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四十七章追击

南国江山 第六百四十七章追击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同一时刻,宁陵城外,李承鼎等人也在为追击敌军做出安排。

这几个月吴军一直坚守宋州、亳州、陈州等城池,面对梁军的不断进攻一直被动防守积蓄力量,如今终于等到全面反击的时刻,众将心中都有些激动。

早在杨渥大军占领曹州之前,当朱友文派人诏令段凝撤兵回守开封时,相关的消息就被暗中投靠吴国的人传递过来。

所以在两天前,杨渥就发来诏令,要求李承鼎时刻监视梁军的动静,一旦梁军有撤兵的迹象就要立即追击上去,即便不能将其击溃,也定要将其牵制住。

所以在那时李承鼎就率领大军向宁陵进发,驻军于宁陵城南二十里。

二十一日,当段凝做出决定,命霍彦威率军一万人留下断后,梁军准备全线退守开封时,这个消息同样在当天晚上就被康延孝通报给了李承鼎。

得到消息后,李承鼎不敢怠慢,当即便下令各部做好出兵准备。

所以在第二天梁军主力撤退时,李承鼎同样下令大军离营,向宁陵进发,当先开道的正是柴克宏率领的三千骑兵,他亲自率领的四万步军则尾随在后。

自古出兵容易退兵难,在退兵的时候遭到敌军突袭而导致大败亏输的战例实在是太多了。

段凝虽然深知在退兵时要留下得力大将负责断后,但问题是他这次退兵太过仓促了,许多事情都来不及安排好。

比如在梁军退兵之前,因为段凝的用兵策略有误,导致梁军兵力分散,以至于如今退兵时难以集中兵力,能够随段凝一同撤兵的不过六万人而已,其余军队都分散在各处来不及收拢。

此外,同样是匆忙撤兵的缘故,别说霍彦威在幕僚淳于晏的劝说下,已经打定主意集中兵力坚守宁陵,放任吴军绕道追击段凝率领的主力,就算霍彦威想要分兵扼守附近道路,在仓促之间也难以做到。

所以当吴军抵达宁陵城下时,作为先锋的柴克宏很快就发现霍彦威在部署上存在的问题时。

“梁军坚守城池不出,附近道路和桥梁等全部让开,没有一兵一卒扼守,难道说霍彦威根本不想阻拦我军吗?”柴克宏有些惊讶。

从康延孝那边传来的消息不仅明确的说了由霍彦威统领的断后梁军的兵力,同样也点明了霍彦威并非被段凝强迫留下来断后,而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按理说,既然霍彦威主动提出来断后,那么他一定是做好了与吴军奋起一战的决心的;不说别的,至少通往开封的主要道路、桥梁等总要分兵扼守吧?

霍彦威手中有一万大军,若是留下三五千人守城,其余军队用来扼守要道,若是他真的这么做的话,虽然柴克宏有信心击破梁军,打通道路,但这肯定会浪费不少时间和精力,那时候梁军主力说不定都逃远了。

如今霍彦威直接将大军退入城中,这般做法就让人难以猜到他的打算了。

柴克宏低头沉吟片刻,始终猜不到霍彦威的心思,当即不再去想这事。

“不管如何,霍彦威既然放开道路,那我军直接绕道追击段凝的主力就是,没必要在这里与其纠缠!”

他当即下令各部分兵占领要道,同时命人去宁陵城下堵门,防止梁军突然杀出来;与此同时,柴克宏又赶紧派信使告诉后方赶来的李承鼎,让他立即派步军上来增援。

霍彦威的部署毫无疑问极大的方便了吴军追击敌军的行动,当李承鼎率领的大军抵达之后,他当即下令让留下五千军队来牵制霍彦威,他自己则率领大军绕过宁陵城继续向北追击。

而此时,由段凝率领的梁军主力向北撤退才仅仅走了三十多里路程而已!

……

宁陵北面八十里,考城城外,一支四五千人的骑兵正在道路两旁下马休息,不远处一支五百多人的骑兵则肃然列队于城外,前方紧闭的城门以及城墙上如临大敌的守军都表明这支骑兵来者不善。

这些人正是由杨渥亲自率领的五千骑兵,经过一上午的强行军后赶到这里。

自从得知梁军打算退守开封后,杨渥很快就判断出若是用步兵追击敌军的话很难追得上,唯有骑兵才能以最快速度追上敌军。

所以在攻占曹州后,杨渥毫不犹豫的再次抛下步兵,单独统领骑兵先行南下。

虽说这一次仅仅带着五千精骑,而段凝的大军却有六七万人,而且其中还有梁军几乎全部的三千骑兵,可谓兵力雄厚,但杨渥却丝毫不感到担忧。

一来敌军征战日久,士卒疲惫,士气低落,如今又匆忙撤退,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露出破绽,容易被吴军所趁。

二来杨渥这五千骑兵并不是孤军奋战,李承鼎率领的大军就跟在梁军身后追击,有他麾下数万大军的配合,要击破梁军并不是什么难事。

“那个什么县令还是不肯投降吗?”此时,等了一会儿后,颇有些不耐烦的杨渥皱眉问道。

抵达这里之后,时间已经是下午了,将士们都有些疲惫,所以杨渥一面下令各部停下来休息一会,一面派人去城下劝降,希望城中能提供一些热食和热水。

如今正是正月,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候,寒风凛冽,恰好头一天又下了雪,地面上积了薄薄的一层雪;草木等都打了霜,又湿又凉,难以点燃,所以想烧点热水做点热食喝都很难。

此时将士们又饥又寒,虽然随身携带了一些干粮可以充饥,不过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若是能吃点热食,喝点热水,暖暖身子,那样自然更好。

“大王,那县令虽然愿意投降,不过似乎城中的百姓有些顾虑。”负责派人劝降的史弘毅答道。

“有什么顾虑?难道担心我军屠城吗?”杨渥有些不悦道。

吴军的军纪向来很好,几乎没有出现过屠城的事情,这一点按理说城中百姓也知道才是。

“大王,臣听他们说,前段时间有梁军过境时曾经大肆掳掠,如今咱们率军到来,他们心中有些担心也是难免的。”

“有梁军在这里掳掠?”杨渥皱眉。

他知道梁军的军纪向来不怎么好,连屠城的事情都没少做,更别说掳掠这种“小事”了。

不过以前梁军屠城或者掳掠地方,那都是发生在敌占区,在己方地盘上很少这么做;而前不久考城还是梁军的地盘,梁军连自己地盘都掳掠,由此可见其军纪已然败坏到何种地步。

“那么让他们提供热食和热水呢?难道这也不答应吗?”杨渥接着问道。

若是连这个要求都不答应,杨渥将来攻破考城后,说不得就要惩治一些人了。

“大王放心,他们说热水热食都在准备,过不了多久就能准备好。”史弘毅连忙答道。

杨渥脸色这才好了一些,只要能提供热水热食就行,此时军情紧急,他们在稍加休息后必须继续向南赶路,根本没时间停留。

过了一刻钟后,城中果然派人将准备好的热食热水等送来,当然,守军并不敢打开城门,仅仅是用绳子吊下来而已。

在试过毒后,杨渥让将士们都吃点热食,喝点热水,以补充热量,他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吃点东西后,果然浑身上下舒坦了许多。

休整完后,正当杨渥准备下令让大军上马时,有信使从南面飞奔而来。

“大王,最新的消息,由李将军派人送来的!”信使还没到,他的声音就远远传来。

杨渥连忙命人将那信使放过来询问。

“大王,李将军命小的来告诉大王,段凝让霍彦威统兵万人留在宁陵负责断后,不过霍彦威的军队却集中在城中,并没有扼守周边要道,所以李将军留下五千军队牵制霍彦威后,已经率领主力继续追击敌军去了。”信使连忙说道。

“霍彦威直接放任我军追击?”杨渥闻言大喜。

他原本还担心李承鼎被霍彦威阻挡,在短时间内难以追上敌军主力;现在既然霍彦威根本就没有阻挡,想来要不了多久李承鼎就能追上梁军。

只听信使接着道:“大王,李将军还说,因为道路积雪的缘故,大军行军的速度并不快,而且为了保存将士们的体力,他估计今天难以追上敌军,将会在明天上午追上敌军,地点大致在襄陵城西面十里到二十里左右的地方。”

“好,你喝点热水休息一下后,立即回去告诉李将军,就说孤会在明天上午之前赶到襄陵,到时候由他率先对敌军发起进攻,孤会择机对敌军发起突袭,一举奠定胜局!”杨渥满脸喜色的道。

“谨遵大王之命!”那信使连忙答道。

对于李承鼎的判断,杨渥还是有信心的;既然他说能在襄陵城西面十里到二十里的地方追上敌军,那杨渥就可以提前一步赶到那里等候战机。

到时候李承鼎率先发动进攻,吸引敌军注意,而杨渥则率领骑兵隐藏在一旁随时发动突击,再加上隐藏在敌军内部的康延孝,可以说明日一战几乎稳操胜券。

打发了信使回去后,杨渥下令大军上马继续南行。

从考城到襄陵有近百里路程,虽然因为路上有积雪的缘故,骑兵行军的速度受到一些影响,不过在当天下午杨渥还是成功抵达襄陵北面十多里的地方,并赶在当天天黑之前安下一处简易营寨,让将士们有一处相对温暖的地方可以躲避寒冷。

第二天一大早,杨渥便派出大群斥候向南打探情报,没过多久就有了发现。

正如李承鼎预料的那样,敌军目前正在快速行军,目前刚刚过了襄陵,并没有进城停留,直接向西而行;而李承鼎率领的吴军主力距离襄陵还有十多里路程。

十多里路程,这对吴军来说要不了多久就能追上,尤其是吴军的骑兵,更是随时都能赶上去缠住梁军。

到了这个时候,虽然段凝还在向西撤兵,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无法在追兵追上他们之前到达下一座城池。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在襄陵停留,毕竟一旦被吴军缠上,而北面杨渥率领的吴军又赶上来的话,梁军将毫无取胜希望,唯有尽可能向开封赶路才行。

所以段凝一面继续向西撤兵,一面也在暗自做好大战的准备,尤其是梁军中那三千精骑,更是随时保持着警惕,防止吴军突袭。

杨渥当即下令,让大军向南移动,绕到梁军的西面十多里,并且尽量隐藏行迹,不让梁军发现;同时暗中派人前去通知李承鼎,告诉他自己现在的位置和做出的安排。

此时可以说万事俱备,只等李承鼎率先发动进攻了。

过了襄陵继续向西行军十多里后,吴军已经全面逼上来,到了此时,即便是底层那些完全不知兵法的军官也明白,他们已经逃不掉了,一场大战即将发生。

不用段凝下令,各部将领纷纷停下脚步,开始整顿阵列,为大战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各个将领开始赶到中军来,与段凝做最后的商议。

“虽然不知道霍彦威是怎么搞的,但如今敌军已经追上来了,他们咬得很紧,咱们不得不战。”段凝知道时间急迫,他简略的说了几句后,便开始做出安排。

目前梁军大军有六万余人,其中步兵就占了五万八千人,其余还有三千人的骑兵;而吴军方面,虽然不知道吴军的具体兵力是多少,不过想来应该不会超过四万人。

所以在兵力上,梁军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不过战争的胜负从来都不只能看兵力,还要看士气、战意等众多方面的因素。

梁军兵力虽多,但一来久战兵疲,士气低落;二来大军正在撤兵途中,将士们归心正切,没多少战心;三来敌军有备而来,进退自如,而梁军却需要迅速摆脱吴军的牵制,尽早赶回开封,否则可能被北面杨渥统领的吴军主力追上。

这几个问题对梁军来说都是非常致命的问题,所以即便梁军的兵力远比敌军要多,但段凝等将领心中却毫无胜算,反而一个个脸色惊疑不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