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409章 大清的心头之患就在这乾清宫!

康熙只字不提大明,清廷近几年来,似乎不太能面对大明要取代大清的现实。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

“要是你们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杆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啊!忘了,你们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就站在皇宫的后边,天天在那儿盯着你们,盯着你们啊!”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总想和大伙儿说点什么。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正大光明!这四个字,说说容易,要身体力行又何其难啊!这四个字,是从朕的心里刨出来的,是从血海之中挖出来的。记住!打今儿个起,此殿就改名为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

在一片皇上英明的喊声中,纳兰明珠是直挺挺的站在起来,看着纳兰明珠风轻云澹的模样,康熙也是乐了,问道:“明珠,你这般样子,可是有了平匪之策。”

康熙也是调侃一番,谁知道,所有人就看见纳兰明珠拱手说道:“启禀皇上,臣苦思月余,终有一法,想来可平定乱局!”

“你有办法?”康熙差点惊叫起来。

所有人都吃惊的看着纳兰明珠。

其他和他关系好的大臣更是不停的给纳兰明珠打眼色,提醒他不要再做出头鸟了。

现在各地匪患日益严重,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没有根治的办法,或者说,就是有办法,若是说出来,最后达不到好的效果,难免遭人非议,甚至会被皇帝斥责,最后吃了挂落。

纳兰明珠却仿佛看不见一般,自信满满的说道:“启禀皇上,是的。”

“计将安出。”康熙急不可耐的问道,如此心急,也不知道是对于纳兰明珠本人才华的信任,还是病急乱投医了。

纳兰明珠深吸一口气,站在一片跪倒的文武大臣面前,朗声说道:“这是臣写下的上《坚壁清野并招抚议》,请皇上过目。”

大太监梁九功连忙从纳兰明珠手中接过,送到了康熙手中。

康熙立刻打开看了起来。

纳兰明珠侃侃而谈,说道:“各地匪患四起,我大清各地驻军疲于奔命,一来无法有效率的清缴匪患,二来也是靡费军资,损耗巨大,短短两个月,我大清就耗费军费多达千万两,而成果几近为无,各地匪患依旧猖獗。”

“故而,臣请旨,在各地设置团练乡勇,由各地有官身的士绅招纳百姓山民,训练乡勇,保护地方。”

“此法,有数个好处,一来,置办团练之团长,须有官身方可,可让各地富豪乡绅踊跃捐官,可以大大缓解我大清财政支出,短时间内弥补我大清数月一来的军费损耗。”

“二来,各地团练,皆需听从各地官府总兵调遣,补足我大清各地军队数量不足的缺点。”

“三来,各地团练,并非我大清朝廷的军队,乃是各地自发组织的保护地方安定的义士,朝廷无需拨给军费,可缓解我大清军费。”

“四来,各地乡勇,朝廷可大加提倡招抚流民,山民等无家可归之人,一来减轻地方压力,二来解决无家之人生活之难,三来不影响各地农耕。”

“最后一点,此策的重点,乃是以汉制汉,发放些许权利,使得各地乡绅将所有利益与大清捆绑在一起,到时候,各地想要再次发展成直隶这等声势浩大的反叛,希望几近于无,当保我大清,传承万代。”

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纳兰明珠,康熙一边听着,一边沉思,脸色十分凝重。

过了一会,康熙皇帝冷笑道:“好,好,好一条饮鸩止渴之计啊!”

但是,十分了解圣心的纳兰明珠就知道,康熙心动了。

此时,也没人敢吱声,生怕撞在枪口上。

“众爱卿先行平身吧!”听着康熙语气平澹,已经没有之前的气愤,这下子,所有人都明白,康熙心动了。

但是,此事事关重大,康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立刻就同意。

“将此策递与诸位爱卿一观。”康熙将手中的奏折递给梁九功,稳稳的坐在龙椅之上,招了招手,从宫女手中接过茶杯,悠哉悠哉的喝着茶,也不催促,静静等待所有人将奏折看一遍。

不多时,乾清宫中,不对,是正大光明殿中就响起了阵阵低声的商讨之声。

大半个时辰过去。

康熙才慢悠悠的问道:“诸位爱卿,看过此策以后,有何想法。”

“朋春,你乃是我朝名将,对此,你当有见地!”

朋春一听,赶忙说道:“启禀皇上,奴才确实有疑问,按照明珠大人所言,团练势必遍布我朝上下,届时团练之兵勇,当多达数十上百万,如此巨大的力量,对我朝安危是个巨大的威胁。”

“明珠,你如何说?”

纳兰明珠笑着说道:“朋大人所言甚是,臣已经在奏折中写的清楚,各地训练乡勇,当又各地官府监管,促使他们严格遵守本策纲领。”

“各地团练,要遵守最基本的几点要义和职责,即,齐心、约束、筑堡、保甲、教习、守御、防间、镇静、查察、和好、埋伏和号令等。并要求练识、练心、练胆、练身、练手、练足、练耳、练目。熟悉刀叉枪炮,教以忠义。各地团练,互不统属,互相监督制约,听从于各地总兵都统和衙门,并且严格限制各地团练人数,防止做大,进而威胁各地安危。”

“并且,即使某地团练有反心,但是区区一地,一但发现,附近团练和驻军势必可以围剿之态,在极短的时间里实施镇压。”

朋春一边听,一边点头,最后拱手说道:“佩服!”

康熙听的极为满意,看向众人,说道:“各位大人,可还有其他问题。”

索额图思索一会儿说道:“奴才有一问。”

说着看向纳兰明珠,说道:“明珠大人,各地团练,我朝廷不拨给军费,全凭各地团练练正自筹,各位当知,训练军兵,军费巨大,即使是富豪之家,又有几人可以承担,长此以往,恐难持久。况且,团练所招收乡勇,多为无家可归之流民,山中的山民野人,这些人多为不受教化之人,到时也怕与当地百姓横生嫌隙,官民关系难民多事纷扰。”

纳兰明珠听完,心中一紧,不愧是老对头索额图,短短的时间内,就看出了团练制度美好的外表下,隐藏的危机。

纳兰明珠刚想说什么,康熙却说道:“军费确实是一大难题,不过些许犯禁野人,有一除一,若有违反我大清律例者,按照我大清律例查处即可,些许小患,不足为虑。”

纳兰明珠真恨不得竖起大拇指给康熙点个赞。

这个最难回答的问题,康熙竟然帮助自己解决了。

“不过,明珠大人,这军费你是如何想的,如何解决,若是不解决,团练无法长久,倒是这些乡勇,受过训练,若是乱起,流毒更大。”

纳兰明珠说道:“此事臣也深思,按照臣的想法,各地团练,日常除了保护地方,亦可协助地方稽查捕贼,协助收取捐税等,朝廷可令地方留取部分捐税,用来奖赏各地团练英勇作战之勇士。二来,可划分荒地,给予粮种,令各地团练,自行耕种,开拓荒地,农时耕种,闲事练勇。”

康熙静静的听着,显然非常满意,看着康熙已经无法掩饰的笑意,众位大臣就知道,这件事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定局。

但是,他们却没有发现,这件事自开始商谈之时,就是在讨论如何办团练,而不是这团练该不该办。

几乎所有人,都在一开始,就陷入了纳兰明珠的套路中而不自知。

其实,抛去各种弊端不说,团练军的战力是非常可观的。

这就要从团练乡勇的成员构成来说了,团练实际上就是民兵,他们的目的就是守护家乡。

因此团练乡勇中大部分士兵都是有关系的,可能是兄弟,可能是朋友,更有可能是亲父子,因此他们在作战时相当勇勐团结。

团练乡勇毕竟只是民兵,理论上说,团练应当是作为正规军的辅助性防御力量而存在的,然而大清在大明的打压下,逐渐颓弱,各地匪患不止,团练竟成为康熙最后的救命稻草。

团练制度在满朝文武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不过由于康熙已经下定了决心,加上内阁阁老和众多实权大臣都已然同意,倒也没有过多的波折。

但是,同样,也有人担心贸然在天下都施行此法,有些不妥,最终,这件事还是先知直隶这个地方施行。

反正直隶现在已经成了一摊烂摊子,所以,也不怕直隶更烂。

虽是饮鸩止渴之计,但多放点糖,鸩酒也许就不苦了。

于是,康熙下旨,在直隶作为试点,推行团练制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