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641章 针对潘阿强的舆论风波

潘阿强与福德贡布击掌为誓,等雪域高原拿下后,就把他的孙子送去大明皇立军校进修。

福德贡布在后来真的找了个叫做次仁罗布的小孙子去应天读军校。

其孙毕业后,作战积极,立功无数,一路升迁,最终官拜少将,成为出了名的藏人将军,得赐神武剑。

但那时,福德贡布已经去西天见佛祖,他的孙子次仁罗布便在他坟前给他展示神武剑,表明孙子出色,不负爷爷期望,这把剑的故事就此成为了雪域高原的传奇。

金銮殿上,朱克臧如往常一样,督促工部官员加紧吴淞大灯塔的建设,一定要保质保量,要是出上面岔子,官帽子都给撸掉!

工部官员只得连连拍胸脯保证不会让陛下失望。

要说朝廷上下,压力最大的就是工部,朱克臧这个土木工程出身的,没事就盯着各大工程的质量,压力巨大。

而且,还有各项科研压力!

“捷报!”

就在朱克臧对工部指手画脚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有人在喊什么。

“捷报!”

朱克臧认真地确定是捷报后,心理猜想潘阿强打到哪了!

锦衣卫指挥使陈为国跑了进来,脸上全都是激动的神色,整个人都要飞了,鞋子都跑丢了。

见到朱克臧之后,陈为国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大声的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潘上将大捷!这是捷报!”

一边说着,陈为国一边双手将潘阿强的捷报举到了皇帝的面前。

朱克臧伸手将捷报接了过来,朱由校快速翻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狂喜的神色。

“好!老潘,他果然没有叫朕失望!”

征藏军,完成了昌都战役,歼敌上万,自身死亡不足五百(主要是非战斗减员),顺利地夺取昌都地区的传到了应天。

朝廷上下包括朱克臧都十分欣喜,毕竟这可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这三江并流的昌都!

可以说,大明征藏特别军事行动在夺取了昌都之后,已经完成了一半。

朱克臧在赞叹良久之后,终于抬起了头来:“来人,传朕旨意,将此昌都大捷登为明日《皇明日报》头条。”

好事,就得让全天下知道。

至于奏报上的请示,朱克臧一一答应了。

比如封降将福德贡布为昌都总兵,当然这个目前是承诺,拿下整个雪域高原后,才能正式兑现。

想当大明的官,没那么容易。

至于休整就地过冬,朱克臧也同意了。

征藏军目前的情况确实不好。

比如,现在大明军中已有大量病号,造成明军生病的主要是高原反应。

高反的不适反应比较常见的是头晕头疼、身体疲倦睡不着、食欲减退,呕吐、呼吸困难等。

稍微严重一点会嘴唇发紫、持续头痛、持续吃不下东西呕吐等,这还是轻的,重的话就要躺下,照顾不当的话,随时会挂掉。

如同板蓝根预防感冒一样,红景天也可以有效预防高原反应。

不过必须要提前服用才有效,在上高原前7到10天开始冲泡红景天根块或粉剂、胶囊,可以提前启动身体的携氧能力,为高原缺氧环境做准备。

大明在高反上做足了准备,可雪域高原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因为大明缺乏一种对付高反的有效手段:吸氧!

给高反患者吸足够的高纯度氧气能够救命,这是治疗高反最有效的方法,但大明哪有生产氧气瓶的工业水平。

事实上,古代战争中较大的减员往往不是战斗减员,而是因为各种疾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大明进藏,大量的人力用在了后勤保障之上,但由于当时医疗理论和技术的限制,高反和水土不服依旧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昌都城内,征藏军队有四分之一左右出现了高反。

所以朱克臧看过了奏报,就同意潘阿强在昌都过冬,待到明年道路可通行时,再向拉萨进军。

而就在大明上下为昌都大捷欢欣鼓舞的时候,应天城内却暗流涌动。

前明于各行省设有儒学提举司,提督一方学政,新大明也沿袭了这一管制。

最近应天的督学衙门颇不平静,每日都会有不少之前落榜的学子聚众而来,堵在大门口高声抗议!

这在新大明是极其罕见的,显然是有人故意组织的,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皇城脚下,居然有人搞小动作,锦衣卫本着钓大鱼的想法,并没有阻止他们的行动。

这些游街的学子们,直呼福建兴化府乡试取士不公,让潘伯亨这等品行不端之人得了举人功名,要求严惩潘伯亨,彻查科举选人不公之事。

对了,潘伯亨,字玉成,是上将潘阿强的幼弟弟,年仅十六岁。

新大明席卷江南后,他跟着家人回到兴化府莆田县老家。

因为身体瘦弱,他选择了和大哥潘阿强完全不一样的道路,读书走科举。

正是因为被卷入舆论风暴的是潘阿强的弟弟,所以锦衣卫才准备钓大鱼。

而学子们议论的中心就是德不配位,认为潘伯亨是靠着大哥潘阿强的地位,才能获得举人功名的。

而且,潘伯亨曾经在莆田打残过同窗双腿,导致其同窗终身残疾,与那个给老师喂毒药的徐骏有什么区别。

学子们认为,如果让这种人得到举人功名,然后参加京城会试,那比徐骏案的后果还要严重!

舆论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加上有人刻意安排的人在士子当中煽风点火,不时抛出“重磅新闻”。

导致反对潘伯亨功名的游行示威之事便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在有心人的操作下,消息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经逐渐遍及了整个应天府境内!

甚至就连南直隶邻近府县都有不少读书人赶来凑热闹的。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是真的很闲,有这种大事,肯定要来看热闹的。

当然,因为潘伯亨致人双腿残疾的事情,并非空穴来风,那些隐秘的传闻也不全然是造谣,虚虚实实间让人真假难辨,但都被传得有鼻子有眼,提供一手爆料的消息灵通之人也是言之凿凿,由不得学子们不信。

那么,爱将潘阿强远在高原拼死拼活,朱克臧会坐视这场舆论风波愈演愈烈吗?

兄弟们,接下来几章,以潘阿强弟弟的故事来致敬知乎潘学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