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四十章悲愤

南国江山 第六百四十章悲愤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盘算许久之后,王彦章都找不到以五百人解郓州之围的办法,不由得心感沮丧。

就在这时,侍卫进来汇报说,朝廷派张汉杰前来督军,如今已经快到曹州了。

“陛下派张汉杰来督战?难道是本将这些时日的上书起了作用?”

王彦章大喜,这段时间他多次上书陈述董璋拖延战机、拒不出兵之状,希望将其惩处;如今朝廷派张汉杰前来督战,虽说王彦章对张汉杰这人很反感,但在这时候他却满心喜悦。

“快,快去将董璋他们都叫来中军营帐,就说本将有要事宣布!”他当即对侍卫下令。

这段时间董璋自恃手握重兵,对王彦章的军令根本不放在心上;王彦章为了劝他出兵,这些日子每次都是亲自到董璋的营帐去商议军情。

如今王彦章自认得到朝廷支持,顿时硬气起来,开始以主将身份发号施令。

他却不知,此时的董璋营帐里,众将欢声连连,一片庆贺之状。

“恭喜将军,终于成了应援正使,不用再屈居王彦章之下。”

“将军这次升官,一定要好好庆贺庆贺。”

……

是的,朝廷派张汉杰前来督战,但并不是来支持王彦章的,反而是前来罢免他,命董璋为应援正使,以王彦章为其副将。

原来这十多天王彦章大军一直停留在郓城,虽然其真正原因是董璋不愿出兵,而且王彦章也多次上书朝廷,讲明这些情况,但问题是掌握朝廷权柄的却是他的老仇家张汉杰和赵岩二人。

在这两人的编排之下,最后朱友贞认定身为主将的王彦章对于被罢免招讨使一职感到不满,所以故意在郓城迁延时日,不愿出兵;至于他所陈述的董璋之罪,那更是王彦章推脱之词。

而且王彦章身为主将,却不能约束副将,这本身就是无能的表现,所以不管怎样都不能继续让王彦章担任主将。

最后朱友贞下令以董璋接替为应援使,命王彦章为其副将,并派张汉杰前来督战,并且声称若是王彦章抗命不遵,那就以“畏敌怯战”之罪名直接拿下。

如今张汉杰刚刚抵达曹州便派人将消息送来军中,不过送给王彦章的消息里面只提到他来此的目的是为了督战,而送给董璋的消息里面才将他的真实目的透露,并让董璋做好各项准备。

……

王彦章这边,派出了侍卫去请董璋后,他心中开始盘算该如何用兵起来。

“敌军势大,即便加上六千步兵,但要解除郓州之围也很难。唯一的希望就是趁着敌军不备突然杀过去,最好能突进城中,与守军联合。”

“只要本将带兵杀入城中,就能凭借城池坚守;郓州城中的钱粮积蓄足够,坚守个一年半载都不成问题;到时候中原战局或许会有新的变化。”

王彦章一边等待,一边在心中盘算。

没过多久,却见刚刚派去的侍卫回来了,董璋等人却是一个都没出现。

王彦章不由得沉声问道:“董璋他们人呢?为何还不过来?真当他自己已经成了主将吗?”说到后面,他的语气中已经充满了怒气。

“将、将军,刚刚小的去董将军营地传令,却得到答复说,将军您已经被免职了,如今董将军才是应援正使,您已经被贬为应援副使了。”侍卫脸色苍白,结结巴巴的道。

“什么?王将军已经被免职了?这不可能!”那侍卫刚说完,营帐里其他随从部众纷纷变了脸色。

“王将军怎么可能被贬为副将,一定是你弄错了。说,董璋到底和你说了什么?”众人纷纷呵斥。

那侍卫哆哆嗦嗦不知该如何解释,王彦章却是明白,他说的很有可能是真的。

之前在听到朝廷派张汉杰前来督战时,他还没有想到这一节;如今听到自己被免职的消息后,再回想朝廷的这个安排,他顿时就反应过来其中深意。

“本将被免职了?董璋成了应援正使?朝廷命张汉杰来督战,不是为了督促董璋出兵,而是为了对付本将啊!”王彦章心中悲愤不已。

作为为梁国奋战了数十年的老将,他满心希望以自己的努力来振奋国家,所以即便这么多年他得不到重用让他心中难免有些怨言,但只要是领兵打仗,每次他都全力以赴,身先士卒,以最大的热情来报效国家。

没想到如今得到的却是这么个结果,即便他再怎么忠于国家,但在此刻他心中的怨恨也完全压过了忠义。

“想我王彦章一心为国,如今临到老了反而要受奸人所迫,岂是天意如此?朝廷行事如此,安得不败?”一时间仰天长叹。

“将军,如今咱们要如何行事?”众随从同样深感悲愤,一个个双眼通红,看向王彦章。

王彦章转头看向众人,沉吟许久才道:“朝廷虽然如此待我,但我不能对朝廷不忠。既然朝廷已经命董璋为主将,那他麾下六千多人是指望不上了。本将决定,就带着麾下五百骑赶往郓州,直冲敌阵。”

“什么?将军,这与送死何异?将军虽然遭受冤屈,但只要回到洛阳向陛下申诉,将来未必不能再受重用。”

“郓州敌军兵力多达数万人,而且吴王亲自领兵,士气高昂,兵峰正劲;将军若是只带五百骑兵前去冲针,这完全就是送死啊。”

“是啊,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解除郓州之围这原本就不是将军一个人的任务,既然完成不了,何必强求?”

“还请将军三思!”

众人连忙站出来劝说。

他们都知道王彦章性格刚直,此时见自己一腔忠心却换来如此结果,悲愤之下已经有了死志。

这个时代的将领很少有这么忠义之人,大部分将领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就算不错了,真到了局势无法挽回时,往往都会选择投降。

比如宋州城中的全彦,他在还有希望坚守的时候,尽职尽责的率军抵抗;后来等到援军被吴军击溃之后,他便明智的选择投降。

像这样的将领还有很多,这些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当然,还有一些将领那就完全是“有奶便是娘”,毫无忠义之心,这样的将领在这个时代也不少见,甚至有不少人还混得非常不错。

能够像王彦章这样效死尽忠的实在太少了,所以众人虽然感佩,却没有一个赞同他的选择。

有人甚至小声提出来道:“既然梁国已经无药可救,那将军不如投降吴国;以将军之才,想必到了吴国也能受到重用。”

“这是什么话?本将一生为国效力,如今临到老了,你反而要让我晚节不保吗?”王彦章厉声大喝,严厉的目光向众人扫视。

被他的目光所逼迫,众人纷纷低下头去,不敢与他对视。

说实话,刚才众人心中其实都有了投降吴国的打算,既然梁国不能重用他们,那就换一个地方,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本将计议已定,趁着张汉杰尚未抵达,本将立即出兵,就带着五百骑兵前去解郓州之围;不管本将是侥幸取得成功,还是就此战死,都算是报了国恩。”王彦章沉声道:“你们追随本将多年,若是不愿随本将一同去的话,现在就可以提出来,本将绝不留难!”

众随从一片沉默,没人站出来。

这些人大多都是追随王彦章多年的侍卫、心腹等,基本上都是一些武夫,虽然他们反对王彦章的决定,但在现在这个时候,却没人愿意站出来请求留下的。

见此情形,王彦章极为满意,大声道:“很好,既然如此,那你们都去准备吧。一个时辰之内做好准备,吃过午饭后就出兵。咱们今日赶到寿张,明日直冲敌军大阵,是成是败,在此一战!”

“遵命!”

……

就在王彦章带着必死的决心准备带兵直冲郓州城下时,郓州这边,杨渥安排好城中事宜后,也开始商议下一步的行止。

郓州被攻占后,目前东面还在抵抗吴国的城池就只剩下青州和齐州两地。

其中齐州就是后世的济南,当地守军不多,只有四千余人,粮草积蓄和战备情况都不如郓州这边,要将其夺取的难度会小很多。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齐州那边的守将兼刺史刘遵之很早之前就已经派人来与吴军接触过,说是齐州不劳烦吴王大军攻伐,只要吴国能够攻取郓州,他们自然就会投降;若是吴军不能攻取郓州,那即便分兵前去进攻,他们也会坚决抵抗。

对于刘遵之的打算,杨渥当然是清楚的。

齐州在郓州以东,当地不管是守军数量还是钱粮辎重都比不上郓州,若是郓州都受不住,齐州就更不可能守住。

此外,一旦郓州被吴军夺取,齐州就彻底成为一座孤城,梁军就算有心派援兵前来也无路可走。

所以只要郓州被吴军攻破,齐州除了投降外也没别的办法可行。

既然如此,刘遵之自然是早早的就派人来接触,并且做出了“只要吴军攻取郓州,他们就会无条件投降”的承诺。

如今郓州攻破,也是时候派人去让刘遵之兑现承诺了。

“齐州那边只要刘遵之不傻,大王应该不需要派兵前往攻伐,派一两个信使前去就能将其劝降。当然,为了保证效果,臣以为大王可以派一位将军领五千军队前去震慑一番,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有好消息传来。”郭崇韬建议道。

“派兵前去震慑当然是有必要的,而且齐州投降之后也有必要对其进行整合;齐州靠近黄河,这样的重镇若是不能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孤始终不能放心。”杨渥一边盯着地图,一边点头道。

沉吟片刻后,他接着道:“也罢,就告诉刘遵之,他若是愿意投降的话,本将给他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继续担任武职,齐州守将中的老弱将士留在当地改编为厢军或者直接解散,剩下的交给他统领,以效义军都指挥使的身份继续为孤征战,将来按照他的功劳来任官。”

“第二种选择就是转为文职,孤会在南方选一地,让他担任刺史。”

杨渥提的两个条件都还不错,一投降过来就能有如此待遇的很少。

之所以对刘遵之这么礼待,主要原因就是此人在齐州的官声还不错,虽然是武将出生,但在治理地方上也有不错表现,所以杨渥才会给他这么大的自主选择权。

对刘遵之做出安排后,接着杨渥又问道:“青州那边的局势如何了?”

青州如今率军抵抗的是平卢节度使王公俨。

严格来说此人还不是平卢节度使,而只是青州守军的指挥使。

原本梁国虽然任命了平卢节度使,不过只是个闲职,而且留在洛阳,并没有前往青州赴任,城中的大小事务都由王公俨和原本的青州刺史说了算。

后来米志诚率领吴军从沂州进取密州时,王公俨趁乱发兵,将原本的青州刺史等大小官员囚禁的囚禁,杀头的杀头,几番整治后顺利掌控大权,于是自称平卢节度使。

虽说是自称的,但因为那时候吴军已经进入山东地界,梁国自顾不暇,不但不能派兵讨伐,反而因为王公俨起兵抵抗吴军,所以顺势承认其平卢节度使的身份。

如今米志诚率部攻取其他各州后,反过来集中兵力开始攻打青州,至今已经有一个多月时间。

“大王,米志诚将军不久前才发来消息说,青州的局势无需担心,他声称最多再过半个月,必定能拿下青州。”郭崇韬道。

“最多再过半个月就必定拿下青州?米将军倒是很有信心啊。好,那孤就等半个月之后再看他的捷报!”杨渥顿时笑了起来。

若是米志诚真能在半个月内夺取青州,而齐州又不出什么变数,按照之前约定投降的话,那么到明年开春之前吴军就能悉数夺取山东各地,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