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就很现实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三百一十三章 就很现实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榈木,就是后来的海南黄花梨,又名花榈木。

虽然明清黄花梨才风行,但在唐朝也并非默默无闻。

唐朝陈藏器于开元二十七年所著《本草拾遗》,又名《新修本草》、《陈藏器本草》,就提到“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榉树也是硬木的一种,但二者的价格嘛,就天差地别了。

名贵与否且不说,仅从崖州拉到长安,就是七千四百六十里,哪怕是根草吧,到这里也能当金线使了。

供汤泉宫倒好理解,虽然阎立德负责汤泉宫的楼阁建造,却不妨碍司农寺添砖加瓦嘛。

你要说唐同人没有一点想法,范铮是不信的,但控制在合理尺度,谁能说个不是?

水至清则无鱼。

辛茂将被这话狠狠震了一下,忍不住斜睨范铮一眼。

幸好顾忌了司农寺,没有滥用刑罚,如往常一般,管它有理无理,先打二十杀威棒,否则不好收场了。

司农卿李纬明目张胆的威胁,大理寺也不能无视之。

要不然,连吃几年陈粮,真受不了。

范铮轻敲凭几:“是榈木还是榉树,司农寺不好说话,价值几何也无法评定,恐怕大理寺也难判断。”

“将作监左校署掌供营构梓匠之事,致其杂材,差其曲直,制其器用,程其功巧,是用木材的行家,大理正何不请人来断一断?”

专业的事,还是得由专业人员评判,不是谁两片嘴皮叭叭说了算的,否则有指鹿为马之嫌。

哪怕辛茂将再不情愿,也只能让录事去请一位左校令。

从八品下左校令,设二人。

辨别木材及价值,对左校令来说,如吃饭喝水一般自然,很快就下了判定,这就是价值极高的榈木,价格比市面上的略高半成。

半成的价差,不值当大理寺追究,即便上报朝廷也无人置喙。

何况,因为供需关系,价格这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小有波动,谁也没法追究。

辛茂将当场宣判,司农录事、司农府无罪而释。

至于说汤泉宫为什么非要置一根价值不菲的榈木橦,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也不归大理寺管不是?

司农录事与司农府,一天不到就从大理寺回来,皮都没蹭掉一块,让整个司农寺的气氛炽烈起来。

“总监高义!”录事叉手。

“这是少卿心忧你二人,令本官出马的。”范铮没傻到尽揽功劳。“毕竟,本官以前在御史台,与大理寺多少打过一些交道。”

“归根结底,还是你们持身以正,没有什么问题,大理正才会判无罪。”

唐同人叉手:“却是烦劳总监了。”

不管唐同人对范铮有什么看法,这个人情却领得扎扎实实。

哎,长兄太常少卿唐松龄、四弟殿中丞唐河上、五弟兵部库部郎中唐善识那里,都好歹交代一声,欠了人情,哪怕不还么,也不能恩将仇报。

辛茂将把判决书上报孙伏伽,孙伏伽马不停蹄地入太极宫,在两仪殿内将结果禀报李世民。

李世民轻叹:“韦悰终究不如卿啊。”

司农寺内,范铮威信暴涨,甚至已经超过了唐同人。

唐同人连嫉妒之心都生不起,毕竟范铮的颜面,包括而不限于司农寺,唐同人可没这偌大的脸。

哎,自己的家世,不得强过范铮百倍么?

竟然除了品秩,没什么盖过范铮的,就挫败。

“总监,今年司竹监可得过一个肥年了。”巫马竹兴冲冲地入衙。

事实上,司竹监在鄠县与盩厔之间占了好大一片地盘,仅仅是每年上交公用的竹材、笋,还有大量的新竹无用武之地,每年堆积下来,干涸的竹衣都是厚厚一层。

曾经有朝廷官员建言,司竹监的竹子应禁止焚烧,当换取更多钱财。

巫马竹一口四十年陈酿老痰喷了过去,纯屁话,能卖钱,司竹监是傻子么?

司竹监的竹子上东市、西市,能够将竹子的市场捅得稀烂!

这些何不食肉糜的官员,就恶心,正经事不做,净添堵,你有本事如京苑总监那样买竹子啊!

即便是敦化纸坊需用竹子,也不过消化了二成左右,还是有不少竹子沦为薪刍。

可这已经极大地改善了司竹监的收支平衡,也难怪巫马竹喜形于色。

收益高了,除了规定上缴的部分,剩下的钱,好歹能让司竹监的官吏喘一口气不是?

司竹监这样的衙门,每年要固定上交产物,没有拨付的经费,还要维持下去,脑子不活泛一点,真难办到。

“下官挖了几颗夏笋过来,请上官品鉴。冬天,冬天一定挖冬笋过来。”

巫马竹老脸厚皮的,全然不知害臊为何物。

笋这东西,以冬笋、春笋产量最大,鲜嫩且味甜美;

夏天偶尔能挖到一点,却不太好吃了;

至于秋笋,数量就更少了,几乎没人食用,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有秋笋的存在。

之前不送春笋,是因为他还不知道,敦化纸坊能消化多少竹子,少了也没太大意思,不值当送礼。

就很现实。

监丞汤仪典摇头:“司竹监没有诚意啊!哪怕过了春天,你送点笋干也算嘛。”

巫马竹干笑:“本官也想送笋干啊!奈何司竹监的笋干,全部被太子家令寺食官署收罗走了。”

东宫之内,与膳食相关的有三个机构。

太子家令寺食官署,掌饮膳之事,负责元正、冬至、寒食等四时节令的供进与设食,并赐僚属膳食,简而言之就是缩小版的光禄寺;

典膳局掌进膳尝食,并于厨房轮值,类似殿中省尚食局;

太子内宫司馔、掌食,掌膳食、酒醴及宫人膳食,类似内宫尚食局。

食官署收罗笋干,这是要宴飨群臣吗?

唐同人微微颔首:“不错,六月乃太子生辰,太子入主东宫,恐陛下有意为之。”

《旧唐书》的记载是,贞观二年六月,皇子李治诞生。

扳着手指头算一算,李治也才十六(虚)岁,什么太子妃、良娣,婆娘一大堆。

就离谱,范铮十六岁的时候,就只会跟陆甲生去瞎混,没点正经勾当,有小娘子看中了吧,还嫌人家吃得比自己多、掉头发。

什么叫人生赢家?

就是不知道,李治每天吃多少枸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