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七十章 除蝗疏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七十章 除蝗疏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送别时,郑勿恶轻声说了“安州”二字,算是画龙点睛了。

就说嘛,豪强不会无事延请到一州之主。

至于那一位,明面上有几分胜算,奈何出身就是最大的障碍,纵有几个遗老遗少挥舞招魂幡,也架不住万家拔刀相向。

复辟,才是最大的笑话。

二堂的茶室中,贲狐烹着茶汤,看着醉意全无的范铮,小声开口:“这次下官是不得已,欠了人情。以后使君还是与豪强保持距离,免得出事。”

“员氏也是豪强之一,因事牵连,如今已泯然众人。”

范铮接过贲狐奉上的茶碗,眯着眼睛细细想了一下。

贲狐的言下之意,李君羡之死,不全是因为帝王的猜忌,而与结交员道信有关?

范铮得到的消息,是妖人员道信善辟谷,精佛法,李君羡与其结交颇深。

也没谁了,辟谷你说是方士之术也好,跟道家有关也罢,唯独跟佛法扯不上关系。

佛道双修,这可不是一般人干得出来的,要不要左手持念珠、右手执法符,脖子上再挂个十字架?

贲狐不提醒,范铮倒真没注意,辟谷这种技术活,根本就不是缺吃少穿的庄户玩得起的。

天天重体力、累得直不起腰的庄户,少吃一顿都饿得慌,有那个余力辟谷?

譬如后世,那些嚷嚷减肥的,有几个是农民、农民工?

需求的层次不一样。

员道信身为豪强,与一州刺史过从甚密,细想果然有点不对。

李君羡要真个崇信佛道,太华山、少华山脚下的道观也不少,何以与一豪强勾勾搭搭?

若员道信也是某位亲王的触角……

冤不冤,还真不好说。

范铮置碗,对贲狐叉手不语。

这一番提醒,却让范铮避开了一个大坑。

果然,想平平安安当官,就得严格遵循官场的规矩啊!——

两天后,华州司法参军、郑县司法佐面有愧色,于二堂向范铮回禀。

“禀使君,法曹已查到蛛丝马迹,奈何贼子溜得太快,已逃入渭南县地界。”

“下官本应率众追去,记着使君的吩咐才未前行。”

看看,连区区司法参军,套话都用得滴水不漏。

不是我方无能……

呸呸,不是这个味。

总而言之,是范铮令他们不许出界的,不是他们不尽心。

范铮轻笑:“意料中事。辛苦了,品茗。”

司法参军细饮茶汤,眸子里掠过一丝激动:“年百岁不才,能当华州法曹一半的家,愿再率部细细筛一遍,就不信抠不出细节。”

年氏算是罕见的姓氏,不查资料的话,常人能信口道来的年氏古代名人,基本就年羹尧了。

事实上,安徽怀远年羹尧所在这一支年氏,是严姓迁居时,以音讹写。

早古老的年氏,是齐桓公姜小白因当时齐国君王更迭太甚,以为凶兆,故以祖父、贤臣姜夷仲年的“年”字为姓,令一子嗣承之,世以齐桓公为先祖。

妙的是这名字,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稳妥啊!

年百岁掌法曹一半,是因为司法参军有两位。

范铮微微摇头:“没这必要,对方一击不中,势必远遁,不会留什么把柄。说到底,这是本官的私怨而已。”

私怨啊!

年百岁更加上心了。

司户参军凤护的禀报更为触目惊心,整个华州诸水,全年水位下降了一半,明年预计旱情严重。

旱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十旱九蝗,成虫虽只四十至六十日成活期,可密集的数量能让人绝望。

蝗虫所到之处,号称赤地千里,几乎所有的庄稼尽毁,连野草都未必能剩下。

还得感谢地域特点,华州有可能出现的就是土蝗、东亚飞蝗。

稻蝗主要灾区为南方水稻,青藏高原是藏飞蝗。

至于更穷凶极恶的非洲毒蝗,就头疼了,幸好中华不是它的生存区域。

土蝗与飞蝗确实可以食用。

一些人看了点研究文章,就罔顾事实在那里叫嚷着:蝗灾时的蝗虫有毒、不能食用。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在耍流氓,要吃多少蝗灾时的蝗虫才能毒死一个成年人,他们绝口不提。

至于蝗灾区的人、禽食用蝗虫,他们视而不见。

但是,对成虫而言,因为其密集、擅飞的特性,蝗灾时连其天敌都得让道,人力治理极为困难。

范铮对凤护指示:“协全州之力,翻尽涸泽,令鸡鸭食虫卵。”

这是断了蝗虫的生长环境,干涸之地,为蝗虫孳生之床。

“令各户编织大小捕网以备捕蝗,大小涸泽尽引活水而蓄。”

“州内尽力推广小麦,替代大麦、粟,辅种长豆角、豌豆、火麻(别名与违禁品同名)、苘麻(造绳索原料)、薯蓣(山药)。”

“其他作物数量,尽量减少。”

小麦说的是冬小麦,因收割得早,可以避开蝗灾季节。

其他几样作物,因含胆碱、胡萝碱,蝗虫不喜食用。

至于养鸭,南方比较便利,北方却稍逊。

鸡可食蝗,数量却不多。

范铮还不是在胡乱发布政令,这是明朝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除蝗疏》上的经验。

当然也因地制宜的调整了一下,比如芝麻,范铮就没提。

“民曹下发符文行郑县、华阴县,加本官印信。并,由民曹出具文牒行工部、民部,奏请比州参照协同,刺史、别驾、长史、治**具名加印。”

凤护凝重地应声。

民曹发符文行县乡,倒是正常操作,直接由民曹对接工部、民部则很罕见了,一般这种功劳是堂官直接占了。

别的不说,堂官行文牒才对等。

范铮可不在乎这点功劳,反正也不可能再升迁了。

再说,分润下属功劳,人家干活才更卖力。

天天靠画饼行骗的,早晚有被拆穿的时候,离反目成仇就不远了。

譬如后世,画饼完成任务新马泰,结果兑现出来是新村、马寨、太阳伞,你觉得会再有人上当么?

行文牒于工部是因为虞部司、屯田司都可能受害;

行于民部,除了可能争取一些便利之外,更因为各州种桑麻是有定数的,州县有权调整,也须请于民部。

比州协同,这才是重点,单靠华州一地是不行的。

因为,比州的蝗虫,它同样会飞到华州来为害啊!

只有大范围协同,才能尽力减少蝗害。

是的,减少,不是消灭。

在条件有限的时代,减少灾害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