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

南国江山 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此时的太子杨炅早就已经成亲了,娶的太子妃乃是李承鼎的女儿。

李承鼎之前一心想要保持中立,不愿掺和到储君之争里面来,不过他身为吴国头号功臣李神福的长子,如今又是吴国的统兵大将,哪里是他想避开就能避开的。

而杨渥对于如今的太子杨炅也较为满意,或许他做不了开拓之君,但要做个守成之君却是绰绰有余的。

对于如今的吴国来说,统一天下的重任很可能在杨渥时代就能完成,接下来的吴国并不需要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反而需要一个能将吴国基业传递下去的守成之君。

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极为兴盛,但最终却二世而亡,缺的就是一个能守成的君主。

只要政权能够成功传承两三代人,那么吴国这个朝代基本就能稳定下来。

杨炅的性格较为温润,又极为重视文治,这样的人若是继承皇位的话,或许不能进一步扩充吴国的地盘,但至少将来不会瞎折腾,不至于出现像杨广那种过度使用民力,结果导致天下大乱的情况。

再加上杨炅又是嫡长子,所以杨渥当然希望他将来能够成功继位。

这一次讨伐蜀国,对于杨炅来说无疑是一个锻炼能力、提升威望的好时机,所以杨渥当即就决定将由他来领兵。

不过杨炅毕竟太年轻了,而且之前没有领兵的经验,所以除了杨炅外,还必须给他配一个副统帅才行。

这个副统帅的人选,杨渥很快就想到了老将周本。

就能力和威望而言,周本担任大军统帅肯定是足够的,此外他还是杨炅的外公,有他照顾着,不用担心两人之间发生矛盾。

唯一值得担心的便是,如今周本的年龄都六十多岁了,他还能率军远征吗?

杨渥当即便将自己的想法向众人提出来,并询问周本本人的意见。

周本当即便大声道:“陛下多虑了,老臣如今还能毫不费力的开三石弓,如何领不得军?若是陛下不放心的话,老臣愿立下军令状,不用半年,最多三个月就能将蜀国拿下;若是不能,老臣甘愿受罚!”

杨渥听了顿时哭笑不得,这些老家伙难道一个个都这么喜欢逞能吗?而且军令状这种东西岂是儿戏,怎么能随便立下?

而且历史上一般像这样不服老的,最后的下场往往都不怎么好,所以此时杨渥反而有些后悔起来。

不过一来话已经说出口,而且周本本人也坚持要领兵,二来除了周本外,最合适的领兵人选也就李承鼎一个,但李承鼎如今还担负着怀州、卫州、泽州、孟州这四州的防守重任,轻易离开不得,除此之外就没有比周本更合适的领兵人选了。

所以犹豫了片刻后,杨渥最终还是决定让周本领兵。

不过考虑到历史上后唐伐前蜀时的实际领兵之人乃是郭崇韬,杨渥也决定这一次也让郭崇韬担任大军的军师;若是再加上驻守关中的柴再用,想来也出不了问题。

除了北路大军的统帅外,南路的统兵将领人选很快也确定下来由刘信担任。

这样一来,南路由刘信统领三万大军从归州入蜀,北路则由杨炅、周本、郭崇韬、柴再用四人共统领五万大军从凤翔发起进攻,南北夹击,定能一举将蜀国拿下。

计议已定后,吴国的战争机器很快就运转起来,各路大军开始调动。

南路军那边,吴军一直都有三万禁军驻守在江陵府到峡州一线,随时都可以动用,真正需要调集兵力的是北路军。

目前吴国在关中的驻军并不多,只有三万人,而北路军按照计划将有五万兵力,此外关中还必须留下足够兵力防守,所以除了原本的驻军外,至少还需要调动三万人过来。

这么多的兵力调动,自然不可能瞒过蜀国;再加上去年派张延翰出使蜀国,固然是摸清了蜀国的情况,但同时也让蜀国起了警惕之心,加强了利州、梓州等地的防备。

为了尽可能的迷惑蜀国,让蜀国放松警惕,在调集军队的同时,杨渥又对外放出谣言,声称即将出兵讨伐唐国;与此同时,杨渥又派遣张延翰再次出使蜀国,并以敌国之礼向王衍写了封信。

信的开头,杨渥用的是“大吴皇帝致书大蜀皇帝”这个称呼,而信的内容也多是传达两家交好之意。

杨渥甚至还专门让张延翰带了一些吴国特有的珍玩等送给王衍作为礼物,以示交好。

这样的举动若是王建还在的话,肯定瞒不过他,但王衍虽然继承了蜀国的基业,却显然没有继承王建的狡诈。

在见到杨渥的书信,又收到杨渥送去的礼物后,王衍果然大喜,对身边亲信之人说道:“看来吴国目前急着攻灭唐国,对咱们蜀国并没有企图;朝中百官之前要朕加强防备,如今看来是他们多想了。”

王衍身边的亲信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哪里懂得军国大事?听了王衍之言后不仅不加以劝阻,反而道:“陛下所言甚是,我国有山川险阻,又有数十万强兵,吴国哪里敢来进攻?那些大臣们之所以要陛下加强防备,不过是想趁机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利罢了。”

王衍这人贪图享乐,但有一件事他还没有完全糊涂,那就是兵权要死死抓在自己手中,不能随意下放,以免地方势力坐大。

此时听了亲信之言,顿时觉得极为有理,当即便下令,将之前调往边境的各路军队悉数调回成都,同时又下令派遣欧阳彬为使者出使吴国,同样用敌国之礼致书杨渥,称“大蜀皇帝上书大吴皇帝”,并传达交好之意。

三月,张延翰与欧阳彬一同抵达洛阳,在得知王衍的举动后,杨渥顿时大笑起来:“王建一世枭雄,没想到生的儿子却是如此无用,实在给他老子丢脸啊!”

此时吴军已经完成了集结,同时粮草积蓄也已经准备妥当。

于是,当杨渥在洛阳接见蜀国使者欧阳彬时,吴国的大军却已经从凤翔和峡州两地同时对蜀国发起进攻了。

此时,凤翔城外,杨炅、周本、柴再用、郭崇韬还有李从儼等人都汇聚在此。

望着源源不断的吴国大军正在向前进发,杨炅心中不胜感慨。

“昔年父皇十六岁就领兵征战,十八岁时就率军平定田覠、朱延寿、安仁义三人的叛乱,之后不久又率军攻灭了越国,并领军北伐,威震华夏;而我如今二十岁了,居然才第一次领兵上战场,实在差的太远啊!”

不过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当初杨渥初领兵时,麾下不过数千人;而如今杨炅初次领兵就有五万大军归他指挥,可见如今吴国与当初相比,实力增强了不知多少倍。

这一次讨伐蜀国,南路军那边自不用说,走的乃是由归州沿长江逆流而上的道路;而北路军这边则是从凤翔出大散关,先攻取凤州、兴州两地,之后再出兵夺取三泉县,攻打兴元府。

等到占领兴元府后,再进一步南下发起进攻。

这个用兵方略其实说穿了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一路上若是敌军坚守城池的话,吴军就不得不发起强攻;但蜀国原本就有山川险固作为凭恃,所以强攻敌城原本也是计划之中的。

“作为前锋出征霍彦威的已经率领一万军队向威武城出发了,按照时间来算,此时应该有消息传来是。”杨炅心中想着。

威武城便是蜀国在凤州北面建立的堡垒,乃是蜀军对抗岐军的最前沿;吴军要攻打凤州,首先便要攻打威武城。

这时,跟随在一旁的李从儼开口询问道:“太子殿下可是在担心接下来的战事?”

这一次大战,虽说吴国也准备了大批粮草作为军用,但要运到凤翔来还是件麻烦事;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减轻后勤负担,杨渥便下令让李从儼担任转运使,负责后勤供应,也算是间接的在消耗凤翔的实力,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面对杨渥的诏令,李从儼却没有丝毫怨言,而是竭尽全力的供应大军粮草,不仅如此,这一次伐蜀国,李从儼还派出了五千军队随吴军一同出征。

看上去,李从儼似乎对朝廷极为忠心,这种态度让杨渥极为满意。

“对于战事孤倒是不担心,以我军之强盛,岂有不胜的道理?孤所担心的是,若是敌军坚守城池,我军就不得不强攻,到时候不知该有多少将士要战死沙场了!”听了李从儼的问话,杨炅在马背上叹息道。

一旁,周本听了后顿时不以为然的道:“殿下仁慈,不过正所谓慈不掌兵,只要能讨平蜀国,即便付出些伤亡又能如何?”

就在这时,前方有信使策马朝这边飞奔而来,一路上都在大声喊道:“前方捷报,敌军不战而降,我军已经攻占威武城!”

“什么?已经攻占威武城了?”杨炅等人听了顿时大喜过望。

威武城乃是此次出兵的第一战,能够兵不血刃将其拿下,这肯定是一个好兆头。

(下午还有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