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一五八 工业革命萌芽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一五八 工业革命萌芽

作者:钱塘江潮信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0 21:32:50 来源:笔趣阁

折可求的铁甲骑兵排山倒海一般都气势向西夏军冲了过去,西夏军队对“铁鹞子”的崇拜和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他们认为自己的铁鹞子是天下无敌的强军。可是如今冲杀过来的铁甲骑兵是比“铁鹞子”更加威猛的西军铁骑,这些骑着高大的文相马,挥舞着雪亮战刀的骑兵对于他们的威慑力是可想而知的。

李甫见四面受敌已经无处逃往了,他绝望的惨叫一声催动着战马就向折可求的铁甲骑兵冲了过去!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李甫带着西夏军残兵的与铁甲骑兵一接触就败了下来,折可求的铁甲骑兵直接碾压了西夏军。西军沉重的马蹄、雪亮的马刀轻松的收割着西夏军性命。

这又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这次西军只抓到了100多个俘虏,包括李甫在内的3000人大部分战死,没有伤兵。因为西夏受伤的士兵跑得太慢让铁甲骑兵踩踏而死,经此一战,折可求的铁甲骑兵在威名也传遍了西夏。

胡三看着尸横遍野的战场,诺有所思的说:“这个杨志倒是有些心计。”

胡三命令将士打扫战场,扎营休息。第二日,胡三命令咩保吴震为先锋向导,大队人马直奔左厢神勇军司而去。

西军加上包头前来助战的牧民就有超过7000骑兵,而且怀德军和铁甲骑兵都是一人双马。那些精通骑射的牧民都是1人3马,再加上从右厢朝顺军司缴获的战马,胡三这只7000人的部队战马就超过了4万匹!

当左厢神勇军司那些留守的士兵见到如此浩荡的队伍都吓傻了,咩保吴震挑着李甫的人头到城门前,喝冷西夏军开城投降,西夏军根本没有抵抗,直接投降了。

胡三带兵进入城池,清点粮食,发现这里居然囤积了军粮20多万石!这可是足够10万大军吃上半年的军粮。胡三得了这些比得了2万匹战马还高兴,他立刻命令寻找车辆将这些粮食运走。由于粮食太多,辆车根本就装不过来,好在西军的马匹不少,于是用战马驮军粮。即使这样还有万余担军粮无法运走,胡三下令一把大火将运不走的军粮连同左厢神勇军司都化成了灰烬!

西军的这次进攻西夏虽然动用的人马不算多,在后世编辑的西军战史中都没有算作西军的第三次西征。但是却是取得战绩确实是不错的,西夏国养马、囤粮、制作铠甲武器的三大军司毁,西夏国刚刚恢复一点点的元气又消耗殆尽。

胡三这次征战历时也就2个月,回到延安府的时候,种师中率领全体西军将士迎接胡三的凯旋。这里胡三带回来的马匹、粮食上西军上下振奋无比,西军如今是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一道圣旨或是枢密院的大令,那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西征,灭掉西夏国了。

种师道这几个月也是心情不错,他从东昌府卸掉了平西候的职位,但是西军实际上还是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已经看的非常清楚了,乱世将至,如果金国皇帝不像宋朝君臣那样昏庸,南下中原是必然的。到现在西军都没有跟金国士兵对战过,所以他不知道金人的战力如何,但是强大自己总是没有错的,这次对西夏进攻就是增强西军实力的行动之一。

种师道带着折赛花从东昌府西归,他先将折赛花送到了太原府,折赛花的身体保养的还是非常好,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冬天她就可以升级做妈妈了。

种师道在太原盘桓多日,跟杨可世叙叙旧,又顺便看看太原的防务。杨可世从江南回来后,苍老了许多,身体也不如以前了,不过折赛花的怀孕让他还是精神恢复了不少。

太原的河东军的防务种师道真的看不上,不过枢密院把北军的王禀调了过来加强太原的防守。种师道对待这个王禀也没啥好感,因此他非常担心太原的安危,特别是折赛花今后会常驻太原。

由于秋后军进入西夏国作战,种师道也就辞别杨可世准备回延安府坐镇。临走之时,他对折赛花道:“我儿在此好生修养,等待生下娇儿,身体恢复后,一定要加强商队的训练。河东军和北军战力堪忧,一旦金人南下此处必成重要战场。”

折赛花道:“孩儿晓得,爹爹年迈,也要保重身体。过年时我定带着您外孙到清涧堡给您拜年。”

种师道点头,道:“为父在征讨方腊之时在秀州给过你一个筹粮的手札,如果太原有警,我儿可凭借这个手札调动周边西军来救。无论怎样,这太原城内西军的将领的女儿很多,怎么也保她们的周全。”

折赛花原本以为种师道把手札的事情给忘了收回了呢,没想到种师道把手札留给自己都是对自己的关爱。于是感激道:“多谢爹爹关爱,孩儿知道如何去做!”

种师道离开太原并没有回清涧堡,而是直接到了延安府。自从正月到了东京汴梁谢恩,到如今回转延安府已经过了7个多月。西夏国传来的各种战事的消息让他对前方的战胜放心不少。

这7个月里延安府的各项事业下他安排下也有条不紊的进行。朱道荣用汉字拼音之法已经写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教材,现在整个陕西的二路各个州县都开始用这个方法教授百姓认字。方琼以《物理集注》和《梦溪笔谈》为基础组织不少人研究,也出了不少的成果,这些成果他们也是整理成书,准备刻印推广。另外有些研制出来东西直接交给魏定国、单如圭等人制作,其中最让种师道感到满意的就是水动的冲压机和新式的纺纱机。

由于戒嗔和他徒弟邓元觉的加入,单如圭的造办处已经可有熔炼出入锰钢等各种特性的钢材了。邓元觉当初使用的水磨禅杖现在在造办处的很多人眼里已经算不上神奇了,造办处始终没有解决这些钢材硬度大、锻打难的问题,方琼等人研究出来的水动冲压机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冲压机最初还是种师道在江南看到水动的舂米的机器中产生了想法,然后让方琼等人结合《梦溪笔谈》中相关的记载完成的设计。现在造办处已经可有用这个水动冲压机打造跟种兵器和盔甲了。

另外就是纺纱机,种师道知道几乎一个社会的工业革命都是开始于纺织业,纺织业有两国重要的环节就是纺纱和织布。种师道在去东京之前就跟方琼商议,让他们将大力气下在这两个方面做研究。但是西北本身并不产布,这方面的工匠很少,这下难坏了方琼。方琼觉得还是从比较简单的方面开始,种师道只知道英国工业革命的时候,织布工业首先研究出了“飞梭”,至于这个“飞梭”是如何工作的,种师道也不是特别的了解,大概就是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正是飞梭的发明使织布速度变快。它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所以促进了对棉纱的需求,进而又有工程师改进了纺纱机器,如此循环带动的工业革命。

方琼听了种师道简单的介绍,觉得这个飞梭倒是可有做一下,但是弹簧是什么她根本想不出来,种师道也意识到这个世界任何一点点突破都是很难的。他想了半天告诉方琼就然参考宝剑剑鞘上的崩簧就可以。总之方琼在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将这个“飞梭”做了出来,织布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5倍。现在困扰种师道的是西北“织户”太少,他命令从江南俘虏来到苦力中寻找能够织布的人成立“织户营”,这样勉强让西军的织布的作坊开了起来。

魏定国的火器局跟单如圭的造办处隐隐的产生了竞争关系,造办处出来东西是能够给西军挣钱的,但是魏定国的火器局是“烧钱”的。不过种师道知道,如今的西军要想最终打败金人,横扫天下,最终还是要依靠火器,所以他根本就不在乎烧钱。种师道对火器局的态度,让魏定国压力山大,他就怕花了大量的金钱,种师道提到的那些《九阴真经》里的神兵利器根本造不出来。不过最近也是有了一些突破,虽然没有造出来那些手持的火铳,但是碗口铳的制造工艺越来越成熟,而且口径更大、射程更远的新式碗口铳也造出来了。这几个月他们铸造碗口铳80门,另外制造了千斤以上大口径的碗口铳(其实已经是铜炮了)8门,虽然耗费红铜达带10万斤,不过种师道从江南带回了10几万斤的红铜,也够他们用一阵的了。另外他们也在琢磨用单如圭他们炼制的锰钢来铸造大炮。因为钢比铜要轻(种师道告诉他们这个“轻”就是密度),而且更加的坚固耐用,但是这个铸造钢炮的过程还是在慢慢的探索者。

那个安道全的徒弟王重阳已经不关注医学了,他一门心思研究“救世大道”,另外就是炼丹,他带着现在已经改名为周伯通的耶律南仙的儿子倒是让种师道和耶律南仙放心不少。不过王重阳也不是没有什么成就,就是炼丹的过程中,真的发现了种师道跟他提过的“红磷”这个东西。他把这个东西交给了魏定国,魏定国的团队很快就制作出了种师道提到的那个叫“火柴”的东西。这个东西一出现,成为了西军商队的有一个畅销产品,不过老百姓都贯这个“火柴”叫做“取灯儿”。取灯迅速的替代了西北百姓常用的火镰、火石、火折子,进入千家万户,虽然“取灯儿”很便宜,但是用量巨大,也给西军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取灯儿”的出现让在造办处眼中只会花钱的火器局也扬眉吐气了一回。

种师道看着延安府欣欣向荣的样子,非常的满意,他感觉社会在变化,他已经初步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工业革命的萌芽逐渐的在西北显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