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四十章 博闻广识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四十章 博闻广识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至少在后世发掘的西汉凉州张掖堡遗址里,有竹笔的实物存在,被命名为双瓣合尖竹管笔。

宋朝马永卿《嬾(同懒)真子》卷一:古笔多以竹,如今木匠所用木斗竹笔,故字从竹;又或以毛,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

硬笔的材质,还有芦苇、竹批、红柳,可谓五花八门。

其它材质,吸墨的效果略逊于竹管笔。

“于竹简的书写而言,硬笔比软笔更便捷。”卢承庆滔滔不绝,却又言之有理,让人不得不信服。“软笔字迹优美,硬笔快捷方便,各有千秋。”

仉熊胀红了脸,不服气地辩驳:“既然如此,为何现在没有硬笔的存在?”

卢承庆摇头:“所以才说你不学无术啊!载体从竹简变更为纸张,硬笔的缺陷就比较突出了,容易挂纸,用力大一点,动不动就是一个窟窿眼,只能渐渐沦为配角。”

“但是,谁告诉,现在就没有硬笔的存在了?沙州最近两年上呈民部的文牒,本官细看了一下,近半为硬笔所书。”

“度支郎中,取你司沙州文牒甲字XX号……来,给各位宰辅开开眼界。”

秘书少监颜师古叹息:“吏部司日后任用官员,当审慎一些。”

话很文雅,直白的说就是,别什么歪瓜裂枣都往秘书省塞,丢人!

就算你想冒功吧,麻烦事先打听清楚。

卢承庆的博闻广识真不是吹的,记性一等一,连卷宗号都一字不差,度支司的文牒奉于殿中,任宰辅们观看。

程咬金看一眼文牒,“啧啧”两声,转头看向仉熊,眼中满是怜悯。

吴黑闼实在看不下去了:“伱个响马,你是武将,又不是文官,看个什么鬼?”

程咬金一腆肚子:“难道你就不是响马?老程虽是武将,内秀!”

满殿的哄笑声。

程咬金不满地嘀咕:“本来就是嘛!来,华容开国县男,你说说,老程是不是内秀?”

范铮缓缓摇头:“卢国公哪是内秀啊!就一个字:秀!”

程咬金得意洋洋地笑了。

硬笔与软笔的书写方式迥异,别说程咬金不是真正的草莽出身,就是真不通文墨,也能够分辨出其中的差别,仉熊的夜梦就成了真正的鬼话。

范铮暗暗庆幸,自己从来没想到拿这些东西邀功,要不然,啥时候像仉熊一般撞得鼻青脸肿都不知道。

李世民微微奇怪:“为何沙州之地,会依旧用硬笔?”

卢承庆应对如流:“沙州处于边远地带,纸笔之物难得,自制也不易,索性依旧用硬笔,倒也减少纸笔耗费。就连沙州的寺庙,都有用硬笔抄佛经的。”

敦煌文书有两万多页的硬笔书写内容,含佛经、文学、书信,可为卢承庆之佐证。

其中还有西夏时期的硬笔文书,可见硬笔到宋朝并未完全消失。

这一下,再无人能辩驳了,卢承庆用他丰富的知识储备,镇压得仉熊无话可说。

神授,成了一个大笑话。

李世民虽然不言不语,仉熊的未来却已经定下了。

秘书省,他是再也呆不下去了。

同日,从七品上殿中侍御史张行成,右迁正五品上门下省给事中,这一步跨度比较大。

但范铮并不意外,毕竟人家的才学、资历、风骨都足够。

就是填补张行成位置的人,比较出人意料,原正八品下栎阳县丞刘仁轨。

就连监察御史李义府,都得以本官辅佐晋王。

变化是真的大啊!——

敦化坊,定远将军府。

游廊处,甄行咬牙切齿:“舅父,定不能吃这哑巴亏!”

范铮吐了口气:“没有证据,你什么也做不了。再说,你就笃定是他?”

须知,人不可貌相。

巫闷山堆笑,带着巫亹、巫桑进了垂花门,见到甄行,笑容顿敛,一声冷哼。

总算他能及时反应过来,双手捧着小小双瓣合尖竹管笔奉到范铮面前。

“县男,前番是小人疏忽了,现特意重新打磨了一支,以便县男使用。”

范铮笑眯眯地接过竹管笔,试了试份量,确实比鹅毛笔称手很多。

“有心了,一起用膳。”范铮旋了两下竹管笔。“大掌柜,这笔是你自己研制的?”

巫闷山见范铮是真的喜欢,不由眉开眼笑:“哪能啊!小人就会照东家吩咐做事,没心思琢磨这个。就是两个月前,有沙州商贾要采买作坊的直棂窗,闲谈中听他说起过,想着县男毛笔用得不顺手,特意试了试。”

难怪呢!

范铮就说嘛,巫闷山怎么突然自主研究起来。

巫闷山挠头:“就是……容易写破纸。”

这是硬笔不能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怪不得任何人。

至于破纸的问题,其实也不是太难,造质量过硬的纸就完了呗。

范铮想了想:“大掌柜,能不能在这笔管上头,加个短圆筒,存储一些墨汁,圆筒内可调节,保证不用的时候不跑墨汁,用的时候可以自由控制出墨量?”

巫闷山还不太理解范铮的话,范百里骑在范老石颈上,嬉笑着过来。

范老石一脸不屑:“瓜皮!让你跟我学点手艺,成天推三阻四,连这都不知道!这叫单橐(tuó),最古老的鼓风器!”

一手执着小裘的元鸾补刀:“《道经》载:天地之间,其犹橐龠(yuè)乎?”

实锤了,这耶娘是亲生的,扎心呐!

范老石之所以知道,不是他有什么学问,而是范氏木器作坊制作过不少单橐、排橐。

双动活塞式风箱,据传是唐宋时期发明的,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问世。

活塞这种装置,老祖宗也有提前研究,结果后人不争气,外番将同类型的东西发扬光大了。

元鸾,那是真读了书的,至少比学问稀松的范铮强多了。

范铮引巫闷山入厅堂,甄行已经眉开眼笑地与巫桑并肩,细细说着在御史台的趣事。

也仅限于趣事,许多公事是不宜与外人道,甚至连娘子都不知道郎君的职司都有。

巫闷山回头瞅了一眼,又气又无奈。

虽然他也知道,自家的妹娃子,基本是非甄行不嫁了,可就是看着堵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