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五十三章骑兵的优势

南国江山 第四百五十三章骑兵的优势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历史上的柏乡之战,梁军惨败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骑兵缺乏,不过除了缺少骑兵以外,梁军在指挥上的混乱也是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景仁(王茂章)作为一个降将,即便朱温对他极为看好,但在梁军之中他却没有什么资历威望,根本不足以让李思安、韩勍二人心服。

若是对付那些较为弱小的敌人,这一点隐患还不足以致命,比如杨师厚、刘知俊当年作为新人指挥梁军作战时,他们面临的就是王师范或者李茂贞的军队,都不算多强的军队。

所以两人都能较好的度过这个“新秀”期,从而逐渐建立自己的威信。

而王景仁却在一开始就需要和李存勖、周德威指挥的晋军精锐交战,他的威信不足这个问题就有些致命了。

而如今王景仁还留在吴国,朱温任命王彦章来指挥梁军。

相比于王景仁,王彦章在天下的名气更小,毕竟王景仁早已经在青州之战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后来更是官居宁国节度使。

而王彦章在此前都只是一个中上层将领,一直没有获得独自领兵的机会,自然不会有什么名气。

不过王彦章的优势却在于,他乃是梁国培养出来的将领,从一开始的低层军官,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受到朱温的看重,这才有了这一次的领兵机会。

而王景仁则仅仅是一个落难来投的降将,在梁军之中更加没有根基。

“梁军在指挥上应该有些混乱,所以这次推演,你们几个负责统领梁军的可以各自畅言,自行决定该如何行动。”

“而晋军一方则由李承嗣将军负责,史俨将军,你们三人只能听从李将军的军令!”

“在兵力配置上,梁军一方有步兵七万,骑兵一千,其中四万人为龙骧军、神捷军精锐,另外三万为邢、洺等州驻军以及部分魏博军,战力相对较低。”

“晋军一方,共有五万大军,其中晋军步兵约两万,骑兵约八千人,王处直的义武军五千人,其他一万七千人为王镕的赵军。赵军与义武军的战力与魏博军等相当……”杨渥细细宣布着设定和交战规则。

毕竟只是一次“纸上谈兵”,杨渥自然不会将规矩定得太严格,在设定上也没有严格按照实际情况来。

更何况两军的实际配置,这些都是机密,长剑都的密探能够打探到两军的总兵力和相关将领人选等信息就算不错了,具体的消息自然没法打探到。

好在对众人来说,大家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可不是军校里的那些高级学员,一个个都经验丰富,就算只是给出这些基本的设定信息,他们也能对双方的实力有个大致的判断。

如果说一开始大家还神色轻松,没有对这次推演太重视,但等到推演真的开始,众将对两方的实力深入思考之后,却逐渐变得认真起来。

杨渥作为裁判,首先为两方将领确定战场:“从距离上讲,梁军若是离开邢州向北进军,那么晋军得知消息后同样从赵州出兵,最后双方交战的地点应该是在这里。”

“柏乡!”杨渥指了指沙盘上的一个小县城道。

对梁军来说,他们乃是主动进攻的一方,而对晋军来说,他们虽然处于防守一方,但他们显然不可能坐守城池,将主动权交给梁军,那只是那些不懂兵法的人才会做的选择。

所以当梁军向北进军时,晋军的选择一定是从赵州南下,主动在野外展开大战,以便于骑兵发挥。

而柏乡距离邢州和赵州的距离都不算远,若是两家分别从邢州和赵州进兵,等到他们相遇时,大致上就应当在柏乡附近。

此外,柏乡境内有一条河流名为野河,是漳河的支流,河水并不深,不过作为两方隔河对峙的基础却是足够了。

再加上历史上的情形,所以杨渥判断两军交战的战场应该还是在柏乡。

众将纷纷点头,显然都极为赞同杨渥的判断。

“诸位将军,在柏乡隔河对峙以后,接下来你们会如何行动,就完全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了,各自拿主意吧!”杨渥最后宣布,将沙盘交给了双方将领。

李承嗣作为当年的河东骁将,尤其擅长指挥骑兵作战。

当年他就是统领三千精锐沙陀骑兵作为先锋借道魏博,前往救援朱瑾,李克用准备亲自统领主力作为后应随后出动。

结果没想到的是,后来李克用竟然和魏博节度使罗绍威闹翻了,没法继续借道,这样一来李承嗣回河东的道路被截断,在朱瑾战败后只能南下投靠淮南,让杨行密捡了个大便宜。

所以在指挥骑兵作战方面,李承嗣绝对算是一个大行家,再加上史俨、侯瓒、郭崇韬三人配合,将骑兵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本将是不会选择和梁军迅速展开决战的,我军优势在于骑兵,那么就应当发挥骑兵的优势。”

“在开战前,本将会将营地安排在野河以北,距离梁军约二十里处,以利于骑兵驰骋。”

“在安营之后,本将会派骑兵渡河前往柏乡向梁军挑战!”

在这个距离上,就算梁军想要渡河,晋军也能迅速做出反应。

要知道梁军可是有七万大军,想要渡河肯定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以晋军骑兵的速度,只要得知梁军在渡河,他们就能迅速出击,在梁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起进攻。

所以即便李承嗣选择的驻营地距离野河有一定距离,但也足够和梁军对峙了。

在李承嗣作出了第一个选择后,杨渥看向周本、秦裴、朱瑾三人,等待他们的决策。

三人之中,也就朱瑾对骑兵作战最为熟悉,所以他深知骑兵的威力,在敌军骑兵阵前强行发起渡河,那怎么看都是冒险的举动。

周本和秦裴二人虽然对骑兵了解相对较少,不过他们也不是轻易冒险之人,所以在粗略商量了一番后,周本作为三人临时选出的“统帅”,站出来道:“我军暂时就驻守在柏乡,同时在柏乡囤积粮草,并且设法修建浮桥,以便于将来渡河决战。”

“至于晋军骑兵的挑战,我军当以大队步兵将其驱赶就是,不会轻易与之交战的。”

杨渥点点头,这个选择也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不过也不会有什么冒险。

他目光转向李承嗣,向他露出询问的神色。

这一次,李承嗣思考了许久,这才答道:“梁军既然避而不战,那么本将选择将营地迁往高邑,在那里设下浮桥,以方便大军随时渡河。”

“然后以步兵坚守营寨,以骑兵四处出击,攻击梁军的补给粮饷,袭扰梁军的行动,敌进我退,敌退则我进,让其寸步难行,疲于奔命!”

这一手其实当初杨渥在率军平定田覠叛军时就用过,以不到一千骑兵对付郭师从的五千步军,最后将其全数歼灭。

在缺少骑兵的情况下,要对付这一手的确有难度。

所以周本三人听了之后顿时脸上露出难色,显然知道若是应付不好,梁军就必会因此而败。

见他们露出思索之色,杨渥心中却是暗笑起来。

李承嗣不愧是精于运用骑兵,历史上的周德威便是这样向李存勖建议的,可以说击败梁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疲敌之计。

周本三人商议了许久,最终却是拿不出一个统一的决策。

秦裴主张趁着自己一方士气尚且充足,立即出营设法与敌军决战。

周本则认为应当稳妥为主,不理会晋军的行动,先将浮桥修建好,渡过野河再说。

至于朱瑾,他的主张更加保守。

他认为若是不能限制敌军骑兵发挥,那么接下来此战必败。

所以要想击败敌军,首先应当限制敌军行动。

既然附近地形都是平野,那么梁军完全可以多修建营寨,将整个战场分割开来。

这样一来,敌军骑兵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纵横驰骋,任意攻击梁军的后勤了。

朱瑾的办法听上去不错,可惜这样实在太耗时间了;而且修筑一个个营寨分兵驻守,那样也只会让梁军更加分散,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

所以周本和秦裴二人都坚决反对他的主张。

见了三人相互争吵,杨渥笑着看向柴再用、吕师周等人,低声向他们询问道:“你们将来也要面临这种选择,所以你们现在就要开始想想,接下来轮到你们做选择时,你们又会怎么做!”

“是!”柴再用三人连忙应道。

其实不用杨渥说,在场之人,包括李承嗣、史俨等,一个个都在想着自己若是梁军主帅,将会如何选择。

杨渥也不例外。

不过杨渥所想的,却不是这一仗该怎么打,他所想的更多的是,吴国将来组建的骑兵,到底能不能在正面与晋军的骑兵相抗衡。

吴军的骑兵数量显然不能与晋军相比;论质量,晋军骑兵主要来源于北方边民,民风彪悍而且很多都善于骑马。

相比之下吴军骑兵不仅缺少马匹,而且骑兵培养起来更是艰难。

若是数量不如晋军,连质量也不能与之抗衡,只能进行一些骚扰作战,那么吴军将来若是与晋军作战就有些麻烦了。

“骑兵啊,骑兵!”杨渥在心中叹息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