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七百零二章蜀国亡

南国江山 第七百零二章蜀国亡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之后,从信使那里众人得知,原来当吴军抵达威武城下时,前蜀守将唐景思、周彦等人便率军投降了;吴军不仅夺取了城中的粮食二十万石粮草,更是俘虏了近万守军。

收到如此大捷的消息,郭崇韬顿时喜不自胜的道:“威武城这么快就落入我军手中,敌军定然没有预料。若是我军能日夜兼程进攻凤州,定能一举将其攻占!”

杨炅听了郭崇韬的建议后,顿时觉得有些冒险。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对于军事没有多少经验,所以转头对周本和柴再用二人问道:“不知两位将军以为如何?”

周本二人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他们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知道这时候冒一点险也是值得的。

所以二人当即道:“郭枢密之计可行。”

见三人都主张立即急速进兵攻打凤州,杨炅还有什么好说的,当即便下了命令。

之后,吴军加快进军速度,而作为前锋的霍彦威在收到后方传来的军令后,当即将俘虏的敌军全部释放,然后尽起大军向凤州进发。

果然不出郭崇韬等人所料,凤州的守军对于吴军的到来一点准备都没有,当提前到达的溃兵告诉他们吴军即将来攻时,他们这才慌了神。

最终,当吴军抵达凤州城下时,凤州的守军同样选择了投降。

接着,吴军继续南下,向兴州发起进攻。

兴州乃是蜀国武兴节度使王承捷的驻地,原本杨炅等人还以为到了这里会与蜀军发生激战,然而没想到的是,当吴军抵达兴州时,王承捷便持凤、兴、文、扶四州的印节以及前来投降。

如此一来,吴军不仅没有丝毫折损,反而得到八千多降兵,并且得到城中的四十万石粮食。

如此巨大的胜利,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以至于杨炅都不得不感慨:“蜀国虽有山川之险,但人心已丧,军无战心。此次平蜀,孤无忧矣!”

事实上,不仅仅是北路军这边进展顺利,南面吴军的进展同样极为顺利。

刘信率领三万吴军向归州进发,同时还有五千水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等抵达归州时,蜀国归州守将王光本便立即率部投降,并主动向刘信请求,愿意率领麾下军队作为吴军前锋。

对于这个请求,刘信有些哭笑不得。

当初王建时代的蜀军,不管是在与吴军交战时,还是在与岐军交战时,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没想到这才几年时间,蜀军居然就变成这副模样了。

由此也可见的,王衍这些年在蜀国有多么的不得人心,以至于军心溃散,毫无抵抗的决心。

不过吴军接下来的战事也没有之前那么顺利了,因为他们即将进攻的都是真正的坚城。

南线吴军这边,在攻取归州之后,吴军很快就与蜀国镇江军节度使张武对上。

这张武乃是如今蜀国少有的将才,长期镇守夔州,抵挡吴军。

他当年在蜀、梁联军救援高季昌,与吴军发生激战时,曾有过优异表现,之后吴军攻蜀,同样被他领兵击败。

此时吴军再度进攻夔州,顿时就如同遇上了铜墙铁壁一般,在坚城面前难以寸进。

好在,南面这边虽然遇到阻力,但北面的吴军却进展顺利。

三月底,北线吴军抵达三泉县,这里便是有名的阳平关,而阳平关之后便是兴元府,也就是后世的汉中,蜀国在这里设立了山南节度使负责镇守。

当吴军抵达三泉时,吴军大兵压境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了成都,王衍顿时气得大骂,说杨渥如何阴险狡诈、毫无信义等。

可惜此时光靠骂人是无济于事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即发兵救援三泉县。

在这个时候,王衍倒是没有犹豫,他当即便派遣王宗勋等三个指挥使,率领三万精兵日夜兼程赶往三泉,他自己更是亲自率领五万大军随后出兵,以作为后应。

然而王衍到底安于享乐,不知兵事。

他虽然派出了三万大军前去救援,但他却没有任命一个将领统一指挥这支援军,而是将三万人分别交给王宗勋等三位指挥使统领。

蜀国的朝政原本就被王衍搞得乌烟瘴气,内部争权夺利极为严重,再加上王衍任命的这王宗勋等三人也不是什么一心为公之人,结果还未抵达前线,三人内部就发生了争吵。

四月初,三万蜀军援军抵达三泉,与吴军交战。

这一战,吴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以步军守住阵脚,等待蜀军先行进攻。

本来蜀军有坚城固守,贸然与吴军交战已是犯了兵家大忌,而此时蜀军的三个指挥使为了争权夺利竟然还主动向吴军发起进攻,似乎在担心击败吴军的功劳被另外两人给得去了。

吴军原本就擅长防守,便是当初面对晋军精锐时也不落下风,如今面对蜀军的进攻,自然更加不放在眼里。

等到击退蜀军的进攻后,接下来就轮到吴军逞威了。

而这一次,吴军发威的却是一支刚刚组建不久的军队,这便是三千具装重骑兵,被杨渥赐名为背嵬军。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要想获得足够的战斗力,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向人马具装的重骑兵发展。

历史上那些强大的骑兵部队,大多都是重甲骑兵,比如唐朝初年的玄甲,辽国的铁林军,西夏的铁鹞子,金国的铁浮屠、拐子马、连环马等等,都是有名的重甲骑兵。

之前吴国虽然也建立了万人骑兵,但吴国的马场难以产出足以作为重骑兵的战马,所以多是轻骑兵,只有少数重骑兵。

这个问题直到两年多以前吴军在平阴大败晋军,缴获了大批战马后才得以解决,之后吴国利用缴获的战马顺利组建了一支人数五千人的重甲骑兵,这次讨伐蜀国,就出动了三千重骑。

此时,蜀军刚刚被吴军击退,尚未来得及休整,吴军就已经发起反击,而且还是直接投入重甲骑兵这种大杀器,结果没过多久就被打得大败,前后有五千余人被斩杀,剩下的敌军则四散而逃。

援军被击败以后,三泉守军顿时军心溃散,没过多久便选择了投降,吴军在此缴获十五万石粮食。

这样一来,吴军甚至不需要从后方转运潦粮草,只需要依靠缴获便足以供应大军,大大减轻了后勤补给的负担。

而在这个时候,王衍率领的后续军队才刚刚抵达利州,当得知前线已经溃败后,王衍顿时被吓破了胆,当即便从利州快速向成都逃跑,一路上拆除各地浮桥,以防吴军追击。

接着,王衍又下令让中书令王宗弼率领大军坚守利州,并给他留下诏书,让其等王宗勋等三个指挥使回到利州后就将他们斩杀。

蜀军原本就士气低落,军无战心,如今王衍又弃军先逃,蜀军闻讯后顿时更加士气低落。

接下来的战事对于吴国来说更加顺利,占领了三泉后,兴元府也很快落入吴国手中。

接下来,杨炅在周本的建议下,留下五千人负责镇守三泉、兴元府两地,以保证后路不被敌军断掉,而吴军的主力则长驱直入,向利州扑去。

面对吴军的大举进攻,蜀国一方却是一片大乱,各地守将皆惶恐不安,军队将士人心惶惶,士气极为低落。

武德节度留后宋光葆、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等人,先后派人向吴军请降,他们唯一的请求就是能保住自己的富贵,希望能继续担任节度使。

面对这样的要求,杨炅自然不能答应,吴国的国策就是削弱地方势力,防止节度使坐大,如今怎么可能还留着宋光葆等人?

于是吴军继续进攻,不过还不等吴军赶到利州,利州守将王宗弼便与王宗勋等三个指挥使合谋,一同投降了吴军。

接下来,吴军长驱直入,直扑剑州。

剑州守将凭借坚城,妄图抵抗吴军;可惜他虽然有守城的决心,但他手下的将士却没有。

几天之后,剑州守军发动兵乱,将守将绑缚送往吴军大营请降。

到了此时,就算是傻子也看出来蜀国已经大势去了,吴军的胜利已成必然。

所以宋光葆、王承肇等人此时也不敢再提过高的要求,一个个都只希望能保全家人就行,若是还能在吴国继续担任一官半职,他们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这一次,杨炅并没有再拒绝他们,而是接受了他们的请降。

这样一来,梓、绵、龙、普、洋、蓬、壁、梁、开、通、渠、麟、阶,这十三州的地盘便全部落入吴国手中。

至此,成都前面的所有险要之地已经全部落入吴国手中。

四月底,吴军攻占汉州;几天后,大军抵达成都城下,开始围城。

到了这个时候,王衍已经是众叛亲离,面对吴军的进攻,只能与群臣相对哭泣,对于如何解围却束手无策。

又过了几天后,王衍无奈之下,最终只能率领公卿百官出城投降。

至此,王建辛苦征战数十年方才建立的基业,就这样彻底灭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