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367章 大明通讯司、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滴滴滴......哒哒哒哒......滴滴答答...........”

“滴滴滴......滴滴......滴嗒滴嗒滴.........”

一条高高竖起的天线连接着下面的一个黑色的铁盒子。

铁盒子上面几个红色绿色的信号灯一闪一闪的亮着。

一个带着耳机的操作员坐在这台机器面前,手里还握着一个小疙瘩一点一点的。

朱克臧则站在这个操作员身后观摩。

虽然皇帝就在身后,但操作员不是很紧张,只见他一边点着手里的小疙瘩,一边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

仔细的再看看,他写的正是一串电码,电报接受完毕之后,翻出密码对照表,把抄录的电码翻译出来。

朱克臧听说无线电报机一搞好,他立马闪现加疾跑飞奔至格物致知学院,他这个微操帝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为了搞出这个电报机,不止下面的人累,就算是自己也累的脱了半层皮。

这个电报机可不是普通机械什么的,还能找到一些有基础的人员。

“好!嘉奖!朕一定要好好的嘉奖你们!”朱克臧很是大方的对着这些研究人员高声叫道。

“谢皇上恩典!”全体研究人员也是激动的不得了,终于终于他们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好好好,你们放心,只要你们做出了功劳,朕绝对不惜赏赐的!”此时的朱克臧是大方的不得了啊,对于有功劳的人他一直都是很大方的。

这是第一代无线电报机,朱克臧以系统商城为后盾,直接跳过了那有线电报,采用更为方便的无线电报,虽然这第一代的无线电报机的传输范围只有三百公里,超过了这个距离之后信号就会小的几乎听不到了。

不过没关系,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大明会逐步的建立中转台,把电波信号传播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电报机的总设计师,黄履庄开口说道:“回禀皇上,在大家的努力下,京城到杭州的无线电中转台马上就能架设好并投入测试,用皇上书中的话说就是现在的无线电环境可以说是相当之好,每一份电报甚至都不用加密就可以传输。”

“如此甚好,黄爱卿的速度还是大大超乎了朕的预料,之前说发电机研制马上结束之后,朕还在想今后若是有了电力,大明的发展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现在看来第一个有飞跃的就是通信行业了!”

“黄爱卿真乃朕的一员贤臣啊!”

黄履庄先是行了礼谢了朱克臧的夸赞之后,随后又开口说道:“皇上,臣不敢一人独自居功,每一项成果都是很多地方上至大臣,下至工匠一同研发的,怎能只算我一人呢?”

“朕明白,刚刚朕已经说了,全都有赏!”

在场的所有大小官员和工匠纷纷再次谢恩,随后朱克臧又说道:“现如今如果朕要你建设大明通讯司,将这电报机推广到至少省府一级你可有压力?”

“回禀皇上,如果仅仅是到大明本土各省份,那么将不会有任何问题......”

朱克臧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发电机的事情也尽量去推广,不过朕知道,如今这输电线可谓是造价高昂。”

“皇上......”

说到电线的成本,黄履庄瞬间有些惭愧起来。

由天然橡胶包裹的上好铜线,不管怎么看成本都是极其高昂的,前者是大明如今短缺的战略物资。

而后者,铜,说白了就是钱啊!

“不必有什么顾虑,贵一点就贵一点,但一定要在今年之内实现在每一个省府衙门设立电报局,要在重点州府县设置电报所,铜不够,澳洲那边会运过来了!”

电报机的出现,将会让未来很多紧急的信息沟通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这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跃。

“不仅仅是州府,东瀛都护府的九州、四国、京都、江户、大坂等城市也要设立电报所。”

黄履庄一愣。

“皇上,东瀛都护府悬在海外,距离大明可能过于远了....”

“从高丽国借点地方,派兵把守。”

啊这!

“皇上,从高丽借地,会不会有些困难啊,臣下去之后与高丽使臣沟通一番吧。”

“困难?这有什么困难的?”

朱克臧显然是忽视了黄履庄对国际局势的认识。

黄履庄觉得在对方国家修建本国电报所这种事情毕竟是好说不好听。

他显然没有大明帝国主义精神!

黄履庄的政治眼光还需要历练一番。

对于老帝国主义战士,朱克臧根本没有过多考虑高丽的意见。

在朱克臧看来,高丽就是大明养的狗,在他们领土上放点东西有什么需要考虑的。

朱克臧接着说道:“前阵子大明刚刚为高丽解决了大清的游牧攻击,朕还没有找高丽王要钱呢!现在借点地方怎么了!”

“有问题,让礼部的人去问!”

“臣遵旨!”有礼部的人兜底,黄履庄就放心了。

......

大明神武五年,也就是1686年八月十号,应天府到杭州实现了无线电通讯,由格物致知学院完成对无线电通讯装置的开发。

八月十二号,朱克臧宣布成立“大明通讯司”,最高长官为“司长”,由工部黄履庄担任,并且要求在大明本土各省会和长江沿岸先行建立无线电通讯网络。

八月二十号,大明国营电信公司,宣布承接无线电报通讯业务,首批“电报通讯所”也是要在各个省会以及重大商贸城市建立起来。

于是,大明就急缺一批电报从业人员。

这些人需要有一定的电报知识,能够识文断字,而大明的人才储备根本就不足。

所以只能临时开办“电报工作人员培训班”,不仅学费全免,而且包分配工作,甚至还给分房子。

高工资,高福利,直接诱惑一大批大明年轻人加入。

有了“电报”这个前车之鉴,为了防止之后推广新型科技和相关从业人员方面产生缺失,朱克臧和黄履庄商量之后,直接做出了一个决定。

神武五年九月五日,大明宣布成立“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对职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