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四十四章 李义府有点慌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四十四章 李义府有点慌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太子舍人李义府有点慌。

自迁任东宫伊始,李义府兢兢业业,要努力劝谏,又不能如废太子身边的于志宁、张玄素一般激烈。

那两个老不修,即便把东宫逼到宫废了,也最多是免官,过上三年两载又起复了。

皇子、太子多有相继废立的,便是这些属官的功劳。

李义府可没那资格,真被免官,那就一辈子告别官场了。

所以,李义府的尺度拿捏得极好,即便劝谏也在李治容忍的范畴内。

当然,那种劝谏太子“好好休息”的拙劣马屁,就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了。

李治年轻,可不是傻子。

即便李义府为太子鞍前马后,依旧能清醒地感觉到,太子对他越来越疏远。

可是,就问一句,为什么?

絮絮叨叨地坐在司农少卿的公房诉苦,李义府眉头拧成一团,深表不安。

“不要过多改变自己,该怎样就怎样,大不了到九寺三监做实事。”

范铮轻声安慰。

原因很简单,凭你李义府再如何努力,挡不住在李治眼中“虽无过犯,面目可憎”。

唐朝当官颇讲颜值,如欧阳询一般面容欠佳,是难以在官场上崛起的。

欧阳询能够在大唐占据一席之地,首先便是凭他在前朝便已声名鹊起的书法与学识,其次是他本身的面目没那么欠佳,只是因老病所致。

李义府现下持身甚正,奈何这一副天生奸相,不讨喜也是情理中事。

是,李义府努力展现诤臣的模样了,但整个东宫,缺少诤臣么?

真正赏识李义府的,唯有没选择余地的武则天。

说不定,武则天一边用他们,一边嫌弃都是些歪瓜裂枣。

凭他李义府再努力改变,依旧免不了被李治嫌弃。

范铮的话,不过是在安李义府的心。

李义府的想法,一如多数低级官员,从龙为上。

想法不能算错,但世间并非只这一条升迁之路,李义府太过于追求捷径了。

李义府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就是外放为一地父母官也足以胜任。

就这一点来说,有些脸谱化严重的作品,把奸佞描写得又坏又蠢是有些欠缺的,奸,就不会蠢。

如某些电视剧里和绅与纪大烟袋斗时的一副蠢相,不是污辱了和绅的智慧,就是他二人打情骂俏。

“太子通事舍人程处侠,亦与某相差仿佛。”

范铮翻白眼。

你倒没得比了!

程处侠就是来东宫混资历的,青不青睐,对他的影响不大,李治目前还不能拂了程咬金的颜面。

“踏踏实实做事,东宫的家事切勿参与。”

范铮小小地打了个机锋。

李义府转了话题,絮絮叨叨地讲述李津、李洽在蒙学的趣事,面上亦起了一些笑容。

李义府对他的家人,好得没话说,这可是许敬宗老奸佞拍马也赶不上的。

一碗水端不平大师李治,在太子内宫宜秋殿内,抱着粉嫩的小小妹娃子轻轻摇摆,年青的面容上现出少有的慈爱。

美貌的萧良娣面容渐渐润起,身形也略为丰腴,眉眼里透着一丝骄傲:“殿下,下玉的封号应该赐下了吧?”

庶长女李下玉,取“月下美人灯下玉”之意,即便是稚嫩的面容,也让人心生爱怜。

李治笑道:“阿耶下诏,封下玉为义阳郡主。”

萧良娣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宫人刘氏可诞下了陈郡王李忠,妾身可诞了下玉,那个下不了蛋的,却还有脸面坐太子妃之位,还不让贤!”

萧良娣是真的飞扬跋扈,对王氏坐太子妃之位极其不满,竟不加掩饰。

有一种错觉叫“我可以”,萧良娣觉得,只要扳倒了王氏,自己就可以登上太子妃宝座、俯瞰太子内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李治眼中现出一丝无奈。

有那么简单的事吗?

太子妃背后有太原王氏为支撑,朝中有舅父兵部侍郎柳奭,即便无出,平日亦无情趣,李治现在也不敢妄动啊!

更关键是,李世民对这严守礼法的太子妃表示赞赏,曾公开言“此佳媳尔”。

但是,履合不合适,只能脚知道啊!

对帝王将相、王公贵族而言,娶妻有时候跟商贾做买卖也差不多,重点在于权衡利弊,联姻的效果往往低于预期。

“下玉真乖。”

看着义阳郡主绽放出无邪的笑容,李治觉得心都软了。

哎,有这样一个妹娃子,真好!

逗弄了一阵,义阳郡主小嘴突然一瘪,“哇”地哭了出来,声音还有点大。

李治突然觉得,带娃儿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

萧良娣打开襁褓看了一眼:“呀,尿了。赶紧的,换尿片!”

宫女匆匆换上新的尿布,萧良娣面色忽然一变,拧着宫女的胳膊,面色狰狞。

“怎地?堂堂义阳郡主,配不上新帛做尿布?”

宫女失声痛苦,却不敢躲避:“良娣,奴婢冤枉啊!”

李治抚额。

一个个的,就不能让孤省点心。

“放手吧。别拿无知当有趣,这尿布没有任何问题,是火麻布,比生绢也便宜不了多少。”

“给娃儿做尿布,火麻布比绢帛透气性好,不至于捂出痱子!”

虽然李治也很少接触这些杂事,但宫人刘氏抚养李忠的时候,他多少是听了一嘴。

这还是在颇为讲究的东宫了,在民间,则是以旧麻布裁剪了为娃儿尿布。

萧良娣尬笑着松手,退到了李下玉身旁。

李治深深扫了萧良娣一眼,转身走出宜秋宫,看看渐入黄昏的光线,叹了口气。

这个以色侍人的侧室,一无母仪天下之相,二无王氏的家世背景,三无容人之量,竟妄图觊觎太子妃之位,真真可笑。

至于宜春宫的太子妃,无后的原因,一则可能是有隐疾,二则动不动如大兄时的于志宁一般唠叨,三则全程如木头,殊无情趣。

所以,恶性循环下来,李治每旬也就在宜春宫住一宿,权当点卯了。

王氏求子嗣的愿望,也如缘木求鱼,渐行渐远。

步出太子内宫,李治信步往崇仁殿一侧的曲室走去。

长兄遗留下来的曲室,幸好还没有拆,可以清静一宿。

想来,大兄当年也是因太子内宫之扰,方才走了歪门邪道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