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

南国江山 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商讨了许久之后,三人最终还是选择采用周本的意见,不理会晋军骑兵的袭扰,专心修建浮桥。

在这种情况下,李承嗣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只能派兵竭力阻止梁军渡河。

不过梁军毕竟兵力众多,而且他们修建浮桥的地点距离梁军在柏乡的营地较近,随时能够得到营地的支援,处于进退有据的地位,所以杨渥判定,在经过十天的争夺以后,最终梁军成功渡河。

不过接下来李承嗣再次选择避而不战,继续使用骑兵去袭扰梁军后勤补给。

之前的袭扰,梁军没有理会,这显然会极大影响梁军士气;而晋军的避而不战,更是让梁军疲于奔命,没过多久就变得士气低迷。

此外,柏乡只是个小城,城中显然不可能储备足够供给七万大军的粮草,这样一来梁军在补给上肯定非常依赖后方的支援。

在李承嗣选择不与之决战,而是专心袭扰其后勤的情况下,周本三人觉得与晋军决战又不可得,深入地境内去进攻赵州,又太过冒险,容易被晋军截断后路,从而导致大败。

所以为了稳妥起见,最终三人决定撤军回去,等以后再寻机交战。

对于这个结果,杨渥也是哭笑不得。

若是在现实中,一来三人不一定会有如今这么理智和稳妥;二来就算他们有足够的稳妥,但别忘了,这可是王彦章的首次独自领兵担当重任,他会舍得自己第一次独自领兵就无功而返吗?

此外,就算王彦章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一心以稳妥为主,但坐镇后方的朱温会同意他们就这么退兵吗?他一心图谋成德、义武两方势力,他舍得就这样作罢吗?

所以说,沙盘推演毕竟只是沙盘推演,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多了。

在实际中,各方需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而且做出决策等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迅速。

此外,周本等人不管怎么说也是久经沙场的战将,每一个拿出来不管放到哪一方势力,都可以作为统兵大将来使用,若是放到那些小势力中,更是足以担当顶梁柱的重任。

而梁军如今的三个领兵将领中,王彦章虽然在历史上名气极大,不过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忠义,至于他的统帅能力就没有得到足够的检验。

而韩勍的能力就平庸了太多,与眼前周本等将领显然无法相比,除了资历较老外,并没有别的过人之处。

这也是为什么他有着深厚的资历,但朱温却没有以他为主将的缘故。

至于李思安就更加不用说了,不管他是真有能力而缺乏运气,还是能力相对不足,总之他过去在战场上打的那一系列败仗,朱温就不可能让他来担任主将。

所以梁军的三个将领,不仅在协调方面比不上周本三人,在能力上更是有所不如。

到了真的上战场的时候,王彦章三人到底会如何应对,没有谁能说得清楚,就算是杨渥知道历史上那一战的经过,但如今他也难以判断清楚王彦章的选择。

在周本三人之后,便轮到柴再用、吕师周、严可求三人来担当梁军主帅进行推演。

与周本三人以稳妥为主不同,柴再用、吕师周二人可要激进多了,而严可求虽然主张稳妥,不过他一人可无法劝说动其他两人,最终梁军的行动主要以积极进攻为主。

在李承嗣选择以骑兵进行骚扰时,柴再用两人当即决定全军出击,目标直指高邑晋军营地。

高邑那里晋军已经修建起了浮桥,所以梁军只要夺取浮桥,就能向晋军营地发起进攻。

再加上两军在河岸边交战,晋军的骑兵优势也难以发挥,所以这种选择也有一定可行性。

不过杨渥听了之后却是暗笑不已,因为历史上的王景仁、韩勍三人最终就是这么决定的,结果最终未能夺取晋军浮桥,反而是在交战到太阳落山时,因为士兵疲惫,结果被晋军所趁,最终遭受惨败。

当然,现在不过是“纸上谈兵”,即便杨渥也不能随意判定梁军能否成功夺取浮桥,毕竟战场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晋军不仅在骑兵上具有巨大优势,同时他们的营地距离战场更近,可以不断将疲惫的军队退下去休整。

而梁军一方因为是主动前进到高邑来与晋军交战,高邑距离柏乡梁军营地有三十里路程,再加上晋军骑兵的威胁,所以在交战期间梁军是难以回营地休整的。

更重要的是,梁军中途连吃饭都成问题,晋军骑兵根本不可能给他们回营地吃饭的时机和机会,而他们自己却可以轮流回营地里就食。

这样一来,只要交战时间一长,没时间吃饭的梁军就只能饿着肚子与晋军交战,最终战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杨渥将这一点说出来时,柴再用和吕师周二人顿时傻眼了,显然没考虑到这种情况。

其他将领也一个个若有所思,显然也在想着这其中的经验教训。

在柴再用三人之后,接下来其他将领,包括陶雅、刘威这些已经转为文官的人,以及柴克宏、李禅等年轻将领也都来了兴趣,一个个都站出来担当梁军将领与李承嗣交手。

不过总的来说,拥有骑兵优势的晋军虽然在兵力上处于下风,不过他们却是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牢牢把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所以一番推演下来,虽然也有一些将领能够做到与晋军交战保持不败,但能够击败晋军的却是没有。

“推演毕竟只是推演,真正的战局会如何发展我等拭目以待。不过各位将军也要好好想想,今后若是真的与晋军在平野上交战的话,我军又当如何应对!”杨渥最后总结道。

众将听了一个个都开始沉思起来。

……

潭州西北,桥口镇。

正当杨渥等人在武英殿中纸上谈兵,推演着该如何渡河消灭敌军之时,刘崇景也在团头湖边犹豫着自己要不要出兵。

在刘信兵围潭州之后,为了截断楚军援兵,刘信命马邺、刘崇景二人率军北上,在硚口这个地方堵截敌军。

硚口附近本来就靠近湘江,加上当地距离洞庭湖也不远,河流纵横,以马邺这五千大军,在一心防守的情况下要堵住敌军援兵还是能够办到的。

所以在抵达硚口之后,马邺下令修筑两处营寨,他和刘崇景各自防守一处,以相互支援。

此外,岳州那边的守军也出动了三千人,协助他们防守,并且出动水军来堵塞航道,防止敌军以水军突破吴军防线。

有了水军的帮助,可以说只要马邺和刘崇景二人小心防守,敌军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他们这个方向的敌军乃是楚军大将姚彦章统领的一万楚军,由益阳出兵,一路东进,结果在硚口遇到吴军拦截。

姚彦章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要想从正面突破吴军封锁显然很难,唯一的机会就是出奇制胜,在吴军想不到的地方发起攻击。

所以姚彦章一面以主力在硚口与吴军对峙,一面分兵从南方绕远路前往吴军后方发起进攻。

他的这一手行动的确出乎吴军的意料,毕竟姚彦章绕道的距离实在太远,再加上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隐蔽行军,吴军根本没有发现他们的行动。

结果,当楚军对处于吴军南端马邺的营寨发起进攻时,那里的驻军根本没有准备,在敌军的攻击下只能一边苦苦支撑,一边派人来向刘崇景求援。

“将军,马将军那边支撑不了多久,还请将军赶紧出兵,助我军稳住阵脚!”此时,马邺的信使就在刘崇景的营帐里面苦苦哀求着。

“嗯,你之来意本将已经知道了,不过本将之前一点准备都没有,仓促之间也不可能立即出兵。这样,你先去休息一下,本将立刻下令做好出兵准备,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准备好的!”刘崇景沉声答道。

见信使脸上还有些担忧,刘崇景接着又道:“你放心就是,本将与马将军有同僚之谊,袍泽之义,定不会抛下马将军不管的。以我军的行动速度,很快就能去接应马将军!”

“小的多谢将军相助之情!”信使这才脸色一松,大声应道。

“嗯!”刘崇景点点头,极为和善的朝信使示意,让他先去休息一下。

打发了信使下去后,刘崇景下令道:“传令各部,立即做好出兵准备,限令一刻钟内准备妥当,有违令者,斩!”

“末将遵命!”刘崇景麾下几个都头、营指挥等凛然应道,各自回营去做准备。

不过众将之中,有一个都头却是悄悄留了下来,等其他人离开后,此人却回到了刘崇景的营帐。

“将军难道真的打算立即出兵救援马将军吗?”这人面见刘崇景后,头一句话便让刘崇景神色一愣。

“你这是什么意思?刚才本将的话难道你没听见吗?本将与马将军有同僚之谊,袍泽之义,不能不救!你这样问,难道是在质疑本将吗?”刘崇景不悦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