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夏鼎记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民城

夏鼎记 第一百六十七章 民城

作者:司马江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2 14:06:23 来源:笔趣阁

大公无私谓之忠臣。

弄权误国谓之奸臣。

统筹有度谓之能臣。

得王恩宠谓之幸臣。

德怀众人谓之贤臣。

权倾朝野谓之权臣。

刚直敢谏谓之铮臣。

谄媚阿谀谓之佞臣。

姒禹望着眼前刚直敢谏的伯益,不禁想起舜帝教诲他的“八臣之言”。

舜帝平生最擅长的便是识人用人。舜帝少年在诸冯耕田时,当地人不再争夺田界,互相谦让。尧帝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推举舜。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考验他的治家能力;又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外德;还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舜帝都很好的完成了尧帝的考验,然后得以摄政。舜受尧帝禅让,登上帝君之位,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姒禹治水,完成了尧帝未完成的盛业。舜帝以德化天下,让华夏部落的部民都知明德的重要性。而这“八臣之言”正是舜帝一生识人用人的要义总结。在姒禹担任摄政君后,舜帝便将自己识人用人的“八臣之言”传给姒禹。

刚直敢谏谓之诤!

姒禹望着眼前这个刚直敢谏的伯益,眉头渐渐舒展,拱手行礼道:“伯益先生所言极是!姒禹不通城池营造,正要先生指点迷津。”

伯益上前道:“伯益率直,望摄政君宽宥。但臣有一言,禹城不宜大兴土木,应重民而轻君。”

姒禹道:“还请先生明言。”

伯益道:“摄政君以为,民与山河社稷孰重孰轻?”

姒禹道:“自然是山河社稷为重。”

伯益道:“若无民,山河社稷谁来保护?若无民,华夏部落何以兴盛?”

姒禹默然,沉思片刻道:“先生之意,这禹城该如何修建?”

伯益道:“不知摄政君要建王城还是民城?”

姒禹道:“不知王城如何?民城又如何?”

伯益正色行礼,阔步上前道:“王城者,九经九纬,覆压百里,征民数万,十年乃成。城高数十丈,路宽八丈,行人纵横,互不相碍。朱漆雕梁,白玉铺阶,青龙绕柱,黄金铸台。五步一楼,十步一苑。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仰观苍穹,俯察万类。意气风发,长歌浩然充沛;气宇轩昂,雅乐播于四海。观斯王城,处天地之中,莅华夏之壤,群臣拱手,万民垂颈,此则王城之大观也。”

姒禹脸色微变,道:“不知民城如何?”

伯益神色慷慨,道:“夫民城者,方五六十,如六七十。占地数十亩,用民八百,三月可成。城高三丈,路宽八尺,行人往来,摩肩接踵。粗木为梁,青石铺阶,陶瓮储谷,兽皮在壁。吸气如云,挥汗如雨。斫木为轮,运斤成风。仰观皇天,俯察后土。斗转星移,物化于日月;云销雨霁,侯明于阴阳。观斯民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甘于口腹,温于体肤,此为民城之谓也。”

姒禹大喜,握着伯益的双手,诚恳道:“闻先生一言,禹受益匪浅。实不相瞒,禹自帝君下令修建禹城,日夜寝食难安。今日闻先生之言,豁然开朗,如释重负。伯益先生切勿推辞,这禹城营建一事,就全权交付与你。”

伯益道:“益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益举荐一人,乃是我华夏第一匠人——垂。”

姒禹道:“好。那就任垂为正营造,伯益先生为副营造。望先生以禹城百姓为念,在此地建一座民城!”

伯益下跪叩首道:“臣益领命!摄政君贤德如此,体恤百姓,真乃华夏之福,天下之幸!益替禹城百姓谢过摄政君!”

姒禹忙扶起伯益,道:“是禹应该谢过先生。今日您的王城与民城之论,让禹惭愧无地。我华夏有你们皋陶父子,实在是万幸。”

伯益拜谢姒禹,领命而去,不出三月,禹城修建完毕,禹城百姓感叹姒禹体恤黎民,甘愿居住简朴的宫室,无不交口称赞。舜帝听到使者对禹城的汇报,也是对禹感叹不已,顺便又让使者将禹修建禹城的情况告诉商均,让他躬身自省。

商均听过使者的报告,待使者离去,不禁愤愤不平道:“禹,禹,禹,又是禹!父亲,你何不认禹做您的亲儿子!我是商均,不是禹!”说罢,拂袖而去,留下商地其他面面相觑的部落首领。众位首领心中虽然满腹狐疑,却无一人敢直言。

光阴更迭,岁月如梭。转眼已到舜帝四十七年,天陨霜,不杀草木。华夏部落顿时鸟飞兽走,人心惶惶。舜帝得知情况,更是亲自祭祀天地,自省罪责。此后更是带着娥皇、女英,巡狩天下,观天下百姓疾苦。

天下诸侯皆尊姒禹,夏后氏部落的族人繁衍生息,更加强盛。姒启、青越也加入禹军,成为禹军的年轻力量。姒启更是担任禹军三军之一的虎军副统领,青越则是担任禹军三军之一的熊军副统领。他们跟着久经沙场的禹军老兵,磨练了意志,积累了经验,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禹军战士了。

姒禹在禹城注意与民休息,关心部民的衣食。禹城郊外的部民也常常在田间地头或山林小径看到一个消瘦坚毅、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他常拄着耒耜,举目瞭望,看着一个个在黄昏中归来的部民。

这时,一个穿粗布衣服的年轻樵夫将背上的一捆柴火放在地上。他用衣袖擦着额头渗出的细汗,不觉衣袖也已被汗水浸透了。

禹走上前去,递给年轻樵夫一皮囊水。年轻樵夫腼腆一笑,接过水囊,一饮而尽,然后不好意思地对禹说道,“老伯,多谢你的水。我再去给您打一囊水。”

禹笑着拦住他,道:“哎,先不忙着打水,这本就是我送你喝的水。”

年轻樵夫仰起头,倔强地说道:“老伯,我爹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水我一定要还!”

禹道:“小伙子,你真的要还水?”

年轻樵夫目光澄澈而干净,道:“是的,老伯!”

禹道:“那我问你一个问题,行不行?”

年轻樵夫道:“不知老伯要问什么问题?”

禹走上前,道:“我要问一个颍水之滨的隐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