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三百零九章 杀无赦!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三百零九章 杀无赦!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飞骑将士忠勇可嘉,不可不赏,着每人加勋功一转,赏半年俸禄。铁大壮父子精忠为国,着各荫一子为将仕郎。”

李世民斟酌了一下,微加赏赐。

虽然想给铁大壮父子加爵,可范铮都才县男,不合适让他们平了、甚至超越范铮。

实职,短期内是没法拔擢的,毕竟这不是实打实的战功。

荫从九品下将仕郎,就很合适了。

更高?

那不可能,铁大壮父子的品秩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荫官的规矩是降多阶授官,能准他们荫子同级都是破例了。

“谢陛下!哈哈,这下我家大郎有官身了!”

不同于铁大壮的拘泥,铁小壮得意地转了个圈圈,眉飞色舞的,尽显皮猴本色。

范铮捂脸,没眼开:“收敛些!”

李世民哈哈大笑:“京苑总监知道规矩了?当年你一样没规矩!青春年少,有几个循规蹈矩的?”

嘻嘻哈哈的嘲笑声起,范铮也只能无奈地背锅。

李世民说的,显然是入宫为长孙皇后看病、瞎折腾让她喝甜瓜蒂汁一事,当时范铮的口气就不好。

堂堂贞观天子、天可汗了,还那么小心眼,那么几年了,总记着这点事过不去了是吧?

李治淡漠的眸子里,终于现出了一丝暖色。

想起来了,这就是成功让阿娘延寿几年的人啊!

可惜,第二次,阿娘撒手太快,否则,谁知道他有没有奇奇怪怪的办法挽回呢。

这样的人,确实值得认真对待,不可等闲视之。

谁敢保证,自己就一定用不上范铮呢?

右武卫翊府右郎将鲜于匡济从侧面的空地而出,身后跟着一队执木枪、彭排的翊卫,押着三名着灰色僧伽帽、灰色僧袍的比丘僧过来。

肤色虽相近,容貌却有别,这三人,怎么看都透着一股猥琐的味道。

吸吸物质魏俊杰?

“这是……”

李世民的眼睛眯起,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即便无须刻意隐瞒热气球的动作,有人觊觎的滋味,依旧让人心头生堵。

“阿弥陀佛,贫僧惠云,为倭国留学僧,现寄居并光寺,与师兄弟出芳林门寻找禅机,何以被如此对待?大唐海纳百川,缘何容不下贫僧这一滴水?”

比丘僧反客为主。

并光寺位于皇城右侧、长安县地头上的颁政坊,贞观五年为废太子李承乾所立,于神龙元年更名龙兴寺。

惠云是倭国留学僧之一,不知为何,没有像记载的那样,于贞观十三年回倭国,反倒是留了下来。

大唐与倭国的关系,没有如后人编撰的课本一般温情脉脉,反而有些刀光剑影。

是啊,倭国仰慕大唐,服饰、制度、匠作、习俗都会照搬回去,偏偏却不肯臣服于大唐,甚至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

这,才是倭国与大唐使节高表仁争礼的根源。

倭国向来自大,又以为孤悬海外,大唐鞭长莫及,所以不肯低头。

因而,大唐对倭国的留学生、留学僧,态度也好不到哪里去,若不是要维护天朝上邦的体面,早赶毬了。

鲜于匡济冷笑:“倭僧诳语!今日之芳林门,根本未曾开启,你如何出来的?”

惠云合什:“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贫僧只说出芳林门,可没说是今天出来的。”

祠部郎中沃鯌朝前挪了几步,眉眼带着一丝嘲讽:“本官记得,仲春之时,祠部司签发文牒,一个月内,所有倭僧尽离长安。惠云,你且告诉本官,为何滞留,谁人准许?”

超期滞留,如果没遇上祠部司的人,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偏偏沃鯌这个祠部郎中当前,这就尴尬了。

惠云面现愕然:“竟有此事?为何没人告诉贫僧?”

跟比丘说话是最累的,伱要知道,“舌灿莲花”、“天花乱坠”这两个成语,就出自佛门典故,虽有神话的牛皮成分,却也说明比丘的辩才极佳。

范铮叹了口气,从鲜于匡济手中接过横刀,铁小壮立刻心领神会地拔刀相随,一步步向惠云逼近。

“阿弥陀佛,佛祖在上,你们要干什么?”惠云淡定从容的神态,终于现出了惊慌。

辩才这东西,遇上愿意跟你辩的,自然称才;

遇上一言不合就挥刀相向的,便只能称柴,柴草的柴。

“刺探军情者,杀无赦!”

范铮挥刀,直劈惠云胸膛。

谁耐烦与倭僧磨牙,一刀了之,多干净?

为什么是劈……

得,问就是范铮根本没好好学过用刀,这是劈柴的路数。

惠云仓促一退,横刀擦着胸膛,直接开膛破肚,鲜血喷出,浸湿了干涸的黄土。

铁小壮纵身一跃,横刀狂斩,居然真的斩下惠云的头颅。

阿弥陀佛,提前替倭国将介错发明出来,是不是功德无量?

既然动手了,右武卫翊卫也不能闲着,在鲜于匡济的号令下,木枪如龙,迅速洞穿了另外两名比丘僧的身躯。

李世民微微扭头,不见太子面容改色,反倒隐约见一丝亢奋,不禁莞尔。

朕的种,果然适应刀光剑影。

范铮的举动,似乎有些莽撞,却代李世民说出了心声。

要不是顾忌臣子们的唇枪舌剑,李世民早下令砍了。

“陛下,华容开国县男不待圣裁,就动手杀人,不合规矩吧?”给事中刘仁轨弹劾。

程咬金笑呵呵的:“合规矩啊!军中捉到探子,难道不杀么?衅鼓都是用的探子好吧?”

衅鼓是大唐向敌军挑衅的一个举动,捉敌腰斩,首置路左,身留道右,以血涂鼓面,称之为“衅”,大纛带兵马居中出征,唐朝李筌著《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明确记录。

李世民听而不闻,连声下令:“并光寺,只许留比丘三十人。”

管你是不知情也好、刻意隐瞒也罢,板子挥出去,谁管挨杖责的人痛不痛?

没有下令拆了并光寺,已经是圣天子心胸宽广了,且谢恩吧。

“左右候卫出人马,配合祠部司,清理长安所有寺庙。沃鯌,再留一名倭僧在长安,你就除官吧。”

虽带责备,沃鯌却眉飞色舞。

嘿嘿,长安城各寺,耶耶又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