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六贼纨绔 > 第555章 不允许中原姓赵(下)

六贼纨绔 第555章 不允许中原姓赵(下)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3:49:57 来源:笔趣阁

宋国百十万禁军、厢军是延续五代时的配字军,宋国看到唐朝武将作乱造成的后果后,看到五代十国时武将每每作乱后,赵氏一门根本不愿意把兵卒散了出去,这才会把所有兵卒约束在开封身边。

其余朝代,即便是蔡鞗原本的那个时代,也还有类似屯田的农垦兵团,宋国却不同,百十万宋兵的老巢在开封,开封又是天下权贵、豪富聚集地,一个毫无地位的大头兵能有产业才叫怪了呢,也因此宋兵基本上都是无田无产业的雇佣兵。

百十万宋兵屁生计产业也无,就只能依靠朝廷俸禄,不仅断了底下将领想要造反念想,同时也让百十万禁军紧紧围拢在开封周围,甭管跑到哪里,最后还得回到开封。

宋兵无田无产业养活家人,虽然不得不依靠朝廷发放的粮饷,但也不会太过忠心耿耿,毕竟自个死了,家人也就成了街上乞儿。

辽国兵制不大一样,辽兵没粮饷,自个吃自个的,死了也是自个活该倒霉。因辽兵没粮饷,辽国将领就必须给予下面兵卒一些田产养家,也因此辽兵大多都有一些田产,可毕竟是自个吃自个的,速战速决还罢,若是一场半年战斗,还不把自家地荒废了?还不把自个吃破产了?

不能解决兵卒身后之事,怎么可能会获得兵卒拼死效忠?而蔡鞗不仅给了宋、辽兵卒田地养家,还依照宋军禁军待遇每月发放俸禄,除此之外,依照军功不同,退役后,若愿意前往海外,还有大小不同的封地,相比宋辽给予兵卒的待遇,大明岛付出的更多。

给予宋辽两国无法给予的待遇,蔡鞗不相信两年时间还无法将宋辽数万兵卒融入大明岛血液中,也正如他所料,没了效忠对象的辽国万骑已经彻底成了蔡鞗的近卫骑军,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数万宋兵,两年时间里竟然还游离在外,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被抽成血葫芦的老宦官。

蔡鞗让赵福金为山东六州留守,甚至还让长子改赵姓,一旦开封退入江南后,江北之地自然以儿子为主,数万城防宋兵也好,万骑辽兵也罢,这些都是留给儿子的兵卒,老宦官明明看到开封区别对待燕京辽民造成的恶果,却他娘地还将辽人万骑视作异类。

山东六州本就是宋国的土地,黄文功依托于宋人人丁优势,借助赵福金母子大义,虽然宋人入阁人数最少,竟把几个入阁的辽国遗臣拉拢在了身边,竟也与大明岛所属十一阁老拼了个半斤八两,这让大明岛所属尤为不满。

也不知道是否因赵佶看到黄文功与大明岛拼了个旗鼓相当,两年时间里不仅没有出兵刺激青州政事堂,反而蛊惑了不少文士宿老进入青州,让一群吃饱不饿老家伙们天天在青州指手画脚、吵架拌嘴。

大明岛内阁老人都是没做过官的海贼,当年蔡鞗与他们说过“标准”事情,可他们哪里懂什么律法、官制什么的,标准自也整的乱七八糟、漏洞百出,一群文坛宿儒、致仕官吏想要讥讽、寻麻烦,那还不是信手捏来般容易?

当年蔡鞗就不愿意过问老人们争吵、骂娘,对于他来说,任何制度都是争吵和吃了亏后才逐渐完善的,大明岛的虚君治国、一党治国本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犯了错,走了弯路也算不得什么,反正大明岛就这么点人,即便造成损失也是可控的。

在大明岛时,只要内阁老人们不插手军队,他都不予理会,任由老人们瞎整胡闹,等这些老人到了青州后,继续争吵、打架,他也还是一样的态度。

自赵匡胤自称“官家”后,宋国就进入了文人时代,也更为愿意虚君治国,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保皇守旧党存在,就比如被赵佶割除了功名无法做官的元祐党人,这些人也不管山东六州是不是造反派,听说了大明岛是虚君治国、一党治国,全跑到青州与苏老大、姚仲教、刘一刀等人争吵的脸红脖子粗。

元祐党人不满大明岛废弃“天授皇权”而争吵的脸红脖子粗,熙宁党人更为不满大明岛的一党治国,若这些人只是民间宿老也就罢了,偏偏黄文功每每将这些人送到赵福金面前……

宋人脑子好使,知道打不过时曲折迂回,虽然苏老大、姚仲教他们拥有军方强力支持,也只能与一干宋人打了个平手,直至金国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东路完颜宗望杀到开封城下,向赵桓讨要赵福金后,大明岛一系内阁、六部官吏大怒,不仅将赵福金母子送回大明岛,更是把黄文功在内的四名宋人内阁全部罢职了个精光。

蔡鞗不在意老混蛋拉帮结派,但他在意宋军迟迟融入不到大明军中,介意老混蛋造成军中对立。

丢下老混蛋不理,日后也不打算再使用,任何倾向于赵氏的人,他都不允许出现在小媳妇和儿子身边,借助赵福金的身份收拢天下民心,不代表他愿意走赵匡胤老路子,不代表他愿意一成不变接受宋朝的一切。

在他恼怒训斥黄文功时,赵福金没有阻止,更未劝解一句,只是羞愧低头不语。

蔡鞗足足训斥了老混蛋半个时辰,却没想到,等他回到只是一个百十亩较大院落“皇宫”家时,自己与小媳妇竟也被数落了小半个时辰……

蔡鞗瞪着给阿娘倒茶润喉的绿侬,心下有些窝火,暗自想着找个空当时,狠狠教训这个小心眼混账婆娘……

“……虽然鞗儿言假死间见到百年后之事,但这也只鞗儿一人而言,世人也无法可见百年之后世情景。”

杨氏看着依然梗着脖子的蔡鞗,叹气道:“鞗儿姓蔡,福金姓赵,你阿娘姓苏,我蔡氏一家老少皆无朱姓之人,当年你未与你阿娘,未与你阿爹问及礼儿取名之事,私下为礼儿定下姓名已是不该。”

“天下大乱在即,宋国无力抵挡女直人侵入,鞗儿欲以福金之名收拢民心,期望用最小的代价以还天下太平,纵然你将礼儿改赵姓,你阿爹若在大明岛也不会多言此事,可……可今次不可以,这会有损福金闺誉,会让人质疑礼儿的血统,也会让将领、臣子们不满的。”

蔡鞗一愣,他只是本能的想要把本属于老朱家的荣耀还回去,并未考虑自己是不是“戴帽子”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