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五百一十九章 吃柿子捡软的捏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五百一十九章 吃柿子捡软的捏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皇城之右。

长安县颁政坊,并光寺。

雍州司功参军隗阴阳带着司功府、司功史,在细细点着人头。

寺主觉乌一脸晦气,任由功曹折腾。

要不然还能怎地?

反抗一把?

别闹!

别家背后的支柱,大不了就是魂归极乐了;

并光寺背后的支柱,不光是魂归极乐了,还坠入淤泥,永世翻不了身那种。

没办法呀,废太子立的寺,先天底气不足,跟官人说话时,腰不自觉地塌上三分。

“还有一个门徒僧。”

隗阴阳清点完人数,对照簿籍,迅速发现了问题。

“阿弥陀佛!小寺也没办法,这是务本坊梁国公府送来的门徒僧,贫僧不敢拒绝。”

觉乌苦笑一声。

范铮撇嘴:“司空断然不能行此非法之事,无非是他人假借名义。”

房氏四子,长子房遗直为礼部员外郎,恪守礼法;三子房遗则虽娶李元景之女,却只是一介散官;幼子房遗义为谷州司士参军。

《旧唐书·地理》上,贞观元年割谷州之新安属洛州都督府,七年又割谷州之寿安来属,显庆二年废谷州。

这可与外头说的“贞观元年废谷州”大相径庭。

能干出这种狗屁倒灶勾当的,目标自然是跳脱的驸马都尉房遗爱,被《新唐书》批发了一顶绿油油帽子的家伙。

房遗爱要真当了乌龟,恐怕就没那么张狂了。

假借房玄龄的名义,这很合理,坑阿耶不就是这么干的么?

司户参军王福畤令司户史翻开簿籍,司户府迅速对照门徒僧,查出了此人属地,万年县升平坊人氏。

万年令虞牙火速令县尉捉了升平坊正,笞二十,依据是不觉人口脱漏。

至于万年县自身,嘿嘿,脱漏十口就得挨笞,虞牙也不敢保证一定就不挨那三十笞。

门徒僧及其师,觉乌及上座、都维那,俱杖一百,加徒一年。

司法参军武柏直翻了翻卷宗:“不止如此。该门徒僧因伤人,为州县共捕,遂入并光寺避罪。”

范铮冷笑:“看来本官的话,还是少人听啊!门徒僧带枷游长安城三日,诸罪并罚,流交州;寺主、上座、都维那,因庇佑人犯,加刑半年,并光寺比丘数量减至三十名。”

至于房遗爱,虽然范铮也想收拾一把,奈何没凭据。

私入道、度人者、寺观三纲、家长、里坊正、县衙都可以被追责,惟有送门徒僧的梁国公府,在律法上竟无法追究。

荒唐吧,可笑吧?

这就是最真实的世道,有些人明明干了坏事,偏偏无法追究。

一片悲痛的“阿弥陀佛”声,比丘垂眉,沙弥对视,各自心思不一。

谁去谁留,这是个问题。

去者,又有何寺肯接纳?

门徒僧被扒去僧衣,换上一身囚服,戴上二十斤的枷,白直在旁边敲锣唱罪名,一条条街道走到脚板生痛。

只戴二十斤的枷,不是优待,是怕那门徒僧撑不住。

“查万年县升平坊王某,殴斗致人重伤,遁逃入并光寺为门徒僧。”

“雍州追查,并光寺只留比丘三十,寺主、上座、都维那杖一百,加徒一年半。”

“王某杖一百,游街三日,流交州!”

白直川阿西的声音,还自带节奏感,配合着锣声,让范铮脚痒痒,还想吼上一句“天黑路滑、社会复杂”。

得益于雍州将近一个月的严厉整治,空气中多了些肃然,却少了诸多不法。

别的且不说,自从杖毙了拐子后,雍州在庶民心目中的地位扶摇直上,便是白直们偶尔态度不佳,庶民也没太大怨气。

态度好不好,有用吗?

给你安排个天生只会笑的人,啥事不给你办,眼睁睁看着他人不法,你乐意不?

川阿西本是坊民出身,这个白直,属于“役”,平日喜欢与庶民攀谈,自有人过来饶舌。

“瓜怂!话都说不清楚,还公告咧。说个门徒僧,你都不说是哪家送进去的,哄鬼哟。”

一些上了年纪的庶民,很快听出蹊跷。

就算是《贞观律》有漏洞,未提及惩处送门徒僧的人家吧,可你官府也没必要讳莫如深,让庶民猜遍朝中每一位王公大臣吧?

“藏着掖着,是这家权势,只手遮天了?大唐,药丸了?”

不得不说,人老了,说话一般忌惮少了,加上这多年阅历,开口就能毒煞人。

范铮想开口,川阿西已经神神秘秘地说小话:“我跟你们说,你们可千万不能外传啊!这是务本坊那位……”

得,范铮省事了。

长安城的老人,闲得到处蹿,长安皇城之外的场所,在他们口中都不是秘密,一个个堪比活舆图。

“务本坊,难道是国子监?”

“傻不是?梁国公府!”

“以他的贤明,不至于吧?”

“蠢了不是,谁家府上没几个逆子?”

至于川阿西说不要外传,呵呵,不传就怪了!

梁国公府,愁云惨淡。

继梁国夫人卢氏薨之后,司空、梁国公房玄龄也抱恙,卧床不起,院子里时常飘荡着苦涩的汤药味。

不仅是太医署的人出没,就连尚药局的侍御医都被天子遣来诊治,依旧无力回天。

油尽灯枯,身后事就在这几个月了。

甚至,皇帝令尚食局每日供给房玄龄御膳,以示恩宠。

说句风凉话,不死都对不起这待遇。

四子、四媳俱在堂屋,轮番去表一表孝心。

身为正一品司空,堂堂三公之一,不说当年的部曲、奴仆什么的,就是防閤也有九十六名,真正喂药、喂水、擦身、更衣、除秽,又哪里轮得到子、媳?

然房玄龄到卧床的地步了,依旧间歇着口述,令房遗则代书上表。

“愿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诫,以保万代巍巍之名。发霈然之恩,降宽大之诏,顺阳春以布泽,许高丽以自新。焚凌波之船,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

这只是其中一小段。

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身为司空,百官之首,房玄龄是不大赞成连连征伐高句丽的。

不存在谁对谁错,皇帝与宰相之间,各自所处的角度不同。

李世民之所以不间隔打击高句丽,自有其考量,亦是在为后人除去东北方向的威胁。

房玄龄的立场,则为了民生与吃紧的财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