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六百三十一章 勇气可嘉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六百三十一章 勇气可嘉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司功参军沃和兑禀报,五名留在州学的经学生,也要参与今年的科考。

范铮呵呵一笑,不予置评。

他们真的能力出众,雍州举茂才时会没有动静?

诸州举进士、明法、茂才,本就是对科举开了道后门,结果你们连这都过不了,还想与整个大唐的学子一较高下,啧。

更扎心的问题是,同在长安城,务本坊还有国子监的存在,你们真够优秀的话,为什么不去国子监四门学就读呢?

是觉得四门学配不上你们的档次吗?

不客气地说,州学、县学开设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所谓的教化、科举,而是图补充流外官、吏目方便,更是为了低级官吏的子嗣子承父业。

“龙生龙,凤生凤,耗子下儿会打洞”,这话虽然偏颇了点,却是有一定道理的。

官人有好位置不留给自家娃儿,留给你一介田舍儿,凭什么?

别说三代,三朝没挪位置的官人世家都有。

“有两名下到法曹的司法史,也报考了今年的科举。”

沃和兑撇嘴。

这都是孙伏伽带出来的,他一介万年县司法佐考上状元,从此在朝廷上浓墨重彩,愣是让法曹这条线每年多出许多参考之士,美其名曰效仿前贤。

当然,打毷氉的极多。

任你法曹现在的活有多重,也不能阻止人家追求理想。

万一呢?

范铮挥毫批纸尾,淡淡地回应:“但有愿一试者,雍州当大力支持,总是勇气可嘉。”

磨墨的贺钩雄差点笑出声。

“勇气可嘉”四字评语,好生琢磨一下就知道,约等于直说他们水平不足。

一旁扶刀的山雄倒是想为范铮磨墨,奈何手太重,压断一块墨条之后,黯然收手了。

虽说雍州这几年州学出不了什么人才,可谁敢保证没有沧海遗珠?

再说,相对诸州考生,雍州经学生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知道庙门往哪里开、行卷该往哪里投。

有两名经验丰富的经学生,已经在万年县平康坊北里芳华阁吟诗作画,小有名声了。

他们的家境自是优厚,偏偏为商贾挣钱的却是家中旁支,完美地避开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限制。

这一条,松的时候比老婆娘的裤腰还松,紧的时候比铁铸的还紧。

“诸县也有三十余众愿参考。”

范铮微微摇头。

即便南墙摆在那里,也总有人想去撞一撞。

去了也无非是为他人垫脚石,真没几个能出头的,还不如等雍州举明经、进士、茂才的机会大。

唐朝的科举,好处是不以贫富限制,如段文昌等人便是极贫的特例。

此时的科举在尚书省吏部举办,亦称省试。

至开元年间,科举划归礼部,礼部下设贡院,考、批、放榜皆在贡院,成为科举定例。

但不糊名的考卷,可上下其手的地方太多,弊端自是显而易见的。

投行卷无非是事先在各官员面前留下印象,到批阅试卷时难免抬一抬手,或许可过可不过的,就此过了呢?

正月科考,雅称“春闺”,于是各坊的邸舍中,连最慵懒的学子都在挑灯夜读。

此番科考,因贞观天子少问政事,已实际由太子主持。

因此,点大宗师一事,也由太子说了算,太子宾客范铮便被召入东宫显德殿商议。

议事的东宫僚属,不见詹事、少詹事、左右庶子诸官,入目皆可算太子心腹。这么一看,居然是范铮的品秩居首。

“陛下将今年的科举事宜托付东宫,孤亦盼能顺利行事,诸爱卿可畅所欲言。”

太子中舍人李义府跃跃欲试,想捞一个考官的资格。

太子眼中掠过一丝嫌弃,要不是手上无人,真不想用这面目可憎的家伙。

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混上五品资历才几天就飘了,真以为“来李”有资格当考官?

范铮笑着打圆场:“太子中舍人的资历还需要熬一熬。臣以为,令狐祭酒或太子詹事、少詹事皆可为大宗师,吏部郎中马觊可为考官,礼部可着一侍郎或郎中为考官。”

李义府想往上爬是可以理解的,就是太急切了。

令狐德棻、张行成、高季辅,论品秩、能力、人品、资历都足够胜任大宗师。

不过,令狐德棻年迈,未必肯操劳此事。

许敬宗贪婪,人品真的没有保障,且礼部尚书的职司不宜为考官,免得与大宗师争锋。

李义府小小的不开心,却知道自己冒失了。

太子斜睨范铮一眼:“听闻范卿与马郎中颇有龃龉,怎肯举荐他?你自任考官不成吗?”

范铮与李义府一齐失声而笑。

“太子中舍人是了解臣的,臣当年起步御史台察院,为监察御史裹行,实属幸进。若为考官,滑天下之大稽。”

“马觊与臣是不太对付,然科举取士,终归由吏部司铨选职司,索性由其为考官,此私不废公。”

人话就是,矛盾还未大到有我无他的地步。

太子笑着指了指范铮。

真以为每一个考官都满腹经纶么?

真以为每一次科举都公平之至么?

真以为科举是大唐唯一取士之途么?

想想也算了,范铮这种半吊子能混到三品,已经是一种奇迹,再加多了荣耀,怕会将人压垮。

别以为背负一身不断高速叠加的赞誉是什么好事。

事实亦如范铮所料,令狐德棻隆重地谢过太子的厚爱,以年迈不支、老眼昏花推辞了此事。

临致仕的老人家了,本身亦淡薄名利,不是于志宁那种执拗货色,不想沾一点分外之事。

摆烂的老人家,从来是最不宜得罪的。

高季辅也婉拒了大宗师职司,缘由是摄民部尚书,耗磨日临近,正是忙碌之时。

张行成身为太子詹事、尚书左丞,在尚书省二仆射俱缺的状况下,是事实上的仆射,更不便脱身。

不那何,问题上交,贞观天子审阅过东宫给出的名单,只字未改,御批圈点了高季辅为大宗师,由不得他不愿意。

对于范铮参与拟定、范党却无一人出现在名单上,贞观天子表示很满意。

该让你出头的时候,帝王是不会忘了的。

你看这个饼,它又大以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