十五章 第二把火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如何?”

钱净土走后,范铮扭头看向要朝朱与穆古,微带一丝得意。

“上官对番邦状况了如指掌,下官佩服!”

管他范铮所言有无偏差,不要钱的马屁先来一个!

这也是穆古多年虽无寸进,却安如盘石的原因之一。

能力固然也是一个原因,却不是主导,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只会做事、不会逢迎的人,往往连想保住屁股下的座位都难。

要朝朱的眼光,明显要高于穆古:“高句丽向来如此,并无多少诚意。不过,上官如何晓得室韦的婚嫁风俗?”

即便是鸿胪寺的官员,能摸清楚室韦的装扮、势力分布就算是称职了,摸清婚嫁风俗可不易。

你要说女国娶男夫的习俗,还真有几个人知道;

要说室韦这般风俗,却少为人知了。

无他,不够轰动。

范铮得意地笑了:“这就是常年处于市井之地的好处,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风俗,大都能听到。”

真正的缘由,却是范铮身为京苑总监时,室韦的一个莫贺弗亲至长安朝贡,重金求得贞观天子许可,找范铮要曲辕犁构图时,相谈甚欢,就多吹了亿点点。

比如室韦的犁,犁铧从来不包铁,都是木头开犁。

比如室韦犁田都是把牛踢一边,自己上。

准确地说,室韦没有用牛马犁地的习惯,全靠人力。

累是难免的,但室韦人的体质是真的牛皮——体质差的早冷死了。

玩笑归玩笑,若室韦与大唐之间不隔着靺鞨、契丹、霫族,恐怕也会是一个头疼的对手。

所以,远交近攻,并不只可成为战争策略,用于地缘政治也同样行得通。

新罗迊餐金法敏进了鸿胪寺,看着端坐上方的范铮,心头亦喜亦忧。

喜的是,范铮几乎是直接否决了高句丽的输诚——虽然里面也没几分诚意。

忧的是,他早就知道,范铮这个人不易相处,一般的好话哄不了。

“外臣金法敏,见过鸿胪卿,恭喜履新。”

范铮眼皮子耷拉:“你的意思,我活该丢了雍州长史之位呗。”

金法敏连连摆手:“外臣绝无此意!就是诚心诚意道贺!”

范铮冷哼一声:“你们新罗的道贺,都是朝别人脸上甩巴掌,然后装作无辜呗。”

这没法交流了!

遇上存心找茬的人,想说啥都能给你噎回去。

咦,听这话,鸿胪卿竟然更愿意为雍州长史?

真是怪胎,从地方入皇城,哪怕品秩是平级,那也是右迁好吧?

金法敏也只能抛开虚伪的客套,单刀直入:“乐浪郡王、新罗王遣外臣前来,献上亲手织绵并诗一首。”

织锦如何,范铮不识货,没法评价个好歹。

可上面那首五言诗,永徽天子一定喜欢。

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偕日月,抚运迈陶唐。

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

淳风凝幽显,遐迩竞呈祥。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

好嘛,这马屁,就是太宗在世也挡不住,何况是道行尚浅的永徽天子?

毕竟,这是番王亲作亲织的绣品啊!

信不信永徽天子能把这织物挂寝宫,天天美醒?

范铮黑了心肠,要整治一下小西八,皮笑肉不笑地回应:“这不够。”

金法敏呈上国书,笑容自信:“我新罗王请求停用‘太和’年号,全面采用大唐年号,改元永徽。”

啊,这个长臂的真德女王还真有两把刷子。

哪怕诗可能是代作、年号之事可能是伊伐餐金春秋的主意,也掩不住金胜曼的光芒。

公正地说,新罗的两任女王都有点本事,可惜面对圣骨断绝的局面,依旧无能为力。

各骨品内循环通婚,是个解不开的死结。

这个对大唐放低姿态的策略,未必能让新罗借到大唐多少力,有一个名正言顺就足够了。

只要高句丽人、百济人稍稍心存顾虑,一切都值了。

至于说弃了自家年号会不会损颜面,金春秋表示,身为合格的政客,就要有勇气把自己的颜面扔地上任人践踏。

只要能换回一星半点的利益,颜面算个什么东西?

范铮表示,第二把火烧得不太旺,主要是柴火太湿了。

不是范某无能,实在是某女王太狡猾了。

范铮也只能叹息,认认真真地接过新罗的国书,斟字酌句审阅了一番。

很显然,金春秋这样的老狐狸,是不会给范铮借题发挥的机会。

失败。

太极殿上,永徽天子翻阅着高句丽的国书,轻蔑地撇嘴,淡淡地扔地上,一言不发。

攻打高句丽的国策是贞观朝就定下的,是太宗与各位老臣的夙愿,本就不可轻易改动。

再说,如今高句丽感到痛了,才知道求饶,早干嘛去了?

永徽天子绝对不会承认,当初高句丽与新罗大打出手时,大唐阿耶是偏帮了嘤嘤嘤的。

再说了,是又如何?

就凭你钱盖苏文杀了我大唐辽东郡王、高丽王高建武,就是一个妥妥的死罪!

钱盖苏文为高句丽莫离支,是反贼!

至于高藏,抱歉,他谁呀?

大唐可从来没有册封过那么一个人!

所以,高句丽的国书,不合法!

尤福贵满面喜气地转上新罗的国书,在永徽天子的示意下当众念了起来,并展示新罗王为大唐织的诗作。

“新罗所作,才是番邦当为。”

礼部尚书许敬宗跳了出来,率先拍起了马屁。

中舍人李义府淡定出班:“臣以为,新罗只口惠而实不至,未免太过分了。”

许敬宗拂袖:“后生晚辈懂个毬!你难道贪图新罗那点泡菜么?”

朝堂上都是快活的笑声,满满的优越感。

眼见义府兄面色难看,范铮只能出班拉架:“新罗盛产参、海鲜、珍珠,可不是真的只有泡菜。”

“就像长安人爱吃饼,你不能说大唐穷得只剩下饼了。”

朝堂上的笑声戛然而止,唯余许敬宗悻悻入班。

李义府感激地看了范铮一眼,心头感慨,还是这位贤弟,无论居何高位,亦未曾看轻过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