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三百八十六章 慢的啦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三百八十六章 慢的啦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主意是范铮出的,板是杨弘礼拍的,苦活当然是唐同人的。

这不是排挤,想沾一点功劳,你总得找到拿得出手的理由,而不是上下两片皮一动,就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

即便去陕州有四百九十里之遥,也拦不住唐同人东进的步伐。

再说,陕州的黑木耳(正经木耳)、陕县大营软蝎尾麻花也挺好吃的。

麻花这东西,据说是西汉末年丞相、东汉思善侯柴文进所创,陕县后人还创下单体重达一百七十六斤巨型麻花的纪录。

韦思言特地走了一趟敦化坊,到了定远将军府拜谒范铮。

当然,杨弘礼府上早晚也是要去的,不过有一层表亲关系在,可以略晚一些。

说到定远将军府,咳咳,有点小尴尬,范老石这个定远将军在范铮这忠武将军面前,品秩低了许多,论品秩应该称忠武将军府才对。

可阿耶尚存,不可能让范铮当家做主,除非范铮晋升到三品。

因为四五品的府邸是同等规格,门舍三间两厦;三品以上府邸五架三间,规格是不同的,到时候即便范老石不愿意,也得让出主位来。

间,表示建筑的阔度;

架,表示建筑的深度,两个枓栱之间的距离为一架。

也就是脸儿一样宽,深度各不同。

对韦思言当年的冒犯,范铮略过不提,毕竟人家已经给陆甲生赔过一回礼了,不宜再小肚鸡肠。

再说,韦悰的颜面是要给的。

“正好韦曲名下车马要去陕州,替我带一篮子牛心柿饼给韦悰公,略表寸心。”

范铮提了一篮子柿饼交给韦思言。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韦思言肃然起敬。

自从韦悰被外放,多少知交好友转为陌路,范铮这一点柿饼微不足道,却让韦思言感觉沉甸甸的。

“少卿重情重义,韦曲铭记于心。从今日起,少卿就是韦曲最能信赖的密友。”

好家伙,这话有点份量啊!

韦思言能代表整个韦曲吗?

韦思言笑道:“这不是大话。郑重介绍一下,站在少卿面前的,是韦曲新任家主韦思言。”

各个世家对于家主的选择条件不一样,有选择在朝的,也有选择在野的,各有利弊。

韦曲选择韦思言这种没有官身的人当家主,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真有哪个带官身的走了背字运,因为不是家主,影响不到整个家族的存续。

这就是生存的智慧啊!

“不违律法、不违良心。”范铮补充了一句。

当然,那种纯粹为了坑害小民的律法,就去他孃的!

范铮自问做不到绝对公正,至少会保持相对公正。

当官,不能把心当黑了。

韦思言嘿嘿一笑:“少卿放心,韦曲百年延续,自不能狂妄到对抗朝廷、官府。”

看了一眼在柿树下挥着小木刀哼哼哈嘿的范百里,韦思言微笑:“某有一女,与令郎年纪相当,可定亲否?”

范铮微笑:“韦氏女亦大唐闻名之清贵,按说当求之不得,只是怕因阿耶娘定下亲事,却不合晚辈心意,便造孽了。”

“家主若有心,可让小儿辈多往来,若情投意合,范铮自请人作伐。”

韦思言起初还以为范铮嫌弃韦曲,心头隐有怒意,听到后面则释然了。

范铮是真心疼儿辈,不是有意拿捏。

这话,没有丝毫隐瞒,大明大亮地将底线摆出来,更让韦思言敬重几分。

“少卿,不知家姐日后……”

这才是韦思言最终的目的,阿姐这一生,总是嫁错人,晚景难免凄凉啊!

范铮唇角抽搐,实在难以启齿。

韦珪至少还能随子就藩,韦尼子要么早于……要么就是感业寺里青灯古佛。

“难免,但家主可以暗中与那边的寺主、都维那接触。虽说那边无须接受外面的香火,但管事人总有机会接触到。”

主意聊胜于无,却也无可奈何。

凭你权势滔天,总有拍不到的山头。

韦思言受教,提着柿饼而去。

杜笙霞鼻孔里轻哼一声:“你还真打算让大郎与韦曲结亲啊?”

范铮刮了一下杜笙霞嘟起的小嘴:“都能挂油瓶了!大郎若是锐意进取,有韦曲帮衬,终究是容易得多。”

“再说,前提必须是情投意合,强扭的瓜不甜。”

杜笙霞嘟囔了几句,不再说话。

也是,杜家与韦曲那点小过节,在自家娃儿的前途面前不值一提。

“许卿,民间关于玄武门之变,仍旧众说纷纭,即便《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粉饰了一番,依旧未能尽如人意啊!”

武德殿中,斜倚凭几的李世民微带不满。

哎,朕在皇位坐了十九年,还是洗不去这污点。

真是的,哪个大家族夺嫡不是这样腥风血雨的,总抓着朕不放是几个意思?

许敬宗面容皱成了一团:“陛下,史书臣能学一学魏收,可百姓那边就无能为力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眼睛突然一亮,许敬宗笑道:“司农少卿范铮,一向奇奇怪怪的,说不定能出啥奇招呢?”

许敬宗其实留了点口德,没说损招。

被召入武德殿的范铮,听了许敬宗的话,忍不住笑了:“陛下知我不文不武,即便出点主意,也难免是歪招,恐惹人笑。”

李世民乐了:“入座,给朕的爱卿上秋清酒。范卿毋须多虑,此地唯我等三人,出伱口,入朕与许卿耳,仅此而已。”

至于宫人、内给使,抱歉,皇帝眼里,他们并不算一个完整的“人”。

范铮饮了一口秋清酒,轻笑道:“朝廷喉舌,尽归陛下,何不令他们编造一个‘慢的啦’故事,以玄之又玄的方式,告诉愚民,他们的认知,总会出现记错的慢的啦现象。”

“似是而非地混淆视听,三番五次之后,再告诉愚民,从来没有玄武门之变,是他们记错了。”

李世民皱眉,许久才吐了口气:“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可是,修改《起居注》,让老奸佞篡改成《武德实录》、《贞观实录》,难道又不是掩耳盗铃了吗?

许敬宗生平首次对范铮投来赞赏的目光。

满口胡柴,果真是我奸佞中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