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七七五 靖康之变(四十)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七七五 靖康之变(四十)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3-10 14:04:21 来源:笔趣阁

解珍和术烈速分道扬镳了,解珍带着几百残兵去滑州瓦岗寨落草。术烈速遭到如此惨败料想回到东京汴梁也会被处罚,因此他一不做二不休,带领手下人马,直奔河东投奔好友鸟家奴而去。

折可求、王彦等人取得了一场大胜,但是老将宗泽战死,义军队伍自身也是损失惨重。最重要的是河北义军本来就是因为粮草不济才兵困怀州的,如今击败了金兵,缴获了一些粮草,但是这些粮草也就是解了燃眉之急而已。

现在的八字军、河北义军两军合一后人马有3万,而金朝幽州兵只是1万人,所带的给养也不过1个月的,要是给义军消耗也就是10日的光景就会消耗一空。尽管义军在滑州就地筹措了一些粮食,再算上王彦带来了的给养,所有粮食算起来也不过够义军消耗20日的。数万义军何去何从,顿时让折可求、王彦陷入了沉思。

折可求的意思是带领人马回到伏牛山,然后利用王彦开辟伏牛山过秦岭的运粮道路直奔潼关,全军回到西北在做整编,准备他年再出潼关跟金兵决战。

其实对于折可求的提出这个计划王彦也不反对,李固渡一战也足以让王彦名扬天下了,回到华夏军立功受奖是少不了的,最重要的他可以走出其父王进的影子成为堂堂正正的华夏将军了。但是王彦还有2万多弟兄以太行山为基地分散在各处跟金兵游击作战,如果自己就这么一走了之,总觉得道义上过不去。

王彦建议将部队拉回太行山,那里上高林密,金军不好围剿,而且那里筹粮相对方便,所以应该退回太行山,再做道理。

折可求贵为侯爷,从小长在西军之中,本来就是擅长与堂堂正正的搏杀,对于这种游击之法,在他眼中不过是偷鸡摸狗的盗贼所为,是很难成大事的。

二人争执不下,时迁不懂战术,因此也无法相劝。他此时倒是盼望种师道能发来消息,如果种师道有明确的指示恐怕也不会弄得如此被动。自从太行山南下以来他实施将消息用信鸽发往西北,可是由于中原除了伏牛山已经没有鸽子站了,所以他一直收不到回信,这让他十分焦急。

就在几人争吵不休的时候,伏牛山留守的锦衣卫还真送来了种师道发来的指示。种师道让时迁派遣锦衣卫潜入洛阳城找到翟兴、翟进,帮助他们组建义军,在洛阳附近与金兵周旋。同时他委派李良嗣再次出潼关,由郭盛保护,一是与洛阳的留守使王襄谈判争取取得洛阳的掌控权,未来要重新掌控伏牛山的河北义军,并以洛阳为中心,跟金兵在较量一番。种师道暗示如果宗泽不肯叫出兵权,就让时迁果断行事。

另外种师道的信中对王定六过度调动锦衣卫导致伏牛山失控有些不满,他让时迁重建伏牛山锦衣卫,并且迅速查找徽宗皇帝的下落,争取将宋徽宗也保护到西北。

如今的伏牛山留守的锦衣卫只有2个人了,他们平时也只是负责收放鸽子。只是因为这个消息太过重要了,他们才派出一人来寻找时迁。不过好在义军在李固渡打了胜仗,名声传了出来,这个锦衣卫还是顺利的找到了时迁。时迁接到这个命令后,冷汗直流。

首先这个翟氏弟兄他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想必又是那个神秘的“站暗处”探听的消息,另外就是这个消息如此重要,只是伏牛山只能派出一个锦衣卫送信,要是这个锦衣卫有什么短长,可就要坏大事了。

时迁仔细询问了一下伏牛山的情况,才知道伏牛山的锦衣卫已经入王定六全都调走了。时迁不禁暗暗埋怨王定六,伏牛山这么重要的据点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

时迁找到折可求和王彦,他见二人还是争执不下,道:“二位爵爷既然不能决定未来去向,我可就要告辞了。”

折可求、王彦听了具是吃了一惊。

折可求问道:“时大人这是要到哪里去?”

时迁就把种师道让他去接应李良嗣和寻访翟星、翟进兄弟的事情跟折可求、王彦讲了。

王彦一听满脸疑惑,道:“这翟氏兄弟什么出身,王爷竟然如此看重。”

折可求道:“王爷受命于天,得《九阴真经》妙义,古今中外无一不知,想必这翟氏弟兄也是帅才,所以还让时迁大人探访。”

时迁久在锦衣卫知道的事情很多,对于《九阴真经》的早就将信将疑了。如果真的有这本神书的存在,那么前有方杰叛变,后又河东苦战又做何解释。可是如果没《九阴真经》那这些年华夏军的神兵利器,还有那些巧夺天工的商品又是怎么出来的呢。久而久之时迁在内的锦衣卫高层都觉得有一个神秘的“站暗处”在为种师道收集各种隐藏很深的消息和各地的能工巧匠。只是个“站暗处”极为隐秘,而且人数少,很多时候需要他们锦衣卫协助办事而已。

时迁道:“我也不知道这翟氏兄弟是做什么的,只是王爷要探访总归是没有错的。”

王彦一听突然一拍大腿,道:“嗨!咱们争论什么,不如直接去洛阳算了。你们想想,那李良嗣原本为宋朝廷的大学士,咱们西北缺少文官,此时王爷将他派出来,想必要在洛阳作出一番大事!”

折可求也道:“没错,王爷身边的旗牌官,从王旗牌到萧让,哪一个不是被王爷委以重任的,这次又把刚刚当上旗牌官不久的郭盛派了出来,定是有重用之意。想必王爷要在洛阳有所作为了。”

时迁一听,大喜道:“如此我们一同奔洛阳可好!”

众人都明白洛阳虽然处于中原,但是四周却是山川纵横,利于游击作战,不利于金军的骑兵纵横,可以最大限度的削弱金军优势。

再加上西京的西边西依秦岭,出函谷就是关中种师道华夏军的地盘,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可以接应留在河北的八字军。南望伏牛,以便于时迁重新经营那里的锦衣卫。

如此重要的地方满足了折可求、王彦、时迁3人的需求,因此折可求、王彦听罢,同时点头称善。他们随即整顿军马直奔洛阳而去,时迁更是带着几十个锦衣卫精锐,离开了义军大队,先行去洛阳与李良嗣、郭盛汇合。

李纲独自统兵虚张声势的在怀州城外大造攻城器械迷惑金军,掩护宗泽大军东进。此时李纲也是非常紧张,别看他掌控过枢密院和兵部,其实他对指挥军队完全是一个外行。他手下两个还算用得上的部将王善、杨进也被宗泽带走了,如今的李纲手下只有2000多人,能堪大用的将领更是一个没有。

宗泽给李纲留下的计策是一旦金兵进攻就紧闭寨门,如果守不住就跑。不过不要王东方跑,要他往西跑,以免萧仲恭追赶河北义军,影响义军的东进。

其实李纲不愿意留在这里,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河北义军中最能打仗就是孙立,而且他跟着宗泽的时间最长,因此宗泽必然要将他带走的。至于王善、杨进二将,要是让他们留守在这里牵制金兵,只怕他们随时都会逃走。最终李纲下定决心,自己单独留在了怀州。

萧仲恭虽然对宋军的行为有所怀疑,但是也不敢轻举妄动,为了防止万一他没有让兄弟萧孟恭继续挑战,而是在城头之上准备灰瓶、火砖、滚木、标枪等守城之物,静等着宋军来攻城。

李纲跟宗泽商定只要拖住萧仲恭两日就可,当李纲在怀州城外装腔作势几天之后,立刻趁着夜色带着人马直奔西京洛阳而去。

宋朝东京是汴梁府,西京是洛阳属于河南府,北京是大名府,南京是商丘府。四个京城之中,西京洛阳是最险峻的所在。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也就是洛阳这种险峻的地势,导致无论是东路军的宗望还是西路军的宗弼都没有进攻洛阳,此刻洛阳还是在宋朝的将领的掌控之中。

如今洛阳的守将叫王襄,这个王襄官职为河南府尹、河南留守使、西道都总管等职位,可以说他是洛阳的军务、民政的一把手。王襄跟李纲类似,至于民政还算是得心应手,对于军事之事却一无所知。

金军南下之时,钦宗皇帝下旨路都要去东京勤王。王襄也是得到了旨意,不过他那里敢带兵救援东京,好在王襄也不像东京汴梁那些官老爷那样庸碌无能,而是积极准备守城器械,洛阳城的3万守军到做好了迎敌的准备。

王襄厉兵秣马准备迎接金军的进攻,但是金军没来,反而等到了华夏军的使者李良嗣。

种师道跟金军在河东路跟宗弼大战之后,损失惨重,根本无法取胜,只好退回西北,死守潼关。华夏军退回西北后,军心虽然还没有涣散,但是士气确实低落起来了。种师道明白必须想办法恢复华夏军的士气。

随着来到这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的历史逐渐的被改变了。种师道也失去了“先知”的优势。耗子种师道还有锦衣卫相助,他从创建锦衣卫以来就重视搜集各种资料、绘画各地地图。

当他从地图上看到洛阳的时候,似乎模模糊糊的想起历史上洛阳似乎靖康之耻这段历史中似乎陷落的很晚,而且似乎有两个兄弟翟兴、翟进组成了豫西义军跟金军周旋了很久。而他又了解到洛阳的留守使王襄跟李良嗣是挚友,因此,他决定派李良嗣出使西京,说服王襄投靠华夏军,然后帮助翟兴、翟进组建豫西义军,在豫西跟金军争夺一番短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