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五七九 阿凡提执掌御史台 华夏军欲取蜀中粮

种师道深知御史台的重要性,如今的他的集团分成了3各部分,文官以张叔夜为首,武将以吴麟为首,还有就是王定六的锦衣卫。

锦衣卫是种师道的私军,对种师道可谓忠心耿耿,种师道也最信任这只队伍。吴麟原本就是他们种家的家将,而且西军以来,种家就厚待武将,这些武将在征战过程中不少人封侯、封爵,未来还可以海外建国,所以武将集团就会绕着以种师道为核心的华夏国运转。现在最不好控制的就是文官集团,打下天下需要铁马钢刀,但是治理天下需要笔墨文章。大宋一朝厚待文人,结果造成文强武弱,国富而不强,成为别国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

种师道不想向宋朝天子那样放纵文官,也不想后世明朝那样苛求文官。他想给文官立规矩,只要在规矩圈子里,可以发挥才智,若是在跨出这个圈子,就要收到惩处。御史台就是给百官立规矩的,虽说是给百官立规矩,其实主要是给文官立规矩。

张叔夜知道种师道想把吴震调回来弃武从文,改做监察御史主管御史台。但是吴震毕竟是武将出身,还是西夏降将,他要是做御史会文官集团将会受到掣肘。不过现在文官集团能人太少,真正有能力的无非就是自己和李良嗣而已。如果真的种师道要将吴震调过来恐怕自己也难以反对。

种师道对张叔夜道:“张爱卿,孤想把吴震从昌宁(原来高昌国)调回中兴府,你看如何?”

张叔夜此刻冷汗淋淋,他相反对,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于是用眼光按时李良嗣。李良嗣道:“殿下,下官协助丞相大人处理各地政务,如今各地都在缺粮,吴震刚刚上书一在高昌建设农场屯田条陈,写的相当详细。我虽然没有没有跟吴震大人打过交道,但是看出来此人定是人才。做御史台监察御史应该可以胜任。”

李良嗣以进为退,粮食现在是华夏国最缺少的东西。吴震刚刚接任昌宁布政史不1年,如果要是调回来,只怕昌宁地方治理也有影响。

种师道想了想,道:“昌宁的屯田也很重要,未来跟金兵开战,还需要那里的粮食呢。”

张叔夜急忙接过话来,道:“吴震上书说要1万精壮庄丁,我已经安排在难民中招募了。”

种师道点点头道:“这难民安置要抓紧进行,我看那个李静忠就可以做这个事情。如今已经快入夏了,青黄不接之时,还要想法筹措粮食。”

张叔夜道:“殿下放心,臣已经派人多方筹措了,好在有白薯这个天赐宝物,今年百姓总不会饿死的。等到秋后,粮食收割缺粮情况也就缓解了。”

种师道说道:“仅仅让百姓吃白薯绝非长久之计,江南给地的商队要加紧采购粮食。”

张叔夜叹了口气道:“咱们西征两年来,江南早就没有富余粮食了。如今只要蜀中还能多采购一些。不过我们华夏军的在蜀中商路甚少,目前比较通畅的也只有从秦州沿着渝水道恭州的商路,只是那里的商路入夏以后要逆水行舟,所以现在的咱们的货物往恭州运送的多,而恭州运回秦州的货物减少了不少。而且自从沈柏景动用家族力量运来5万石粮食后,蜀中似乎也缺粮了。粮价一直再涨。”

李良嗣听了蜀中、恭州等地名后,突然道:“王爷,蜀中有粮啊,只是不知道咱们华夏军能否取来。”

种师道说道:“此话怎讲?”

李良嗣道:“下官还在做大学士的时候,偶尔听到蔡京、童贯从蜀中往将年调粮去支援平判方腊之事。那时候听他们将由于蜀道艰难,蜀中粮食运输困难,所以几十年来那里征收的皇粮就地保存,成都、恭州等地的粮仓都有几十万石的存粮。”

张叔夜道:“那是官仓,咱们也不好强夺啊!”

种师道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种师道说道:“这抢夺不行,可以巧取啊。”

张叔夜奇道:“还请殿下明示。”

种师道说道:“此事需要我还要仔细思忖,你们不必过问了。咱们刚刚讨论御史台人选的问题,倒是跑题了。”

张叔夜见无法避开这个御史台人选的是,于是道:“下官推荐武植,此人这两年不论是在西凉府还是在中兴府做得都不错,正好可掌管御史台。”

“武植?”种师道思考了片刻,觉得他还就是一个文官,而且还是接替的张叔夜的位置管理的夏宁政务的,如果他当上监查御史,只怕也不敢为文官集团实施有效的监查。道:“武植还需在地方上多多历练,这个夏宁行省布政史也暂时缺不了他。”

张叔夜心中暗道:这个吴震还不是昌宁行省的布政史,我看王爷还是想将吴震调回来。思来想去张叔夜道:“殿下,这御史台有监查、弹劾百官的权利,我看这个任命要选一个公正妥当之人才好。”

种师道明白张叔夜的意思,就是要选一个与文官集团、武将集团关系都差不多的或者都没有什么瓜葛。

种师道思前想后了好久,突然想起了阿凡提,这个阿凡提为人聪明且识大体,与各方都没有什么过多的交往,正好可以担任此职位,于是道:“就让阿凡提暂时担任这个职位吧!以后有合适的人选,再行替换。”

张叔夜对这个叫做纳斯尔丁回鹘人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大家都认为这个人是一个“弄臣”,平时就是给种师道讲讲笑话或者陪着种世礼研究天文、星卜的一个学者。不过此人为人机灵,与各方都交好,对文官集团也没有威胁,这个人当监察御史倒也适合,总比那个吴震回来当御史要强。

张叔夜想到此处,道:“殿下圣明,纳斯尔丁倒是一个妥当之人。”

种师道对于治理国家政务的人士的安排还是跟张叔夜商量这来,对于军事安排可就是彻底撇开了张叔夜等文官集团,直接通过军机处进行布置了,他绝不会让出现向宋、明那种让不懂军事的人指挥作战的情况出现。

王定六回来后,将种世信些的关于扶桑国的情况的条陈给种师道看了。与此同时种师道还接到了种世信从扶桑国发来的飞鸽传书,飞鸽传书上说李俊、宋江有可能贪墨了大量钱财。这让种师道也有些紧张,虽然李俊、宋江二人都没有正式加入华夏军,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尤其李俊,开拓了中原道扶桑的商路,自己是公开表彰的。

监查文官可以通过即将成立的御史台,监督武将呢?真的靠锦衣卫吗?如今锦衣卫的势力已经够大,而且跟武将集团已经有了明显的对立了。如果再发展锦衣卫,只怕真的会出现明朝的那种特务机关,但是不用锦衣卫又用谁呢?还有锦衣卫又靠谁监督呢?种师道一时半会也想不明白了。

就在种师道思忖如何监督武将及其锦衣卫的时候,种山走了进来,道:“老爷,王定六求见。”

种师道一听王定六求见,想必又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于是道:“宣他进来吧。”

王定六本来有不经禀告直接见种师道的权利,但是自从种师道建国称王之后,威严日盛,王定六遇见紧急的事情敢于闯宫觐见,其他的时候都是通过种山转告。

王定六见到种师道后,奏报道:“王爷,刚刚收到的消息,再兴少爷筹措的一批粮食在恭州附近被人劫了!”

种师道一听愣了,道:“什么!还有人敢于劫咱们华夏军的军粮。”

王定六:“我也是觉得奇怪,沈柏景献出秦州到恭州的商路后,我们连续派出多批人手对商路进行了探查,周边的一些山匪水贼已经被剿灭了,这几个月运送过来5万多石军粮,从未有过差错,这次劫匪恐怕是一批新落草的山贼。”

种师道说道:“是不是山贼不重要了,蜀中的粮道必须得到保证。另外那里的官家粮仓中有几十万石粮食,正好接济我西北粮食的不足!”

王定六道:“敢是让我们去劫了蜀中的官粮!”

种师道看了王定六一眼,道:“你敢干吗?”

王定六道:“没啥不敢干的,我这就安排人策划此事。”

种师道见王定六对于抢劫宋朝官家粮库嚎不在意,既高兴又有些担忧。此刻担忧的成分更加大了些。

种师道说道:“未得孤王的指示,汝休要胡来。我是想让沈柏景出任恭州知府,这样我们就可以方便行事了。”

王定六愣了,道:“王爷,这恭州可不归咱们华夏国管理啊。”

种师道说道:“所以更需要一番谋划。”

王定六道:“请王爷下旨,小人派锦衣卫实施。”

种师道突然话锋一转,说道:“这道君太上皇回京之后,蔡京等人又如何?”

王定六想了想,道:“听说当今宋皇下旨,将他们贬到各处,在他们去各地上任的途中很有可能下旨刺死。这都是张邦昌的主意,现在朝中大权尽落在张邦昌之手,他大有当年蔡京的架势。”

种师道说道:“别人不论,这广阳郡王对我们西军有恩,自然要救的。你亲自去往东京,让张子凡搭桥张邦昌见面,让他想办法赦免童贯,然后在帮助沈柏景得到恭州知府的职位。”

王定六道:“遵旨,小人这就去办?”

种师道又说道:“今年金军必然还要南下,你到东京告诉大公子(种世仁)若金人再南下,保护康王来西北,勿要犹豫,否则将有性命之忧。”

王定六点头称是,种师道又将如何行事细细与王定六商定一番,直到掌灯王定六才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