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归顺

南国江山 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归顺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九月初,随着象牙潭大捷的消息和之后江西平定的消息传来,整个淮南军大营中到处都是欢呼之声。

不久,朱温同样得知了这个消息,在大骂危全讽废物之余,他也知道继续与淮南军交战并无意义,如今虽然北方安定无事,不过若是梁军主力长期在南方,难保北方不会出现动乱。

所以不久之后朱温便下令大军缓缓后撤;而对杨渥来说,这次北伐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同样不想与梁军继续交战,所以在朱温撤兵之后,他同样非常有默契的开始撤兵。

不久,淮南军渡过淮河南下,而梁军主力同样回到各自的驻地,一切都回归到战前的状态。

至此,淮南军的第二次北伐最终就这样在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的情况下不声不响的落下了帷幕。

泗州城中,杨渥的临时行宫里。

“大王,刚刚得到的消息,虔州刺史卢光稠派使者前来请求归顺,不知该如何做回复?”

身为掌书记的殷文圭脸大带笑意的询问着。

虔州因为有谭全播的劝说,这一次并没有出兵加入危全讽一方,最终逃过一劫。

不过谭全播虽然料到了危全讽此次进攻洪州肯定讨不得好处,但他也没想到联军最终会败得这么惨,六万军队加上两万楚军,最终却被万余淮南精兵给击破了,而且这一切就发生在短短几天之内。

不仅如此,大获全胜的淮南军还趁机攻占了除虔州之外的其他江西各州,声威震动南方,便是谭全播听了之后都不由变色。

如果说之前虔州还能倚仗地势偏远,民心归附,军队精良等优势,对于淮南军的威胁可以暂时不顾,但到了此时,他们就没有丝毫逃避的可能了。

要与淮南军硬拼,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虔州军队虽然训练程度比抚州军队要强上一些,但也强得有限,与淮南军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或许因为虔州地势偏远的缘故,淮南军难以派出重兵前来进攻,但派遣个两三万人却是没有问题的。

而卢光稠如今控制的虔州和韶州两州之地的总兵力也不过是三万多人,又如何与淮南军对抗呢?

所以对抗显然没有前途,不过直接投降的话,卢光稠又有些不甘心;不仅是卢光稠,便是谭全播都觉得如今局势虽然对虔州不利,但还没有差到需要直接投降的地步。

更何况,无论是卢光稠还是谭全播,他们如今都已经年纪大了,手中的权利早就开始向下一代,也就是卢光稠的几个儿子转移。

卢光稠的这几个儿子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没什么能力,又没什么眼光,但对手中的权利却看得很紧。

若是卢光稠有投降的打算,只怕这些儿子们首先就会与那些同样反对投降的将领们一起起来造反了。

所以直接投降难以办到,继续与淮南对抗又有些不现实,想来想去,向来以足智多谋著称的谭全播最终也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只能让卢光稠派出使者向淮南请降,不过淮南必须保证由卢光稠继续治理虔州,不得将其调到别的地方去。

“让卢光稠继续治理虔州?那他投降对我淮南有什么好处?不过是多了一个名义上的属地,而且将来还会因此受到掣肘,如此之有害无益之事,孤怎会答应?”听了卢光稠提出的条件,杨渥顿时冷笑起来。

这种割据一州或者两州之地的小势力,一般主动投降后,杨渥都会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任职,而不是仅仅寻求一个名义上的归顺。

像当初的衢州刺史陈璋,如今就已经调离了原本的职务;而饶州刺史唐宝,他如今虽然还在当地任职,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将来肯定会调到别的地方去。

而卢光稠到了这种时候居然还想向杨渥提要求,希望永久保留对虔州的统治,这一点杨渥怎么可能答应。

“大王且慢下决定,此事本来在广陵那边就遭到了高先生、周判官他们的反对,不过枢密副使严可求却是提出了另一种看法,属下觉得很有道理,大王不妨听听他的意见!”殷文圭却是劝说道。

听说严可求有不同的意见,杨渥心中一动,当即问道:“那严可求又是如何说的?”

“严先生说,卢光稠和谭全播这两人治理虔州多年,不仅威望深厚,又多有德政,当地百姓归心,我军要强行攻下虔州只怕不易。不过如今卢光稠已经六十多岁了,而谭全播的年纪还要更大,今年据说已经七十多岁了。”

“到了他们这种年纪,随时都可能病死。大王只要耐心等待几年,等到这两人都病死了之后便可动手进攻虔州了。”

“到时候没有了这两人,以虔州孱弱的军力又如何与我军抗衡?所以严先生觉得大王不妨答应卢光稠的请求,以暂时稳定虔州!”

“至于卢光稠二人病死之前的这几年,大王大可转兵先攻打其他地方,比如之前斩杀了我方使者,如今又收留了信州刺史危仔昌的王审知!”

杨渥听了不由得连连点头,按照如今的情报来看,卢光稠二人的确深得当地民心,要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攻取虔州的确不易。

至于说耐心,杨渥如今虽然看上去才二十岁,但他却并不缺乏耐心,不过是几年时间而已,这点时间杨渥还是等得起。

不过杨渥还有一点疑问却是不得不问:“若是答应了卢光稠的条件,将来虔州在名义上就是我淮南的地盘。那么到时候我军又该以何名义去进攻虔州呢?总不能对自己的麾下领地兴无名之师吧?”

答应了虔州的归顺,将来再出兵就需要有正当理由,这一点才是对杨渥的束缚,使得他不愿答应卢光稠的条件。

“大王请放心,严先生说,卢光稠的诸多儿子都是无能又妄自尊大之辈,将来要找到足够的出兵理由还不是很简单的事?而且,严先生认为将来卢光稠死后,虔州很有可能发生内乱,大王大可以平乱的名义出兵,一来出师有名,二来又能降低攻占虔州的难度,乃是一举两得。”殷文圭笑道。

杨渥不由更加心动起来,目前攻占虔州的确不是最为急切的任务。

如今随着抚州、信州等地落入淮南军手中,再加上温州、处州等地,通往福建的道路已经彻底打通。

淮南在接下来的几年可以先攻打王审知,将战线彻底拉平,并且消除侧翼的威胁,为将来集中兵力对付楚王马殷做准备。

至于虔州,就让他继续存在几年就是。

想到这,杨渥最终接受了严可求的意见,同意虔州刺史卢光稠的归顺,不过杨渥又提出让卢光稠或者谭全播到广陵来觐见。

“江西之事暂时就这样了,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建国称王了!”想到建立自己的王朝,绕是杨渥已经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感到十分激动。

“嗯,这事情还不必急,还是先等其他藩镇先行动吧!我就不信王建能够忍住不称帝!”

……

此时,成都城中,得到北伐的淮南军最终无功而返的消息之后,王建终于笑了起来。

是的,杨渥一直想不明白王建为何还没称帝,但事实上,王建迟迟没有行动的原因就是因为杨渥的北伐。

当初王建与杨渥一同传檄天下,声称要讨伐篡位自立的逆贼朱温,结果诸多藩镇没有响应者,这让王建心中大喜,以为自己可以趁机称帝了。

谁知道接着便传来杨渥率领十五万大军北伐的消息,这却是将王建给难住了。

之前王建传檄天下不过是为了捞取名声以及试探其他藩镇的态度,并非真心想要复兴大唐。

不过在杨渥大举北伐的时候,若是王建非但不出兵帮助杨渥,反而立即建国称帝,那他之前传檄天下的事情可就成了一个大笑话了。

所以心中虽然很不情愿,但王建还是皱着眉头忍耐下来,等待此次淮南军与梁军交战的结果。

而如今结果已经定下,淮南军果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就退兵回去了,这下子王建终于没有了任何的顾及,之前强行忍耐下来的称帝野心也终于忍不住了。

当然,仅仅他自己一个人称帝的话,似乎动静太大,而且太过引人注目,所以王建觉得这种事最好还是拉着其他藩镇一起做为好。

“当今天下诸多藩镇之中,论实力威望等,也只有河东的晋王和淮南的吴王最为强大。我蜀中虽然不惧这两方,但实力与这两方相比起来,只怕还要差了一点!”

“如今孤准备建国称帝,不如让这两人也各自称帝一方!”

不久,王建派出使者出使河东和淮南两方,并且提出让李克用自立为北帝,让杨渥自立为东帝,再加上他自己为西帝,如此三帝并立,正好将逆贼朱温夹在中间。

将来三家同盟,共同出兵讨伐逆贼朱温,等到朱温伏诛,天下太平后,再寻访大唐宗室后人,以复兴大唐;而他们三人那时候则可顺势退位,作为再造大唐的功臣而受万民景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