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278章 康熙又被气晕了(彩蛋章有最新版图)

在商讨半天后,这些大臣们最终得出来一个无奈的事实。

那就是现在调兵来不及也打不过,他们只能坐看明妖占领大片土地。

目前,整个长江以南都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应对明妖的大军。

除了两江、闽浙还有兵力,但按照明妖的实力,很可能也守不住。

商讨良久,南书房以纳兰明珠为首的大臣们最终拿出了逐步放弃长江以南,并且集重兵于长江以北,依托天险挡住明军北上的计划。

同时,工部开始全力铸枪铸炮,继续编练全火器新军,并且在沿海地区以及长江北岸设立大量岸防炮台以阻止明妖登陆。

很快,大臣们在整理好他们商讨出来的结果后,就交由纳兰明珠带给康熙过目。

可怜的康熙大弟,这个时候还在嫔妃的服侍下一口一口吃着莲子羹,结果一看大臣们的商讨结果,他脸色一阵青白,随后再次双眼一翻晕了过去。

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康熙最终还是同意了纳兰明珠呈上来的计划,虽然他极不情愿,但明妖实在是过于凶勐,清军挡不住啊!

甚至,他开始在心中埋怨顺治皇帝,为什么给他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

为什么不将这些前明余孽清理干净。

他这皇帝当的着实憋屈啊。

先是鳌拜,后是三藩之乱险些亡国,现在又来了更凶勐的明妖。

“朕何错之有!”

.....

康熙头疼无比的时候,朱克臧已经开始在长沙闲逛了。

十一月的长沙,天气逐渐转冷,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山东面山下的书院,因为处于茂盛的森林之中,从北方吹来的寒风穿过森林后,倒是让气温显得更加森冷。

朱克臧披着标准的德式军大衣,走在书院前的林中大道上,十分暖和,却并没有感到多少寒意。

看着面前岳麓书院的大门许久,朱克臧突然笑了笑,他看到前来迎接自己的书院学子们一个个都剃了辫子,换上了真儒君子服,画风有点奇怪,但朝气蓬勃。

“诸君!”

朱克臧在一片“圣人天子、圣人天子”的欢呼声中,忽然开口说话了。

随着他的声音响起,整个书院霎时间就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看着眼前的真儒圣人朱克臧。

抛开真儒理论不谈,朱克臧多少算得上武德充沛的那一类武圣人。

他带领着强大的大明皇家陆军,横扫广东、西南,如今又击垮了鞑清二十万大军!

比昔日晋王李定国还要牛比。

还是富圣人,听说大明天子还拥有富庶肥沃的南洋,润到南洋的读书人和百姓都很舒服。

对于这些血气未失的青年儒生来说,朱克臧就是能领着他们扫荡天下,建立不世之功业的圣人皇帝。

所以他们纷纷从湖湘学派改为了真儒学派!

湖湘学派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地域性儒家学派。

起于北宋湖南道州人周敦颐,其以宋明理学开创者,而学义励于湖湘。

南宋年间,因着名学者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在湖南湘潭讲学着述,弟子千人,使得湖湘学派规模形成。

后历“朱张会讲”、朱子岳麓中兴,使得湖湘之学,名扬于当时。

知道元朝、明朝,这个学派才逐渐走入没落。

但这些士子们并没有完全抛弃湖湘学派,两者发生了融合,他们既是湖湘学派的学子,又是真儒学派的信徒。

“诸君,两个月后就是咱们大明在广东复起以来的第一场科举大比开始之日!朕先祝诸君科场得意,金榜题名。然后,朕还想请教诸位学子。

“诸位为什么要来考进士?又为什么要读圣贤之书,习文武之艺?这圣贤之书上,最大的义是什么?最高的理又是什么?”

许多士子们互相看了看,心里面都已经有了答桉。

他们有的信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句话。

有的只是想升官发财。

当然大部分是前者,因为他们年轻,有朝气,还没有被名利场腐蚀。

而朱克臧,就喜欢这样的热血君子。

朱克臧这个时候,已经在自问自答了,他把嗓门提到了最大,几乎是怒吼着道:“诸位听了,真儒弟子心中最大的义,就是天下大同,而天下大同,首先就得使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使君王为天下人之君王,使天下人为天下的主人......而不当是鞑清的奴隶!”

“真儒弟子之所以习文习武,就是为了实现天下为公的大义。文韬武略,就是用来实现大义、捍卫大义的。不过光有文韬武略,仍然不足以伸张大义。我们还必须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决心!

诸君,你们有这样的决心吗?”

不会吧,读书怎么还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但年轻人就是吃这一套,岳麓书院之内,已经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喊。

“愿随圣人天子,为天下大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朱克臧看见书院年轻人沸腾起来的模样,终于满意地笑了起来。

“那边便请诸君随朕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书院众人热血沸腾,忘乎所以,却没发现一个老头推开了大门,走了进来,悄悄听了很久。

奇怪的是,这个老头不是南洋过来的大明人,居然没有剃发留辫子,而是保留了大明衣冠。

只见他留着发髻,发髻上插着竹子削成的簪子,身穿青色直缀,头发稀疏灰白,但是腰板却挺的笔直。

他认真地听着朱克臧的演说,神情时而激动,时而蹙眉,时而沉思,听到精彩之处还会动情的击节叫好。

这个人就是六十四岁的王夫之。

他身旁是同样留着发髻,身穿直缀的中年男人。

这个人叫做唐端笏,字须行,是王夫之中年时期收的学生,已经跟随了将近二十年,是他最信任最亲近的学生。

唐端笏佩服老师的才学,又敬重于他的气节和人品,所以一直侍奉在王夫之身前,一直到他离世。

他看着自己的老师不断变换的表情,终于忍不住出声道:“老师,真乃圣人天子也,学生恨不得去战场上与鞑子战个头破血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