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一十七章 终南捷径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一十七章 终南捷径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臣范铮参见殿下,参见陈王。”

郡王是封号,在非正式场合下,通常省为“王”字,这一点与后世省“副主任”称呼“主任”一样。

荀苍乌与汤仪典随后见礼,他们的自称前缀加须加职司。

至于其他官吏,一来品秩太低,没必要来凑热闹,二来还得督导官奴与蕃户们干活。

让太子看到京苑总监的官吏偷懒,肯定没好果子吃。

“免礼。京苑总监这一片全部种麦了?收成较往年如何?”

李治信口问道。

范铮一指汤仪典:“去年的耕作俱是监丞汤仪典所司,由他禀报更详细些。”

李治微微惊讶。

无论什么年头,不贪下属功劳的官员都不太多。

汤仪典面色通红,事无巨细地禀报了一遍,连自己不太精通农事的缺陷也不小心抖了出来。

李义府轻笑:“范少卿这名属下,老实得过头了。”

范铮不动声色地颔首。

但是,谁知道这是汤仪典太过激动,还是有意为之?

都不重要。

只要汤仪典不脱离事实,言辞略带夸张范铮也能够容忍。

毕竟,谁还不想牛皮一把?

汤仪典自陈不精农事,是在表功,我一个不太熟悉农事的人,能干到这程度,不容易啊!

小心机他还是有的,又不惹人讨厌。

“很不错。忠儿,你觉得如何?”

李治难得地现出一丝慈祥,俯身问李忠。

李忠撇嘴:“身上太臭。”

童言无忌,呸呸。

汤仪典暗恨自己,为什么要多事,去疯癫一把呢?

要是身上洁净,是不是就能攀龙附凤、一步登天了?

汤仪典的想法无可厚非,谁不期望着平步青云呢?

李治不通农事,但看看官奴与蕃户的劳作是否有序,就能大致判断出京苑总监的面貌了。

具体劳作如何不得而知,但依这井然有序的模样来看,定然不会差了。

“咦?”

李治的目光微移,看到窦怀贞那倔强的身影。

“殿中丞窦德玄之子,居然也跑来务农?范卿,这是不是太不适合?”

范铮不那:“臣也不解,国子祭酒为何一定要他来吃这苦头。”

毕竟,农事、农官,辛苦而不招待见,多数文人对农官隐约有些排斥。

总而言之,农官吃力不讨好。

世道就是如此,真正做事的人,往往没什么地位,反倒是阿谀奉承之辈窃居高位。

“窦氏诸子,此子最贤。”

李治下了个定论。

大概,李治还没学过盖棺定论一词,不知道人心善变,有时候坚守的信念崩塌,君子会变得比小人更没底线。

窦氏诸子的声色犬马,看起来是不思上进,可仔细想想才知道,以窦氏的权势,再上进的话,结果如何?

世家、门阀、宗亲,安于享乐,便能为庶族腾出一点上升空间,不至于上进无门。

真正轮到庶民有上升空间……好吧,至少封建王朝是很难做到的。

窦怀贞的贤德,天知道是福是祸。

“阿耶,他们在干什么?”

李忠跃下羊车,小手牵着李治的大手。

李治温和地回话:“忠儿,他们是在种麦子呢。等麦子收了,用碾硙磨成粉,就可以做胡饼、汤饼、蒸饼、石傲饼了呢。”

李忠点头:“哦,那他们得多种一些呀,忠儿可很能吃呢。”

李治的笑容灿烂。

一通巡视后,李治返回东宫。

汤仪典嘀咕道:“奇怪,太子怎会巡视农田?”

范铮轻笑,李治的行为很正常,这是在表示,皇帝与太子的权力交接,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展,京苑总监日后的正常事务,应该向李治奏报了。

当然,任凭李治再握权柄,以李世民的威望,要废除他也不过一言而决。

“刚才那一刹那,见你流露过失意。怎么,想攀着陈郡王入东宫?”

诸人四散,范铮才打趣汤仪典。

有外人听到,终究会损汤仪典颜面。

汤仪典尬笑,他是个俗不可耐之人,能攀当然要攀,现在这监丞的位置可不是攀来的么?

范铮左右打量了一眼:“本官并不介意你改换门庭,但你抱大腿也得看准了。”

“陈郡王虽是太子的长子,却是庶长子。”

话不用说透。

按现今“立嫡立长”的继承原则,李忠是没多少希望。

若他这个庶子能继承,其他的庶子又为何不可?

汤仪典想了一下,脸色突然煞白。

若是他攀上了,而李忠未来争嗣失败,他会是个什么结果?

昔日的道士秦英、赵节、杜荷等,如今何在?

“上官一语惊醒梦中人!从今日起,汤仪典唯上官之命是从,绝不敢再生异心。”

汤仪典很快想通透了,老老实实在司农寺,跟着上官一点点晋升,虽然不是终南捷径,但稳妥啊!

终南捷径一词,还就是唐朝诞生的。

刘肃著《大唐新语》,说中宗时期的卢藏用,略有才而不得重用,于是跑长安之南的终南山号称隐居谈玄,却借此广布名声,终得任左拾遗。

虽然这词是贬义词,在官场中却频频得见。

得升官发财,区区贬义又如何,嘲讽两句也不过当微风拂面,“唾面自干”了解一下。

“殿下为何只在京苑总监地头走马观花?”

程处侠贸然询问。

到了京苑总监,不说查个翻来覆去,至少也得让他们领略一下东宫的威风吧?

老实说,程咬金给他取的这个“侠”字真没错,程俊有些任性好侠,不是太守规矩。

虽说字通常是冠礼时取的,但这规矩也如婚龄一般,弹性灵活得很。

李治有些不喜,却耐着性子解释:“孤的目的,只是莅临京苑总监,让他们知晓孤开始掌权,这就足够了。”

“若是孤还装模作样地刨上两锄,才叫贻笑大方,又不是在天子籍田处。”

“要说查什么错处,那是御史台的勾当,孤犯不着越俎代庖。”

要不是需要拉拢程咬金,希望他到时候保驾,程处侠这厮,李治真想丢御史台,让他去审台狱。

哪来那么多“为何”?

程咬金的三个庶子里,程俊起点最高,却默默无闻,这破性子也是一个原因。

太子做事,需要向你解释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