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夏鼎记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内举不避亲

夏鼎记 第一百六十六章 内举不避亲

作者:司马江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2 14:06:23 来源:笔趣阁

茂林修竹,清泉流响,清风徐来,山谷空幽。商均的箫声在林间回响,空灵之中而又有几分迷蒙的愁绪。

姒启吟唱道,“风起青萍之末兮,缘泰阿而行藏。激雪涛之飚怒兮,舞林泉于岩下。振鲲鹏之羽翼兮,动桑林之清露。徘椒兰之香丘兮,迷蒹葭之苍茫。翔河水之滨兮,凌雷首之原野。清泠潇洒如云鹤兮,哀怨回肠若征雁。风兮风兮回故乡,奈何峰峦叠嶂,动如参商!风兮风兮归故乡,奈何峰峦叠嶂,动如参商!”

当唱到《风回》最后两句的时候,姒启也不觉黯然**,神思茫茫,望着涂山的方向,呆呆发怔。

商均看得出来姒启的心声为乐声触动,便轻轻按住箫孔,收住箫声。他拎起石桌上的红陶壶,用磨光云雷纹小黑陶三足觚给姒启倒了一觚水,道:“启,这是此地新采的泉水,你先尝尝。”

姒启举起小黑陶三足觚,轻轻抿了一口,道:“这泉水清冽之中有三分甘甜,但回口又有些许药草味。不知是何泉水?”

商均道:“难为你还能品出这药草滋味,此泉名为‘竹筠’,乃是此竹林之上的一处泉源,与竹为邻,久沁其味,故有甘甜之味。竹林泉源处又有一片药草,叶绿茎细,形似马蹄,食之味微苦,我便称它为‘马蹄草’。往日在蒲坂,盛夏暑热难消,常口渴心烦。自打饮此泉水,通体清净,澡雪精神,也少了几分愁思。”

姒启道:“不知师均邀我请来,有何要事?”

商均笑道:“要事?赏乐饮泉,不也是人生要事?”

说罢,他的神色有些黯然,放下自己手中的一个红陶云纹觚,叹气道:“我只是想找人听我说说话罢了。”

姒启道:“师均如今受封商地,怎会无人相伴?”

商均眼皮略微抬了抬,摆手道:“那些只不过是俗人罢了。我要的是愿意听我乐声的人。启,自从我第一次在蒲坂城的集市遇见你,看到你听我吹埙那专注的神情,我就知道,你也是一个欣赏乐声的人。”

姒启起身拱手道:“姒启驽钝,尚未能领会师均先生的雅乐。”

商均摆手示意姒启坐下,道:“乐声本就不是穿凿附会、胶柱鼓瑟可以领悟的。只有用心去感悟,则天下万物皆可为乐。乐行于天,则为天籁;乐行于地,则为地籁;乐行于人,则为人籁。琴瑟鼓钟埙,乐器也;宫商角徵羽,乐音也。唯有人御器,器合乐,乐通和,则知天、地、人三籁也。你有乐感,便可通晓天下之乐音。”

姒启疑惑道:“乐感?”

商均又从红陶壶斟满一觚竹筠泉,缓缓酌了一口,道:“你是少虎营的虎士,可知击鼓么?”

姒启道:“鼓士击鼓,用上等夔牛皮做鼓皮。一鼓作气,声震数里。”

商均缓缓道:“乐感就是那夔牛皮。”

姒启沉思一会儿,忽然目光如炬,起身道:“先生是说,乐感便是感知天地的鼓皮。天地之声入耳,便如鼓槌击鼓。鼓皮能感受鼓声的震动,乐感便能感知天地之声的律动!”

商均点头微笑,称赞道:“孺子可教也。启,始可以与汝论乐也。我近日观商地秋风,新作一曲,名为《秋风》。今日我将此曲传授于你,你可用青埙为我和之。”

姒启恭敬拜道:“是。”

商均缓缓站起身来,从腰间取下那支白玉箫。他的手指白皙而有力,他的目光冷冽而坚定,仿佛变成另外一个人。他的箫声空灵而清澈,如同月光下汩汩流动的泉水,数点萤火在林间浮动。

忽然,箫声变成悠远而悲凉,如黄昏落日,青丘衰草,猿啸山涧,风急雨骤。商均的目光也变得深邃而忧郁,说不出的萧索寂寥。

箫声方歇,商均负手而立,面对山下竹林,长歌道:“秋风萧兮暮色苍,龙游九霄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吾疆!”

姒启从怀中掏出商均所赠青埙倚歌和之,埙声悠远,如缕不绝。

但见二人一箫一埙,青山映衬之中,沉醉乐声,正是知音难觅,但得乐中趣,何所萦怀俗事。

而姒禹出征三苗得胜归后,舜帝下令为姒禹建造禹城。姒禹虽多次推辞,但舜帝仍下令建造。姒禹眼见帝君心意已决,便也不好推辞。而禹城正是百业待兴,也是新的华夏城邑。姒禹便带上皋陶、伯益等大臣,前往禹城,主持禹城的建造。

姒禹召见皋陶,恭敬拜道:“皋陶先生,不知您对这禹城建造有何高见?”

皋陶早已鬓发苍苍,长须如雪,但他的目光依旧深邃睿智,刻满岁月的智慧。

他躬身长揖道,“老臣年事已迈,思虑不周。还请摄政君再询工匠。”

姒禹笑道,“皋陶先生,您还是这么谦虚。您是帝君的重臣,阅历广博,禹城修建事宜自然要听取先生意见。”

皋陶拄着拐杖,叹道:“唉,老朽并非不愿建言献策,实在是年老体迈,力不从心。老臣愿举荐一人,足以辅佐摄政君修建禹城。”

姒禹躬身问道,“不知先生所荐何人?”

皋陶道:“咳咳……老朽推荐之人乃是犬子伯益。”

姒禹道:“外举不避仇人,内举不避至亲。这话说的正是先生呀!先生有如此胸襟,实在令禹敬重!”

皋陶叩首道:“摄政君从谏如流,察纳雅言,实乃华夏之幸,万民之福。”

姒禹忙搀起皋陶,道:“先生年老,何须如此?”

皋陶正色道,“摄政君代帝君摄政,见摄政君如见帝君。皋陶只知君臣之礼,岂可倚老卖老,对摄政君不敬?”

姒禹恭敬拜道,“先生所言极是,禹定谨记教诲。”

皋陶拜别姒禹,拄杖走下殿去,初升的日光照耀在他的身上,仿佛披着一层金色的圣光。

姒禹召来侍者,命他去请伯益。不到一刻功夫,只见伯益衣着整齐,款步走上殿来。

伯益身上有着姒启那样年轻蓬勃的活力与热情,又有着皋陶那样的冷静与沉稳。他神态自若,毕恭毕敬地拱手行礼,道:“伯益拜见摄政君!”

姒禹望着眼前的伯益,回想起伯益跟随他治水除凶、平定叛乱的场景,不禁对眼前这个中年伯益亲切起来。

伯益遵从舜帝命令,辅佐大禹治水。在平定洪水的过程中,伯益摸索出洼地种谷和凿井之法。他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地势低洼特点,教给部民种植稻谷,增加了部民的收成。造井之法则让华夏部落的族人逐渐摆脱沿河而居的束缚,开始向平原和山地聚集。老百姓感念伯益传授的凿井之法,便将这种井称为“益井”。

当伯益跟随姒禹平定洪水后,帝舜论功行赏,便赐伯益皂游旗,赐他虞师的官职,还将本族姚氏女子许配给伯益为妻。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掌管山泽,繁育鸟兽。

而此刻伯益就站在姒禹的身前,正恭恭敬敬地向新的摄政君姒禹行礼。

姒禹快步走到伯益身前,托起伯益的胳膊,道:“益,来来,快请坐!我正有要紧的事与你商议。”

伯益跟在姒禹身后,一步也不敢怠慢。

姒禹领伯益来到后殿,指着正在施工的宫殿,向伯益问道:“如今禹城修建,益,你可有什么建议?”

伯益望着几十个木工正嘿呦嘿呦地运送着木料和石料,不禁皱眉道:“臣建议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这两句话虽然简短,却掷地有声,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地送到禹的耳畔,如平地惊雷,让禹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