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648章 朱克臧要精简编制(求订阅!)

问圣明之君要做什么?

这让考生怎么答?

谁也没当过皇帝啊!

这个时代的人,可没玩过皇帝模拟器:欧陆风云。

一般来说,殿试的题目,可以是内阁出题,皇帝选定,也可以是皇帝自行出题。

那么这道究竟是内阁出的,还是皇帝出的呢?

如此有个性,又霸气侧漏的题目,潘伯亨觉得十有**是朱克臧陛下亲自出的题。

那么,这道题,要怎么答才能符合皇帝的心意呢?

古之贤君,都怎么做来着?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新大明蒸蒸日上、众正盈朝,天子功绩远超秦皇汉武”

潘伯亨构思好结构,开始落笔,反正不管怎么样,先拍马屁总是没错的。

他在这下头奋笔疾书,朱克臧坐在上头,看着一颗颗的脑袋,心思却飘远了:好想再打一把欧陆风云或者十字军之王。

坐在上头实在无聊,皇帝就站起来走一走,巡视一下考场。

这也是符合规矩的,不过有些考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皇帝一走到他身边,他一个紧张,手一抖,污了答卷,那就呜呼哀哉了。

真要发生这种事,那也不怪皇帝,怪你自己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差,办不了大事!

以后当了进士、当了官,经常要见到皇帝,你要是天天紧张,工作还要不要开展了!

朱克臧径直站在了潘伯亨的旁边。

灵感爆棚的潘伯亨此时下笔如有神,先拍了一轮马屁,表示古来贤君都不如陛下您,然后再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讲起,论起了帝王如何选材,只要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皇帝自然而然就可以“垂拱而治”了。

也就实现了“圣天子在上”的目标。

他写得飞快,不知不觉间,一页纸已经写得满满当当的。

正在这时,他留意到一个身影站在自己考案旁边,眼角还瞟到了一个明黄的衣角。

这是谁,用屁股想想就知道了。

鬼使神差的,潘伯亨双手拿起自己的卷子,恭恭敬敬地举过头顶,请朱克臧御览!

朱克臧挑了挑眉,这小子胆子挺大,不愧是爱将潘阿强的弟弟。

看到朱克臧接过了试卷,潘伯亨还抬起头,冲皇帝憨厚地一笑,然后迅速低下头,继续答卷。

朱克臧微微一怔,这家伙有点意思!

倘若是其他人,这样对着自己傻笑,恐怕就会惹得皇帝不喜。

不过是熟人潘伯亨那就不一样了。

潘伯亨一向是考试的时候总比平时写得好,要不然一路走到殿试。

他这文章,虽说不上字字珠玑,也是条理分明、流畅明晰的。

朱克臧看了潘伯亨的答卷,微微点了点头,又走开了。

这大广场上,除了主考官朱克臧,还有几位副主考,他们见皇帝径直走到潘伯亨的身边,还亲自看了潘伯亨的文章。

几位副考官心思都转了转,这小子肯定不简单,到时候拿评卷时,就得给皇帝看中的人一点面子了……

殿试是排名性考试,不糊名的!

潘伯亨见朱克臧御览了他的文章,兴奋激动。

这借势的事,不借白不借!

更何况,官场上是最讲究上下尊卑规矩的了,得到皇帝的认可,其他考官那一关就容易过了!

认认真真地答完题,待到殿试结束,潘伯亨便和其他考生一起,排着队伍,整齐地退出大殿。

结果却被通知,明天还要来皇宫!

因为殿试只完成了笔试,皇帝陛下还要面试!

笔试他们还能接受,面试直面皇帝,属实有点吓人!

但没办法,该来的他们躲不过。

第二天,朱克臧还在文华殿的大殿上端坐,在面试一位即将要金榜题名的进士。

面试就是问答。

由朱克臧提问,让这些贡士回答。

为什么要加面试呢?

因为朱克臧要精简编制!

面试通过,贡士就变成了进士,可以做官了。如果面试不合格,就是一票否决,不管你之前考得多好,辛辛苦苦考出来的贡士头衔就会被取消。

和以往殿试只定名次,不会真正黜落贡士的惯例不同,这次朱克臧主持的面试已经定下了“黜落”的指标。

大约百分之十的贡士将会被面试刷下去,从云端一下掉落凡尘,而且很有可能还是一次掉两级

这就是朱克臧的科举改革试探!

因为朱克臧已经决定在时机成熟的取消举人这一级的功名!

大明设立了举人、秀才两级功名,并且给予在乡的举人秀才一定的特权。

朱克臧觉得,他们是造成明末财政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比藩王和宗室带来的负担低。

从前明开始,在制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应举士子的待遇,不仅殿试中了进士的士子直接授官,享有极高的荣誉和地位,而乡试、县试过关的士子也开始享有种种特权。

通过县试的士子被成为秀才,不仅有参加更高一级考试的权利,而且可以获得见县官而不拜、免除部分赋税等待遇,开始在县里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举人则更加夸张,到了明朝中后期,举人们在乡里拥有数百亩甚至更多田地的免税权,地方官们也会对他们另眼相看,将其视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在地方治理上也会多有依赖。

这样一来,举人可以吸引非常多乡亲将田地投献给他,以便享受其荫庇,哪怕失去部分人身权利也在所不惜。

举人们中举前即使穷困不堪,一旦中举就会拥有取之不尽的社会资源,成为公认的乡绅。

很多觉得自己参加会试希望不大的举人根本不想进京,在故乡已经可以当上人上人了。

所以明清素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因为中了进士固然可以得官,但宦海沉浮、风险很大,如果没有朝中大员关照,很可能一辈子沉沦下僚、东奔西走,反而不见得有在乡举人惬意。

相比明朝,在那个号称读书人如何幸福的宋朝时,只有当了官才有功名.也才能拥有免税的特权。

可是官的数量终究有限啊!撑死了几万而已。而秀才、举人的数量可就没谱了,几十万都有!

几十万人一起分润朝廷的税赋,大明皇帝穷死不是很正常?

这项恶政是必须废除的,而且必须朱克臧自己来,他是马上皇帝,有资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