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八零八 靖康之变(七十三)

穿越之玩转大宋 八零八 靖康之变(七十三)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4-05 07:39:42 来源:笔趣阁

大宋朝境内有两块“法外之地”,一个是河南的汝南庄,另外就是河北沧州的柴王庄。宋太祖赵匡胤早年征战天下的时候,拜了一盟把兄弟,太祖行二,老大是柴荣,老三是郑恩。

三兄弟在后周皇帝郭威手下征战,郭威无子,便认了柴荣为义子。郭威龙御归天之后,柴荣便继承大统成为后周的皇帝。柴荣在位之时,赵匡胤和郑恩精心辅佐他们这个皇兄。但是柴荣也是短命皇帝,英年早逝。这时赵匡胤便起了谋朝篡位之心!在他郑恩的辅佐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夺了柴氏江山。

不过赵匡胤也没有将义兄柴荣的后人斩尽杀绝,而是封他的后人为崇义公,在河北沧州赐给了他们一座庄园,这座庄园便称为柴王庄。柴王庄与汝南庄一样,都是良田千倾,不纳皇粮的法外之地。

不过这柴家的后人与郑家后人行为做事完全不同,柴家人觉得大宋朝拖欠他们家的,因此在地方上行事张扬、嚣张跋扈,成为了地方上的豪强。

传到了如今这一代崇义公柴豪这里,柴豪的放荡嚣张更是远胜前辈。柴豪号称小孟尝,他豢养江湖豪客作为门人,每日陪着他打猎游猎,不务正业。他收留的这些游侠豪客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甚至有些朝廷的逃犯,这些人聚在柴王庄中,陪着柴豪游戏,将好好的柴王庄弄得乌烟瘴气,甚至整个沧州地面都不太平。对此沧州百姓叫苦不迭,不少人将诉状递到衙门,可是柴王庄有太祖赐下丹书铁券,别说小小的沧州府,就是朝廷上下对此也是无可奈何,面对百姓的告状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与理睬。

柴家、郑家两家关山相隔数百里,但是两家祖上颇有渊源,算得上门当户对,所以两家世代联姻。

郑家到了郑怀这一代汝南庄非常兴旺,但是人丁凋零。郑怀只有一个亲姐姐嫁给了柴豪。柴家正好相反,柴家几百年积累的财富张柴豪折腾的快见底了,不过柴家的人丁兴旺。柴豪不过40多岁,儿孙加起来都有十几个了。

不过柴家的子孙多数都跟柴豪一样都是纨绔之徒,眼看柴家就要衰败了。对此嫁到柴家的郑怀的姐姐也是忧心忡忡。

柴豪的儿孙中只有一个名唤柴进的还算是有祖上遗风,弓马纯熟,不过这个柴进不是郑氏所生,其母出身卑微,未来无法世袭公爵。郑氏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又都不成器,郑氏打骂无效,她亲生的3个儿子还是我行我素,只能让她徒增烦恼。再加上郑师经常思念在汝南庄的弟弟,最近一些时日总是咳声叹气,愁眉不展。

所谓“易怒伤肝,易思伤脾,易忧伤肺”,郑氏“怒、思、忧”三样全占了,最终导致一病不起。

柴豪虽然性情乖张、嚣张跋扈,但是对于郑氏还是礼遇有佳的,见郑氏生病也是焦急。他遍访河北名医可是医不得法,郑氏的病状越来越差。

后来有老道给了一个方子,说是郑氏夫人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治,让他们去泰山烧香祈福,或许有些疗效。柴豪一听也觉得有理,于是带这郑氏夫人去泰山烧香祈福。

郑氏的病起因本来就是看不惯柴王庄里的乌漆嘛黑的乱象,忧愤而生的。这一出了柴王庄,庄中的乱象也就看不到了。所谓眼不见为净,再加上柴豪对郑氏也算是照顾精心,还没到泰山,郑氏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

柴豪见状大喜,带着郑氏在泰山祈福完毕之后,又带着郑氏在山东游山玩水一番。经过一番游历,郑氏身体越来越好。本想柴豪带着郑氏多游历一些地方,让她的身体恢复的更好一些,但是就在此时,金兵二次南下中原的消息穿了过来。

面对金军的南下,柴豪只好匆匆结束了山东之行,准备回归柴王庄,以应对不时之需。不过柴豪也不是特别的担忧,因为大宋朝封赏给他的柴王庄根本就不是什么紧要的战略之地,金兵第一次南下的时候,柴王庄根本就没收到影响。

都传言这次金兵南下的规模大了不少,但是柴豪想不出什么理由,金人会分兵夺取他的柴王庄。他回转柴王庄只是为了防备万一而已。

没想到柴豪一行人还没有出山东近遇见了前来寻他的柴进,看着柴进狼狈不堪、满面风尘的样子,柴豪就知道家里出了大事了。

柴豪急忙问道:“你怎么寻到这里来了?”

柴进见到了柴豪,立刻痛哭起来,道:“父亲大人,大事不好,这金兵为了抢粮血洗了咱们的庄园,将庄中老少屠杀殆尽,只有孩儿拼死杀了出来。我担心父亲大人回庄遇见金兵,故而前来报信。”

柴豪一听当时就呆在了当场,他颤声问道:“你说什么?全家都被金狗杀了!”

柴进哭诉道:“全庄都被金兵血洗,可谓鸡犬不留。就是孩儿……”说道此处他将上衣解开,胸口上一道尺许长的刀疤,现在还未结痂!

柴豪见状一屁股坐在地上,用空洞的眼神向远方看去,不知道未来将何去何从。而郑氏夫人闻听此言后,意识到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都已经死在了柴王庄,自觉心中拥闷、眼前发黑,她大叫一声:“苦也!”然后口吐鲜血,倒地不起。

柴豪见状急忙差人施救,众人一通忙活,急忙施救,总算保住了郑氏夫人的性命。不过此时郑氏夫人面如金纸、气若游丝,眼看就是游离在生死之间了。柴豪见状毫无应对之法,急的直搓双手。

还是柴进有些见识,道:“父亲,不如咱们去汝南庄舅舅家暂时避难。”

柴豪听“汝南庄舅舅”几个字,看了柴进一眼。这个柴进是柴豪年轻时一时兴起,和身边的一个小丫鬟生的孩子。柴进的母亲地位低下,而且生了柴进不久就死了,所以柴进在他众多的儿子中并不受待见。虽然平时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称呼正印夫人郑氏为母亲,但是这只是一种大宅门的礼教规矩而已,可从来没有称呼郑恩为“汝南庄舅舅”的道理。

不过此时柴豪也没有仔细计较这些了,于是道:“也只好如此了。”

柴豪又对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郑氏说要回汝南庄精神又好了一些,柴豪于是命人启程够奔汝南庄。一路之上郑氏的都是昏昏沉沉的,似乎只是吊着一口气,再见兄弟郑恩最后一面而已。

柴豪带着一大队人马出了山东直奔河南府,进入河南地面散兵游勇可就多了起来。各种队伍不断的对他们进行骚扰,好在柴进还有几分勇战,能够勉强应对一路之上的波折。柴豪算是历经辛苦,将队伍带到了汝南庄。

柴豪将过往的结果叙述完毕,郑怀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道:“这柴王庄乃是偏僻之所在,金兵为何攻打?”

柴豪道:“谁知道金兵发什么疯了。听进哥(柴进)说金兵是为了筹集粮草。你这汝南庄这200多年不交皇粮,恐怕存粮更多吧。还要早做计较,以免解释手忙脚乱。”

郑怀冷笑道:“我这汝南庄有百姓500户,护庄丁800人,金虏要想宣布该攻打这里恐怕还要掂量掂量。”

柴豪摇摇头道:“兄弟,莫要托大,东京汴梁城都丢了。早做打算,早做打算啊!”

郑怀道:“好吧,兄长先安歇吧。我自有打算。”

郑怀安顿好柴豪和他带来的家丁后,独自坐在书房内发呆。这时候管家郑好求见。

郑怀问道:“我阿姊如何了?”

郑好道:“请军医把过脉了,不太好。”

郑怀探了口气,道:“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郑好道:“听军医说,华夏军中有一种名叫人参的药物,也许可以救命。”

“华夏军?”郑怀听了一愣,道:“你到底要说什么?”

郑好道:“王爷,这柴大官人的虽然为人乖张,可是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这东京汴梁都丢了,我们也要早做打算。”

郑怀道:“这个我岂不知。我虽然在汝南庄足不出户,可是天下大事皆在我胸中。如今朝廷式微,今后天下必然落入华夏军之手。不过我家世受大宋皇恩,如何背之。”

郑好道:“当初金兵南下之时,王爷曾经上书朝廷,愿意提兵勤王,可是朝廷反而下旨申斥。如此对王爷,我们对朝廷是尽了忠义了。如今生死存亡之秋,还请王爷违者全庄数千百姓着想。”

郑怀道:“我早就探听好,伏牛山就是华夏军的据点。我看你先去一趟伏牛山,问问华夏军是否接受我等,若肯接纳,现将庄中老幼送到那里。等金兵真的攻打庄园,我便跟金兵争斗一番,然后再走,也是对得起朝廷了。”

郑好问道:“若华夏军不收留我等又当如何?”

郑怀笑道:“你太低估华夏王了。华夏王新败,需要我们这种勋贵笼络人心,就凭借汝南王3字他也会收留我等,何况现在还有崇义公在此地!你去伏牛山联络便是。”

郑好道:“王爷妙计也。我何时起身?”

郑怀道:“你连夜起身,越快越好。”

郑好连夜起身直奔伏牛山而去。第二日清晨,郑怀就将庄中大小头目召集起来,让他们打点行囊,准备远行。

郑怀在汝南中百姓心目中地位非常高的的。他的的一番操作并没有引起庄中的混乱,庄中的百姓还有有条不紊的准备整理行囊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