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第142章 秘密协议

长平长平 第142章 秘密协议

作者:楚秦一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9 16:25:44 来源:笔趣阁

得到楼昌的承诺,子楚伏拜道:”楚邯郸家人之存,皆楼公之赐也!“

楼公道:”奖功扬善,人主皆然,敝王何独异也!公子慎勿忧也!“

在今天的讨论中,双方仅仅对善待秦公子府成员达成一致,其他方面则几乎陷入僵局:在河东方面,秦国一步不让,一切都要靠战争结果说话,甚至以入侵邯郸相威胁;在道义方面,对子楚弃质逃离邯郸的指责,秦国反指责赵国克扣秦公子的薪粮在先;对陶郡方面,秦国毫不掩饰地指出,这就是针对赵国的,只要赵国敢打河东,陶郡就将进攻邯郸,哪怕陶郡因此失陷于诸侯之手,也在所不惜。

秦国的态度让楼昌十分不解。在行前的预判中,赵国如果以不入侵陶郡为条件,是可能交换到秦国在河东方面让步的。然而现实却是,秦国宁可在陶郡方面遭受损失,也是力保河东。陶郡和河东,怎么算都应该是陶郡更重要啊!难道……

由于谈判完全脱离了预先设立的框架,楼昌无法继续谈下去;而时间已经不多了,赵军马上就要征发,并进入上党,开始攻略河东的作战。他必须在这之前与秦国达成停战协议,和平地瓜分河东,否则,双方就只能在战场上一见高低。——而这是赵国所不愿意的。诸侯给的粮草是固定的,当然成本越低,收益越大。如果在河东打生打死,也许那些粮草都不够消耗的。

都意识到谈判陷入僵局,双方相互热情地寒喧起来。不久,三人一起下堂,与随楼昌同来的人员见面。那些人被子楚的家臣们请到侧院中热情招待,不仅没有压力,还有好吃好喝,双方相处甚欢。见三人起前来,各人起立行礼。子楚向大家行礼、敬酒,然后带着楼昌出到宅外,四处闲逛。

楼昌似乎不经意地问道:“人皆以陶郡富于河东,何秦反欲弃陶而易河东耶?”

蔡泽也似乎不经意地答道:“陶郡虽富,皆商贾之人;河东虽贫,尽力田之农也。若河东必弃,则宁弃安邑,而保汾上。”

楼昌似乎心有所动,问道:“汾上无险可守,而安邑有盐田,诸侯所望乃安邑,非汾上也。”

子楚道:“无粮,盐复何用!财货虽广,必以粮为先。此秦之所欲也。”

楼昌蓦然心动,道:“臣即请于王,秦愿割安邑、南阳,自守汾上。王必允之!”

子楚道:“诚如公言,汾上无险可守,若无翼城、曲沃、绛、平阳诸城,则汾上难保。是故诸城必所守也。”

在僵局中突然闪现一丝松动,楼昌立即抓住,道:“若秦献安邑、南阳,赵愿舍汾上不攻,即诸城亦可议也。”

蔡泽则现出一脸坏笑,道:“老贼心机,舍小而就大!何其幸也!”

楼昌道:“但以安邑易汾上,复可保陶,秦之所得不亦多乎?”于是两边约定,各自商议后,即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谈判。

楼昌立即将随行成员召集回馆驿,介绍谈判经过,商量改汾上为安邑的事。大家认为,反正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舍哪个取哪个对赵国都是一样的。汾上与安邑地位相当,而且安邑有盐,诸侯都眼红,以安邑易汾上,其实是利大于弊,绝没有反对的理由。只有一个人提出,汾上是韩国故地,而安邑是魏国故地,如果把安邑交给韩国……

楼昌很有把握地道:“韩必允也,然魏将不堪!韩魏之争,且勿论也。但得不战而取河东,吾等皆不辱使命!”

新来的使者问道:“陶郡奈何?”

楼昌道:“陶郡之出也,为援河东。河东事罢,陶郡必无恙也。”

那名使者又道:“然王许楚以陶,而易其钱粮……”

楼昌打断道:“悄声!汝恐秦不悟乎?彼不言陶,吾亦不言;彼若言之,吾但言河东事了,秦赵必盟也,何陶为?但不战而得河东,赵卒归邯郸,彼陶何能为也?”

大家听了,都佩服道:“楼公所见甚是!”

第二天继续在子楚府中进行谈判。这一次不再是小范围的秘密会谈,双方使团的全体人员集体与会,双方很快就和议的基础达成一致:秦赵相争,与两国不利,秦愿献安邑、南阳与赵和。接着就是讨论和议的各项细节。

秦方认为,和议只有秦国单方面献城,赵国却没有相应的表示,很不平衡。给过一番讨价还价,赵国自承私受上党之罪,赵国退出上党,将上党还给韩国。秦国认为应该归还秦国,但赵使者坚持认为,韩国将上党割让给秦国,只是秦国的一面之辞。如果秦、韩真的有协议,赵将上党归还韩国后,韩国可以重新割让上党给秦国,那时,赵国不会再置一词。这事就这么定下来。目前,上党已经成为三晋进攻河东的基地,如果赵国退出上党,韩国最多只能自保,不大可能以上党为基地向秦国进攻。

由于赵国没有给秦献城,秦国方面提议,由秦直接将安邑和南阳转交给韩魏两国。但赵国不同意,因为他们要靠这两块地方为自己赚取钱粮,如果变成秦国献城,那还有赵国什么事?

秦国方面又提出,这次议和是与赵国的协议,而攻略秦军河东的,还有韩、魏、楚三**队,这个协议是不是对那三国同样有效?对于这一点,楼昌表示,其他三国并没有授权自己谈判,所以自己并不能保证其他三国也会遵守协议。但那三国与赵国有协定,由赵国出面攻取两地,再转给韩魏两国,而不是自己攻打。所以,只要自己撤军,其他三国也不会有什么大动作。秦国对这一解释并不满意,最后楼昌表态,如果到时候三国还攻打秦国,赵国决不参与,可以任由秦国把失去的土地全部收回,包括上党!

就这样,楼昌带着一系列不能公开的秘密协议离开了咸阳,返回邯郸。与此同时,邯郸也已经开始征召士兵,准备进入上党。咸阳则派人将刚刚达成的秘密协议通知蒙骜。

这个协议对蒙骜是有利的:蒙骜不用放弃他打算固守的任何一处城池。但也有不利:他本来作为防御重心的安邑,现在要作好放弃的准备;而汾上,由于归秦未久,民心不稳,能否固守也未可知。

但这些头疼的事情秦王完全交给了蒙骜临机处置,自己不加干预,哪怕蒙骜撕毁协议,也可以由他,只要他能够固守住河东!秦王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洛阳,那个已经奄奄一息,却不知什么时候会断气的周王!

洛阳是天下之中,各国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势力,但又不在明面上,明面上,这里归周王统治,他那支弱小的军队目前归西周公指挥,而西周公又已经投降了秦王!

在与楼昌的谈判结束后,蔡泽立即率领一个百乘规模的使团出使洛阳,名义是为西周公贺岁!

西周公目前是秦王封的诸侯,不再是周王地臣子,他的封地也就是秦王的土地,要按秦律,过秦国的新年。

秦国执行的是颛顼历,新年是十月初一。周王自然执行的是周历,新年是正月初一。这两种历法计算方法完全不同,绝对不是只差三个月这么简单。中原的诸侯国通常执行的是夏历,夏历倒是与颛顼历的日月计时相差不大,新年是正月初一,那基本上就是与秦国差三个月。据现代学者推算,秦昭襄王(即现在在位的秦王,“昭襄”是他的谥号,要等他死了由众臣经过评议得出,现在是不知道的)五十二年的颛顼历新年(秦国新年)在公元前256年11月15日,周历新年在公元前256年12月14日,夏历新年则要迟到公元前255年2月11日。当然,这只是个别学者的推算结果,实际情况如何,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了,但也大差不差。总之在那年,大约秦国过了新年后一个月左右,周国人将要过他们的新年,——他们的新年都在冬季;然后才是中原各国人民喜迎新春!

蔡泽于九月底率领使团出发,应该正好在秦国新年前进入洛阳。

洛阳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洛阳包括了今天所谓的伊洛平原全部,它是一片由伊水和洛水冲积而成的一小片盆地,周围都是高山,隔邙山向北,就是黄河。狭义的洛阳是指洛阳城。它的初建甚至可以追溯到周公平定“三监”叛乱,在洛阳修建的战略基地。周平王东迁洛阳,这里就成了王城。周平王的王城是在周公的旧城,还是另建新城并不清楚,合理推测是在旧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当时叫“成周”。周贞王有四个儿子,死后由老大继位,三个月后被老二杀了,老二继位五个月后,又被老三杀了。老三周考王怕老四也有样学样杀自己,就把老四封在洛水以南,涧水岸边,给了他一大片土地,加封号为周公,表示他的地位就如同历史上周公的地位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