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再见波颇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四十一章 再见波颇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胜光寺,肇始于西周,建寺于北魏。

不必急于骂人,说西周而不说上周,是因为据县志及民间传说,此地最早是周武王为子吴王修建的吴王宫,脚下的什王村原名吴王村。

寺踞眉坞岭,南依终南群山,北望渭水之滨,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松柏苍翠,殿堂齐全,碑林满座,晨钟暮鼓,香烟缭绕。

公元386年,中华大地的八个国度,有十三位皇帝先后在位。

胜光禅师于此时,在此地定居、修建殿堂,然后从西域迎来墨玉弥陀佛像,并与云游的达摩禅师谈经论道,其圆寂后,弟子将寺名定为胜光寺。

胜光寺除了没有在长安城内的便利之外,倒也算一座大寺,并不算太亏待从大兴善寺迁来的波颇、玄谟二禅师。

寺主是不可能给,管纲纪的都维那也不太方便,只有上座一名可以奉送波颇禅师。

经历过起伏跌宕的波颇禅师,连上座都不受,只求一寮房栖身、一钵盂素食果腹,仍旧孜孜不倦地译着《大庄严论》最后三卷。

胜光寺本来还怕波颇不满意,没想到波颇只是醉心译经。

既然如此,待遇可以放宽嘛。

寮房宽敞,桌椅、笔墨纸砚俱全,波颇的弟子玄谟也得以时常照顾他起居,不必常常去做功课。

谁也没想到,几乎足不出户的波颇,也有人拜访,还是个绿袍官员。

“老衲居于胜光寺,居士还是第一个来探望的。”波颇消瘦的面容上,露出一丝安慰。

“禅师是故友,若不得便,范铮也不便扰你。”范铮无奈一笑。

波颇苦笑:“老衲从你身上,已经嗅到了腥风血雨,跟胜光寺真不搭配。”

不需要玄之又玄的洞察力,范铮就是吃这碗饭的,没拿人血蘸蒸饼已经很有职业道德了。

范铮笑道:“幸好手虽难免染血,人却问心无愧。咦?炒茶?”

冲泡茶水的玄谟禅师笑了:“贫僧从后檐摘的野茶,难得再烹制团茶,索性炒了试试。就是铛口太浅,一次炒不了多少。”

波颇道:“老衲倒喜欢这炒茶的清香,就是玄谟还没掌握好火候,难免炒糊一些。阿弥陀佛,出家人不应贪口腹之欲,罪过。”

事实上,炒茶虽盛于明清,在唐朝已现端倪,只不过非主流罢了,有诗为证。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波颇饮了一碗茶水,眼中微带笑意:“居士前来,应当与我佛有缘。”

范铮笑道:“开元通宝的元,以及孽缘的缘。”

波颇轻轻吐了口气:“玄谟,去将寺主请来。”

孽缘是真的孽,范铮此行,有右武卫翊府右郎将鲜于匡济率一团翊卫相随,轻取鄠县衙门,拿下了县尉游文芝。

按常理,拿下一个正九品下县尉,是不需要出去一个团的,可谁让朝廷收到的密奏里,揭露了游文芝勾结弥勒教的消息呢?

平民入了弥勒教,九成可能是流徙三千里,官员涉及弥勒教,则几无幸理。

弥勒教那种极端的杀人教义,哪个皇帝也容忍不了的。

寺主明凡合什行礼:“阿弥陀佛,贫僧明凡,见过华容开国县男、侍御史。”

玄谟有些惊讶,这才几年不见,当初的小坊正都封爵了!

真有种“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错觉。

范铮受了这一礼,然后才叉手还礼:“本官亲临胜光寺,一为访友,二为公务。贵寺比丘元贞,是为犯官游文芝舅兄,亦为其同党,须锁拿回长安,望寺主行个方便。”

明凡的嘴角直抽。

呵呵,三百真刀真枪的右卫翊卫在寺门前,敢不行方便么?

不要以为寺中有护法武僧,就可以有恃无恐了,信不信翊卫以一当十?

对付军纪涣散的散兵游勇、到处讨生活的山贼,武僧还是管用的,可对上大唐久经沙场的骄兵悍将么,明显是不够看的。

“阿弥陀佛,元贞已经是方外之人,应该不会再触及律令了吧?”胜光寺都维那匆匆赶了过来,为元贞辩解。

倒不是有私,主要是寺中比丘僧被朝廷兵马捉拿,它坏名声啊!

范铮续茶,慢慢品了一口:“胜光寺若有意庇护弥勒教,本官也无话可说。”

明凡匆匆摆手:“不,侍御史请稍候,贫僧自去拿人!”

弥勒教的名头,在此时就是没洗的马子,谁沾上谁骚臭。

长安,御史台。

御史大夫李乾祐,把甄行他们全部赶出公房,对范铮说:“弥勒教的事,不好收场,估计还得死不少人,你能避且避了。”

范铮苦笑:“要说御史台里,避不开弥勒教的,只有下官与李义府了吧。”

李乾祐愣了一下,才想起原壁州刺史余春仁。

“既然如此,且审吧,谨防刘氏之人。”李乾祐指点迷津。

贞观元年,义安王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反,伏诛;

刘文静追复官爵,儿子刘树艺、刘树义心怨阿耶被高祖冤杀,谋反,伏诛。

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案例,其实还是有共同点的。

都姓刘,罪名都比较含糊,神奇的是魏征等人还都没有拼命劝谏。

冤肯定是不冤的,只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处理从重了。

北魏永平二年(509),泾州沙门刘慧汪聚众反;

北魏永平三年(510),秦州沙门刘光秀谋反;

北魏延昌三年(514),幽州沙门刘僧绍聚众反;

北魏延昌四年(515),冀州沙门法庆聚众反;

北魏熙平元年(516),月光童子刘景晖谋反事件;

北魏孝昌元年(525),稽胡领袖刘蠡升在云阳谷称天子,改元神嘉,一直坚持到535年。

注意到共同点了吗?

佛门不问姓,道门不言寿。

虽然多数是沙门,他们却死活不脱“刘”姓。

没人能保证他们真的姓刘,却至少说明,刘氏在前面几个朝代的造反浪潮里,有一席之地。

这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打窦建德时摧枯拉朽,打刘黑闼时异常艰难的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