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曹营当仓官 > 第327章 祸起萧墙

我在曹营当仓官 第327章 祸起萧墙

作者:一剑绯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10:21 来源:笔趣阁

“夫人……呜姆……”

审配欲言又止,以袖遮面,哭出声来。

眼见谋士如此失态,妇人的心更为紧张不安。

“主公……主公他自刎了……”

“你说什么?!”

即便是隐隐有预感这样的结果,但这句话从审配口中道出之时,妇人还是直接瘫倒在地,险些当场昏厥过去。

“夫人!夫人!这个时候您更是要坚强啊!主公的大业能否得以保全,全看夫人您了!”

审配当即向妇人跪拜。

“先生,我不过是一妇道人家,如何能在这危难关头主持大局?!”

“夫人……不知可否恕在下直言?!”

审配似是有所忌惮地问道。

“先生……都这个时候了,有什么话,你无需藏着掖着,尽管直言吧!”

妇人不拘一格地回答道。

“夫人!主公这一走,并未留下任何书文遗嘱,您素来喜爱袁尚公子,如今大公子、二公子恐怕尚未收到消息,若不趁现在,拟定主公遗命,确立袁尚公子继承大位,河北岂不是要乱作一团?”

这妇人,自然就是袁绍的发妻,袁氏三子的嫡母——刘夫人。

审配说得还算隐晦,但刘夫人已经听得很明白了。

如今袁绍已死,且死前并没有留下遗嘱明确指定大位的继承人。

这意味着谁三位袁氏公子都会起竞争继承权的心思,一旦三人互相攻伐,河北势必大乱,而本就因袁绍之死,一跃成为大敌的曹操,自会对冀州虎视眈眈,待时机成熟,一举吞并整个河北。

而审配的意思是,伪造一封遗嘱,从法理上确定袁尚的正规继承权,这样避免除了同室操戈的祸患,他还能以拥立新主公继位的头功,获取高位。

而刘夫人对于此事的看法,与审配当真可谓是一拍即合。

因为这位刘夫人可不是什么贤妻良母,虽说都是她的亲生儿子,但三子袁尚容貌生得是英俊潇洒,甚得她的欢心。

身为人母对小儿子有所偏爱本来也没什么,但她就偏执得过分。

他先是撺掇着袁绍,让其把长子袁谭过继给袁绍早亡的哥哥袁基,以此剥夺袁谭的“袁绍长子”身份。

目的就是为了让袁谭丧失袁绍大位的继承权,然后在袁绍出征前,她又一个劲儿地吹枕边风,让袁绍下令将小儿子留守冀州邺城。

众所周知,冀州邺城算是袁绍所有领地的都城首府,而袁绍能听刘夫人的建议,命袁尚留守邺城,可见他也有意将三子扶上继承人的位置。

可惜的是,他此次南征有去无回,又不曾留下遗嘱,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大将军才刚刚遇难,我就这么做,这不好吧……?”

刘夫人嘴上这么说,心里已经萌生了与审配合作的念头。

她知道审配想要的是什么,审配也同样知道她的所求。

可以说,二人的目的是一致的,利益非但不冲突,还相互吻合。

“夫人啊!为今之计,唯有稳住局面,才是对主公最大的尊重!”

“好吧……事已至此,我就不推脱了……”

——

当日,刘夫人与审配,将谋士逢纪、袁绍三子袁尚聚集在一起,商议过后,当即矫诏确立了袁尚成为合理的大位继承人。

经过袁尚这段时日的渗透和拉拢,还留在邺城的绝大多数都已成为他的亲信,至少也是站在他与刘夫人的队伍里。

因此,有刘夫人这位先主夫人,以及审配、逢纪两位重臣撑腰支持,没人胆敢站出来质疑袁绍遗嘱的真实性。

袁尚就此顺利继承袁绍如“大将军”、“邺侯”、冀州牧等官爵之位。

而后知后觉的袁绍次子袁熙在收到父亲袁绍的死讯后,选择带兵以“奔丧”的名义,赶向邺城。

长子袁谭则不甘示弱地自封为“车骑将军”,选择按兵不动,对袁尚就这么随便继位的决策是暗恨又无可奈何。

而袁尚为了确立自己的地位,在谋士审配、逢纪二人的建议之下,派人向曹操致书,索求父亲袁绍的尸骨。

——

正忙着准备攻打冀州的曹操,在收到袁尚此信件后,忍不住嘿嘿一乐,再次将众谋臣聚集到延津县府大堂商议。

“诸位,袁尚这小子有点儿能耐,不但顺利接掌了他爹的位子,还想向我逃回袁绍的尸骨,你们说说,我是给他,还是不给?”

随手将袁尚的信一丢,曹操不屑地笑道。

许攸上前一步,笑道:“孟德兄,袁尚此子,在下算是有所了解,其人鼠目寸光,贪图小利,绝非英主良才!

似这等庸碌之辈,曹公无需理睬,只需一纸书信痛骂之,就足够吓得他胆战心惊!”

许攸的意思,曹操听明白了。

他觉得不仅应该拒绝袁尚的请求,还应该向其耀武扬威一番,以此恐吓袁尚。

眼下袁绍身死不久,冀州人心惶惶,若是袁尚就此被吓到,来日曹军攻打冀州,很可能会事半功倍。

这是“攻心为上”的手段,确实高明。

“嗯……子远所言有理,还有什么其他看法么?”

曹操嘴上这么问,心里已经有些偏向于采纳许攸的意见了。

因为许攸也许不是自己麾下众谋臣中,才智最出众的。

但他绝对是最了解袁尚的。

因为他毕竟曾效力于袁绍麾下多年,比如郭嘉虽然早年也曾在袁绍手底下带过一阵,但论对袁尚的了解,显然还是不如许攸的。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许攸最有发言权,他的建议也最有价值。

这时,郭嘉上前一步,谈笑自若道:“主公,在下倒是觉得,子远先生的想法虽然没错,但也未必是最好的。”

“哦?那不知奉孝有何高见?”

曹操顿时来了兴趣。

“主公,袁尚以书信向主公讨要其父尸骨,表面上是为尽孝,实则是想借此打探主公的虚实!

若是主公肯将尸首奉还,那么也就意味着,主公愿意暂罢兵戈,缓和与袁氏的关系。

而主公若是拒绝奉还袁绍的尸首,那就等于是透露我们打算攻打冀州的讯号!”

“我明白了……”

曹操会心一笑,脸上满是狡黠之色,道:“奉孝的意思是,虚而实之,实而虚之,不妨就暂且遂了他的心思,以此麻痹袁尚,让他误以为我们短期之内不会攻打冀州?”

“主公明鉴,在下正是这个意思!”

郭嘉说完,还略怀歉意地看向许攸一眼。

显然,郭嘉的计策比许攸要高出一筹,但这也算是折了许攸的面子,郭嘉为谋士团队的和谐,向许攸表个态也没什么问题。

许攸拱手低头还礼,表示自己并不放在心上,这事也就算是就此揭过。

“曹公,军师祭酒的计策也并无不可,那袁尚定会上当!”

听到许攸能这么说,曹操相当欣慰。

实际上这件事无论采纳谁的计策,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冀州终归是要打的,至于袁尚,这种儿子辈的对手,曹操更是从来没放在眼里。

真正让他担心的,是许攸作为他曾经的友人,昔日又为袁绍效过力,能否顺利融入他的颍川谋士团。

现在看来,似乎并没有问题。

“嗯,那云儿,你怎么看?”

最后压箱底拍板的事,当然还是要交给楚云。

他明白,曹操让他拍板,并不是让他从两个主意之中选一个。

而是要画龙点睛地完全缓和谋士之间的关系。

“启禀叔父,侄儿觉得,子远先生之策,刚猛霸道,威慑袁尚进而让冀州三军胆寒!

而奉孝之策,柔中带狠,示敌以弱再暗度陈仓,亦不失为良策!

这两策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侄儿也不知该如何抉择。”

把许攸和郭嘉的计策各夸了一遍,再重新把皮球提给曹操,让曹操来下最终的判断。

这才是曹操希望楚云做的。

而楚云也确实如其预料的,没有让曹操失望。

“嗯,说得好啊!”

曹操欣慰地点着头,最后还是拍板道:“子远之策自是霸道,但袁本初再怎么说也是我昔日故交挚友,我若不将其尸骨归还,让他得以安葬,未免有些不近人情,此次,就当我这个长辈给子侄辈一点关爱,把其父的尸骨还给袁尚吧!”

话音一落,谋士们已忍不住要佩服起曹操。

虽然明显郭嘉的计策更为高明,但曹操采纳其计策的理由却是“念在与袁绍的旧情”。

这样一来,就免去了许攸的尴尬。

“主公明鉴!”

众谋士们异口同声地钦佩道。

——

收到袁绍尸骨的袁尚自是大喜,下令为袁绍举行葬礼,并名正言顺地以“要求奔丧”为理由,召袁谭来邺城参加葬礼。

袁谭本不愿去邺城,他自知刘夫人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