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一十八章 相里玄奖离寺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一十八章 相里玄奖离寺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司农寺名人之一,司农丞相里玄奖也。

相里玄奖几番出使百济、高句丽,资历攒得足够了,却一直没得晋升之机,如今终于得以衣锦还乡,右迁汾州长史。

汾州为上州,户三万四千九,口十万六千三百八十四,治隰(xí)城县,上元元年九月,改为西河县。

上州长史品秩为从五品上,这一步相里玄奖就跨了四级,稳稳进入大夫行列。

即便迁相里玄奖为从五品下汾州司马,相里玄奖也不会有异议,可见皇帝还是顾及了相里玄奖昔日的功劳。

汾州还是相里氏祖地,相里玄奖回去为官,即便不刻意偏手,相里氏也会受益良多。

用他郡之人的规定,限于县丞、县尉,谁能管到州衙呢?

“恭喜长史右迁。”

待交割完毕,唐同人与范铮贺了一声。

至于帮忙,那就不必了。

相里玄奖右迁汾州,家眷基本随行,民部按规定要给予人力、车牛,五品给手力十二人、车二乘、马三匹、驴四头,足够使用了,无须他人画蛇添足。

相里玄奖笑眯眯地换上绯色官服,装起随身鱼符,叉手道:“下官这便回故里寻访故旧了,异日二位上官莅临汾州,无论如何得饮一口汾酒。”

唐同人诧异:“不是杏花村?”

相里玄奖与范铮对视而笑:“整个汾州所产的酒都叫汾酒,杏花村亦是汾酒中的一员,只是口味会有细微的区别。”

同样的水质,同样的黍,相差无几的配方,要说有显著区别那是在荒说(胡说)了。

细微差异是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品出来的。

相里玄奖对着范铮再叉手:“下官走后,相里干那厮就劳上官看顾一二了。”

范铮微笑:“长史且宽心,相里兄昔日在敦化坊于我有旧,自不能袖手。”

再说,相里干身后的背景,范铮从来没看清过,哪里需要他多事?

相里玄奖不过是在说客气话罢了。

接任相里玄奖的司农丞极有特色,一双绿豆小眼,一副滚地蹴鞠身材,正是原御史台主簿尤朔楚。

范铮颇为惊讶,原以为他混进御史台当主簿就是极限了,想不到尤朔楚还有这一手!

见礼之后,尤朔楚叉手,笑得眼睛好似不在了:“上官来司农寺,下官久未聆听教诲,只觉六神无主,故千方百计追随上官步伐,幸得偿所愿。”

“时隔数年,尤寺丞还是那么会说话。”范铮笑眯眯地回应。

世间的话,越说得情真意切,越不可信,官场尤甚。

你就问一句尤朔楚,从御史台主簿徙司农寺主簿,他干吗?

不图右迁从六品上的品秩,他费这个劲干嘛?

范铮与尤朔楚的交集注定不会太多,反正司农寺的日常事务,是由唐同人主持。

步出公廨,唐同人笑道:“这位尤寺丞很有趣嘛。”

任谁看到尤朔楚这外貌,都忍俊不禁。

范铮提醒唐同人一句:“唐兄最好看看他的履历。”

唐同人瞬间沉默了。

鄜州司仓参军出身的尤朔楚,能够以卑微职司而入长安,是用贺琼楼等上官、同僚尸骨垫脚的,可不是什么人畜无害的角色。

虽说尤朔楚也有不得已的缘由,可哪个上官不得忌惮这一点?

谁也不是什么圣人,万一哪天被他背刺一记……

唐同人叉手,一言不发。

人情,须得记着,有合适的时机就还了。

至于说那些煽情的漂亮话,对不起,真不是唐同人的性格。

两仪殿中,人数寥寥,气氛压抑。

长孙无忌、李乾祐、孙伏伽、刑部侍郎张行成、刑部侍郎李道裕侧坐,独不见司空房玄龄。

几张答款(审讯记录)由张阿难次第传递,殿中不说宫人,连内给使都没有。

从台狱得到的答款,款头(问题)就触目惊心。

“问:如何与庄浪郎吉勾搭上?”

“答:荆王使人荐之。”

“问:尔之过往、职司与荆王俱无交集,何得结识荆王?”

“答:荆王之女县主下嫁房遗则,故房遗则二兄房遗爱居中勾连。”

言简意赅,却让人不寒而栗。

诸人都在沉默,等待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开口。

其他四人,不过是代表了三司,真正议事的,还是这一对郎舅。

长孙无忌轻敲凭几:“房玄龄本人与此事应该没有关联,毕竟他没蠢到这地步。”

“唯房遗爱可恼,当令宗正寺责之。”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的关系素来平淡,他的判断应该更公正些。

两名百官之首,关系要是融洽了,李世民怕是要睡不着。

可这样,李世民就更恼了。

房遗爱还是朕的女婿,胳膊肘往外拐,偏向李六郎是个什么意思?

高阳她虽然跋扈一些,那也是你妻子,你别忘了自己是驸马都尉,“尚公主”!

哪怕是房遗则干这事都更名正言顺些!

“辅机言之有理。诏宗正卿李百药,杖房遗爱一百,禁足百日。”

恼归恼,刀已收归鞘。

能咋办,一头是异母兄弟中最长的六郎,一头是自己的女婿!

老了老了,倒心慈手软了,要是早个几年,怎么也得杀几个祭天。

于是,板子重重扬起,轻轻落下。

或许一百杖对其他人有威慑力,可对皮糙肉厚的房遗爱而言,还没有禁足难受。

也是奇事一桩,文人出身的房玄龄,生出个二郎倒像个武夫。

这一场危机解除了,孙伏伽等四人离去,独留长孙无忌于殿中。

张阿难温了一壶秋清酒,给这两郎舅倒上,奉了点小食。

“陛下何不削荆王爵、减其职司?”

最先开口的,是面色难看的长孙无忌。

李世民笑了笑,饮了一樽秋清酒:“辅机,你却急躁了。雉奴将登皇位,必承江山之重,岂能无对手?”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长孙无忌气哼哼的。

你以为对手少么?

外有高句丽、契丹、奚、突厥、西域、西突厥、吐谷浑、吐蕃,内有李元景于卧榻之侧,东有“类己”的李恪坐拥遗老遗少。

反正,你就是让李泰坐上皇位,我也没意见,底线就一条,皇位上的必须是我亲外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