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410章 留给大清的时间不多了(求订阅!)

应天府。

细雨迷蒙的天气下,一队队近卫军正在集结备战。

这是近卫第一、第二、第三镇,他们正在为将来大举北伐做准备。

除了一支接着一支的军队在集结。

北上运粮以及其他弹药辎重的船也没有停歇地往应天府而去。

暹罗、交趾运来白花花的大米,吕宋都护府运来大量天然橡胶,东瀛都护府运来一箱箱硝石、硫磺,承天府工业老区运来成堆的军大衣、步枪、火炮。

因而,现在的整个河道以及海上可以说船挨船,连接成线,昼夜不停。

在空中花园的加持下,大明各地的粮食都爆发大丰收,此次北伐的军粮完全不需要担忧。

傍晚,视察物资运送的朱克臧眺望了一下长江江面上红彤彤的一片天。

他知道那是大量船上灯笼照亮后的结果。

随着大明蓬勃发展,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逐渐抬头,民间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大。

朱克臧自然是从善如流,大明的国家机器,如同上了发条,每一个环节效率高得看不懂。

为了缩短最新情报到达自己手里的时间,早已下旨指示陈为国皇宫内设置机密室,专门处理各地发上来的电报。

一旦朱克臧不在皇宫内,陈为国便会策马奔腾,第一时间把情报送至朱克臧手上。

现在朱克臧听着哒哒的马蹄声就直接猜到是陈为国又来了。

喘着粗气的吴孟明果然来到了朱由检身前:“皇上,北方的锦衣卫地下组织传来最新消息,康熙决定下旨让北方士族大办团练,是纳兰明珠出的主意!”

“这个纳兰明珠真刑,北方士族要蠢蠢欲动了!”朱克臧听后不由得说了一句。

如今大明许多开工厂搞工业的新兴资本家早就眼馋北方士族之人口土地资源,所以,这次北伐必定是一场剧烈的南北之战!

“皇上,据锦衣卫探知,北方士族对大明如今重商税轻农赋之策也颇为抵触,因为北方大族中,加上团练制度,将来这些北方士族真会竭尽全力地支持鞑清。”陈为国继续分析道。

不过朱克臧听到团练这两个字的时候,却是露出一抹怪异的微笑。

“虽然鞑清团练对大明诸多不利,拖累我们收复全国的步伐减缓,但朕相信因为团练,鞑清也最终迎来了倒计时。”

这时候陈为国有点听不懂了。

这所谓的团练与大清灭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他觉得,若是鞑清推行这种“私军政策”,明军的推进将会是困难重重。

因为他们不仅仅要面对大清的正规军,还有地方势力的乡勇,如此一来,战斗对象从一变成二,或是三。

虽然大明军队战斗力强,但陷入乡勇的汪洋大海,不是大明想看到的,这些可都是未来大明的人口,如此消耗掉,属实可惜。

朱克臧则道:“康熙这是在分权,而且他将最为重要的军权分出去了,朕想象得出,未来的大清,如果没有大明插一脚,将会是群雄割据时代,到时候什么军阀都会出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已。”

这让朱克臧想起前世的晚清也是如此做法。

因为“太平天国”打得大清抬不起头,什么八旗绿营全都养废了。

甚至出现让人哭笑不得的事,绿营兵与太平天国对战,只闻炮响人还未见,绿营兵直接就溃散,清军还未开打就输得一塌湖涂。

清军战斗力已经低下到只能依靠团练来维持一下脸面。

当时的清廷战争赔款越来越多,所有的家底都赔光了。

何来的军费?

所以只能推行这样的政策,兴办团练,允许各总督自练兵团,维持行省制度。

可到后来众所周知,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皇权架空,后宫干政,皇帝换了一茬又一茬,“帝国”也未见起色。

“真是够魔幻的,列强竟是我自己。”朱克臧感叹道。

......

刚刚开始办团练,虽然赚了大量捐银,但是康熙准备把新军扩至十五万,钱又不够了。

那咋办呢,只能再苦一苦老百姓了。

那就继续加税的加多少的问题,当然是早就研究好了的,康熙的原则就是不加则已,这次要加就加够加足!

他这些日子仔细研究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的三饷加派,得出的结论就是加派没错,错在加派得太晚,没有一步加到位。

在康熙这位圣主用事后诸葛亮之法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加派辽饷的最佳时机其实是高丽之役结束后。

万历抗倭援高战争后,辽东明军折损惨重,李成梁多年经营出来的精锐丧失殆尽。

如果万历朝廷能在这个时候果断加派辽饷,不要多加,搞个几百万两发给辽镇,让他们把朝鲜之役的损失补上,那就没后来的事儿了。

因为努尔哈赤这个野猪皮手下的士兵都去给大明当兵赚银子了,谁他娘有空来造反?

毕竟明军满饷的战斗力是很可观的,比如汉八旗。

之前康熙稍微加过一点税,但考虑百姓的生存问题,不敢加多,这次不能再抠抠巴巴了......

八旗新军才五万,这绝对不够的!

大学士纳兰明珠这时上奏道:“皇上,不算关外、西北和甘肃,单说大清手里直辖的河南、山东、淮北、直隶、山西等五省账上就有田土两亿多亩,一亩加派三分银子就能有六百万两了!”

“所以奴才建议将包税的正额也定在三分,再加上丁税的包税也该有几百万,这样朝廷每年光是地丁两税就能收上一千七八百万了。

“省、各州府的要道路口广设税卡,用雁过拔毛的办法征收税金,一年收个三四百万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再加上盐税、关税、矿税等各项税收,朝廷的财入就能维持在两千两三百万了!”

“有了这笔收入,朝廷就可以打造火铳,铸造威远之炮,再广募集蒙古勇士,并且严加训练......不出一年年,十五万新军亦可大成!”

康熙还是显得犹豫,“一亩六分银子的税,会不会太重了一些?”

纳兰明珠劝道:“皇上,留给大清的时间不多了,再不加征,大清危矣!”

一番大清吃枣药丸的言论刺痛了康麻子,他拍板道:“加吧,加吧!”

“皇上圣明!”

底下的大臣们早料到这个结果,现在都装模作样的喊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