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谋

南国江山 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谋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王审知主动请求觐见?”

金陵城中,杨渥满脸疑惑的向礼部的人询问着。

他没想到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准备调兵遣将发动对福建发动进攻的时候,王审知竟然同意了纳土归降。

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王审知竟然主动提出了来金陵觐见的请求。

对于这个请求,他自然是点头应允。

王审知心中有顾虑,所以想提前和自己谈好,这一点杨渥自然能够理解。

对杨渥来说,如果真的能以和平的手段来获得福建,这同样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因为这可以给其他势力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如今南方的主要势力中,对于马殷,杨渥已经不抱希望了,将来或许只有彻底将其剿灭这一种办法了;但除了马殷以外,岭南的刘隐却有可能以和平手段将其收服。

虽说历史上的岭南是敢于称帝的势力,不过那是得益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极为偏远,而周边各大势力相互平衡,谁都奈何不了谁的缘故。

因为短时间内没有什么威胁存在,所以岭南的统治者才敢称帝。

但如今吴国这么强势,他们还有称帝的胆量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若是这一次能够妥善解决福建的问题,将来岭南说不定也能以相同的手段将其收服。

除了岭南之外,南方还有一些像虔州卢光稠之类的小势力,同样能够以较为和平的手段将其收服。

所以杨渥对于王审知的请求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了。

此外,既然王审知服软,那么对福建的军事行动也有必要暂时停下来,以免引起相反的后果。

当然,在宝岛上筑城的事情却是不会停下的,因为这一点关系到日后向海洋发展的国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变的。

确定了王审知来金陵的事宜后,杨渥当即决定,以礼部尚书殷文圭和海陵王杨隆演二人为代表,负责接待王审知来金陵觐见的各种事宜。

杨隆演四人如今已经成功通过军训考验,可以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军事常识了。

对于这四个小家伙,杨渥自然是极为尽心的加以培养,不仅找了几个年老致仕、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将来教导他们,更是亲自出面劝说动了当年钱镠麾下的第一名将顾全武,让他来担任四人的老师。

顾全武这些年虽然在军校中领了一个挂名的教官之职,但他很少出来教课,倒是对摆弄花草之类的起了兴趣,这些年在军校中当起了花农。

对于这几年才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很多人甚至已经不记得当年顾全武的威名了,不过许多吴国的老将自然知道他的名声。

杨渥亲自出面请顾全武出来教导四人,显然是对四人极为重视。

而这一次王审知入金陵,杨渥将今年才十三岁的杨隆演推出来负责接待,这就足够说明杨渥对此事的重视。

?福州城中,得到杨渥确认的消息后,王审知开始安排他离开之后的各项事宜。

如今他的诸多儿子之中,成年的自然有不少,不过真正有些能力的却只有长子王延翰和次子王延均这两个。

王延均自然是不能担任留守的重任,他一直反对向吴国投降,若是将留守的重任交给他,谁知道他会不会在王审知离开福州之后就胡作非为,破坏投降的计划呢?

所以留守福州的重任就只能让长子王延翰来担任。

不仅如此,王审知为了防止自己离开后王延翰难以掌控局面,又亲自下令将王延均软禁在其府中,等到投降事宜最终确定之后,便将其交给吴国发落。

武义二年八月,王审知正式宣布去除琅琊王封号,并且在境内改用武义纪年。

九月份,王审知安排好了福州的所有事情后,正式从福州出发,在吴国礼部侍郎皮光业的陪同下,一路北上前往金陵,准备觐见吴王杨渥。

然而王审知没想到的是,他以为自己安排好了福州的所有事情,但实际上在他离开不久,福州城中的局势就偏离了他的安排。

王延均的府中,这天晚上突然来了一个客人。

这个客人虽然身穿便装,身材矮小,但看上去极有威严,且气度不凡。

这人名叫王延禀,不过他并不是王审知的儿子,而是因为作战勇敢被收留的义子;因为在众多兄弟中年纪最大的缘故,其他兄弟一般称他为大哥,如今统领着王审知手下的一部分亲军。

如今王延钧已经被王审知软禁起来,在这个时候王延禀却突然来到他的府上,这其中自然是有不可告人的勾当。

原来,王延禀这人向来与王延翰不对付,又执掌亲军,深受王审知的信重,对王延翰更是没多少敬意。

这次王审知想要投降吴国,王延禀同样是极为反对之人,所以这次王审知前往金陵就没有将其带在身边,担心此人去了金陵之后会坏事。

不过王审知显然不会想到,王延禀如今已经暗中与王延均这个同样反对投降,并且同样对王延翰不满的人勾结起来了。

“大哥这么快就来了?小弟还以为你会过几天才来呢!怎么,你已经下定了决心吗?”王延均似乎对王延禀的到来一点都不感到奇怪,仿佛知道他会来一般。

“哼,大王也是糊涂了,我福建虽然实力不强,但也不是随意就能欺压的。大王从司空大人那里继承来的基业,如今却想随意出卖,我身为大王的义子,可不能坐视他犯错!”王延禀冷声说着。

他虽然将自己打算做的事情说得冠冕堂皇,不过真实原因王延钧却心知肚明,知道他不过是舍不得自己手中的富贵罢了。

如今的王延禀,身为王审知的义子,又执掌亲军,在福州城中乃是说一不二的大人物,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周围众人的追捧。

但若是投降吴国之后呢?

按照如今吴国给出的条件,在王审知的诸多儿子中,王延翰将来依旧能够作为王审知的长子继承他的爵位,不过要降低一个等级,但依旧算富贵人家,受到尊敬。

其他诸多儿子中除了王延钧外,同样有一些封赏,或者是一些不能世袭的爵位,或者是获得某个官职。

即便是王审知刚刚出身没多久的小儿子,也被赏赐了一个羽林军的骑尉头衔。

但王延禀呢?他因为只是义子的缘故,再加上他现在虽然执掌亲军,但他实际的职位并不算高。

再加上他是出身降军的缘故,所以他到了吴国之后只能进入厢军之中担任一个普通的指挥使。

厢军中的指挥使,即便王延禀不是吴军体系中的,但他也知道那是一个最没有前途的职务,将来除了混吃等死外,也没其他什么事情可以做,更别谈受人尊重之类的。

王延禀对这样的安排自然是不甘心,所以此时才会想到和王延钧勾结到一起。

当然,即便他们联手起来,想要趁着王审知不在夺取福州大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王审知在离开前的确做了许多事情来防范他们这些反对投降的将领趁机作乱,比如王延禀手中的兵权,就在王审知离开之前被暂时剥夺了。

在没有兵权的情况下,想要控制福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即便控制了福州,但其他各地的将领若是不服从他们的号令,坚持要按照王审知的命令向吴军投降怎么办?

最后,即便各地将领与他们一起,共同起兵对抗吴国,但将来若是王审知亲自回到福建劝降众将怎么办?

他们有信心从王延翰手中夺取权利,但他们却没有任何信心与王审知对抗。

总之,王延禀和王延均二人此时还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一个就是如何夺权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夺权之后如何掌控局势的问题。

若是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王延禀宁愿去吴军中当个厢军指挥使,也不会傻到去送死。

“说吧,你之前派人告诉我说你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过我可想不出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办到。”王延禀冷声说到。

“大哥放心,若是我们真的成功了,只要我们立即向吴军发起进攻,吴军猝不及防之下,定会损失惨重;而消息传到金陵之后,吴王一定会老羞成怒,到时候大哥担心的后一个问题自然就能解决了……”王延均笑着说道。

王延禀听了之后却是有些毛骨悚然,他当然能听懂王延均的意思,但正因为听得懂,才会感到心惊。

王延均的计划竟然是故意激怒杨渥,让杨渥来出手除掉王审知,这样一来,福建众将自然就只能跟随在他们身后与吴军力战了。

“此人心狠手辣,竟然是连他父亲的性命都不顾及,实在可怕!”王延禀心中想着。

不过既然人家王审知的亲身儿子都不在乎,他这个义子自然也能不在乎王审知的生死。

解决了后一个问题,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第一个问题,如何夺权的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