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八十三章 周郎派兵

汉末三国传奇 第八十三章 周郎派兵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周瑜一曲奏罢,孔明一直闭目聆听,此时睁开双眼,又回味半晌不语。鲁肃急不可耐,身体前倾,似欲将孔明口唇撑开,等他发言。孔明这才开口赞道:“空谷传音,百鸟和鸣——此‘凤求凰’也。”公瑾大喜,即让坐于孔明,请其附和一曲。孔明亦即兴而奏,叮咚成韵,连绵不绝。公瑾击节赞道:“巍巍乎志在高山,汤汤乎志在流水——此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之‘高山流水’也。”锵然一声,孔明罢奏而起,二人双手相握,相视大笑。鲁肃在旁呆立半晌,却是听得痴了。二人相对无言,鲁肃忽然惊醒道:“只顾抚琴弄曲,殊非待客之道,孔明先生恕罪。”即命侍者烹茶待客。公瑾、孔明复分宾主落座,公瑾道:“尝闻卧龙先生隐居隆中,躬耕陇亩,与松鹤为伴,拜庞德公、水镜先生为师,与徐元直、庞士元为友,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此事有诸?”孔明大笑道:“不敢,此小可之比也,有辱尊听。何如公瑾**伯符,纳聘乔公得娶小乔,少年即英名扬于天下!”

孔明与公瑾得见,琴韵互答,两情相悦惺惺相惜,各生敬佩之心,知音同感。孔明当即便欲拿出卧龙令表明身份,请公瑾助孙权为己所用,回思又恐刘备生忌,只得暂且隐忍,待击退曹操后再作道理,于是安坐,听公瑾高论如何。周瑜话归本原,诚心请教孔明道:“卧龙先生此来,无非欲联我东吴共抗曹操,得胜后平分荆州疆土耳。我江东诸臣今日于孙将军府下公议已定,孙将军命某率江东全军以赴决战,愿求破曹良策,请勿吝赐教。”孔明答道:“兄向从讨虏将军孙伯符,以数千人马平定江东六郡,用兵之道十倍于亮,想必早有破敌良策。某回樊口,请我主刘豫州奉令以供公瑾兄驱使便是,并无高明良策教兄。但如今孙将军虽以佩剑见赐,授兄以升杀大权,奈其迎战决心尚未稳决,此时至重者是坚其信心,然后方可以用兵决策,与曹操决战长江也。”周瑜奇道:“我主当众拔剑,斫案为誓,人皆见之,何谓决心不稳?”孔明道:“孙将军斫案之举,是做给张子布那些主降者看的,并未决心一战。其心尚怯曹兵之多,怀寡不敌众之意。公瑾兄宜连夜入府,单独拜见孙将军,使其不为张子布等言语所惑,再以敌我双方强弱胜负之数开解,使孙将军了然无疑,然后大事方可成功。若以主公忧虑之心,驱部下狐疑之众,则此战必败。请兄速行,亮明日即至将军大帐听令。”说罢起身,与鲁肃告辞出来,自回馆驿宿歇,子敬回府去了。

周瑜亲自送到门首方住,虽然口中说着“先生之论甚善”,但对孔明临别时之言尚有些半信半疑,心中暗道:“我与孙伯符、孙仲谋兄弟相伴二十余载,彼此心事一望便知。孔明他只见我主一面,不过一个时辰,怎地就知他内心尚怀疑虑?除非是未卜先知,便是故作危语。”于是将鲁肃和孔明二人送出大门,随即复入将军府内,求见孙权。孙权闻公瑾深夜又至,知道必有秘事相商,急忙迎进内厅,屏退左右侍从问道:“公瑾深夜复返,必有要紧事故?”周瑜道:“某受将军钧命,来日要调拨军马,未知主公心中尚有疑虑否?”

孙权道:“公瑾真乃知我者也,似是看透某之腹心,一言道着要害。孤虽信卿之才能,但忧曹操兵多,寡不敌众,其他并无所疑。”周瑜暗自赞佩孔明之论,遂笑道:“某特为此来开解主公。主公因见曹操来书,声言水陆大军百万,故怀疑惧,不复料其虚实。据某连日打探,再加以实情较之:彼将青州之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袁氏之众,亦止七八万人,尚多怀疑未服。加以荆州水军,亦三十万人罢了,而荆州水师多听命于公子刘琦,决不肯为曹操用命。夫以久疲之卒,御狐疑之众,又无水军之将,其数虽多,实不足畏。瑜得五万兵,自足破之,愿主公勿以为虑。”孙权长出一口气,以手抚周瑜之背道:“公瑾此言,足释我疑。子布、秦松等无谋,深失孤望;独卿及子敬,与孤同心。卿可与子敬、程普即日选军前进,孤当续发人马,多载资粮,为卿后应。卿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亲与操贼决战,更无他疑。”周瑜辞谢而出,暗忖道:“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高我一头。久后若为江东所用,我主大业可成矣。”连声赞叹而回,一边寻思收买孔明之策。

次日平明,周瑜与妻小乔辞别,骑马赶赴行营,升中军大帐高坐,擂鼓聚将。因请诸葛孔明坐于客位,聚集江东文武听令,分派众将:差韩当、黄盖为前部先锋,领本部战船前至三江口下寨;蒋钦、周泰为第二队;凌统、潘璋为第三队;太史慈、吕蒙为第四队;陆逊、董袭为第五队;吕范、朱治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军,水陆并进,克期取齐。调拨已毕,诸将欣然领命,各自收拾船只军器起行。孔明见周瑜调兵动止有法,心中赞佩,无以言表。待散帐之后,孔明即向公瑾告辞,欲过江回归樊口,分拨军马,以接应江东。周瑜挽留道:“先生且留待一两日,待某让鲁子敬与先生治酒送行。”孔明逊谢不允,只得从命。至晚散帐,周瑜让鲁肃邀孔明至家中置酒饯行,以结其情;却同时又命中军官传柬,将诸葛瑾请至自己府中,说要治酒小酌,有事相商。诸葛瑾不知公瑾用意,以为是军中有要事调度,不敢违命,其实自己亦思结识这个名满江东的大都督,故此欣然领命赴宴。周瑜亲至府外迎接,携手入席,坐间如沐春风,主宾谈笑甚欢。酒至半酣,公瑾忽然转了话题,言道:“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服事刘备?今幸至江东,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则我主公既得良辅,而先生兄弟又得每日相见,岂不美哉?先生幸即一行。”

诸葛瑾听了,这才明白公瑾治酒相请用意,不由心中暗笑道:“周公瑾啊周公瑾,你若知道了我这位兄弟的真实身份,莫说让他来保我孙将军,怕是你和孙将军都要拜倒在他的面前,接受汉室爵禄也。实情早晚自知,此时倒也不必说破。你即敬佩我弟才学,此后之事便是成功了一半,省却许多麻烦。”心中这样思想,口中却欣然答道:“某自至江东以来,枉食孙将军爵禄,愧无寸功以报。今都督有命,是抬举我弟,且成全我兄弟二人团聚,诚为美事,敢不效力?来日便可回报。”当夜宾主尽欢,诸葛瑾酒罢别去,次日侵早便径投馆驿,来见兄弟孔明,可算得公私兼顾。孔明正在驿馆中盥洗,也正打算稍后去拜见兄嫂,顺便告辞回归樊口。忽听门外有人声唤,出门看时,见是兄长到来,于是急忙接入,哭拜于地,各诉别来之情。诸葛瑾见左右无人,复行君臣大礼,将周瑜命自己此次来意说明。孔明听罢,大喜道:“周公瑾非但儒雅过人,亦实乃百年不世出之将才。若能为我所用,可使为上将军,足以敌对曹操帐下诸将,如此兴复汉室江山易也。只是见今孙、刘刚刚结盟之际,若弟于此时亮明身份,未知其两家对汉室忠诚如何,则必欲速而不达,又恐横生枝节。我兄可回见公瑾,只替我含糊遮过此番,如此如此回之。至来日胜了曹操,却再另作别论。”

闻听孔明早有安排,诸葛瑾自是领命,又盘桓半日,遂回见周瑜道:“都督要我去说孔明来降,反被他差一些便说了我去。有负都督重托,特来请罪,实在惭愧。周瑜惊问道:“此是如何说法?”诸葛瑾道:“某去见二弟孔明,见其哭拜于地,情意甚笃,我便趁机说他,‘弟知伯夷、叔齐乎?’孔明答道‘夷、齐乃古之圣贤也’。某便说‘夷、齐虽至饿死首阳山下,兄弟二人亦在一处。我今与你同胞共乳,乃各事其主,不能旦暮相聚。视夷、齐之为人,能无愧乎?’弟孔明即答道‘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义也。弟与兄皆汉室臣子,今刘皇叔乃汉室之胄,兄若能去东吴,而与弟同事刘皇叔,则上不愧为汉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义两全之策也。不识兄意以为何如?’至此,说得某是哑口无言,实在是惭愧,有负都督所托。”周瑜随即问道:“即是如此,则公意若何?”诸葛瑾正色答道:“某逃难江东,受孙将军知遇厚恩,定誓死奉之为主,安肯相背!”周瑜见诸葛谨答的老实,且又发自肺腹,于是抚慰道:“公既忠心事主,不必多言。我自有伏孔明之计。”诸葛瑾说道:“若果真如此,那自是妙极。全赖都督施展妙策,早日使我兄弟相会。”于是告辞去了。

次日,孔明告辞吴主孙权,别了都督周瑜,与兄长子瑜及鲁子敬互道珍重,即乘舟北还。见刘备报说,此去与孙权联盟成功。刘备大喜,遂加紧整顿兵马战备,驻军于樊口,每天派巡兵在江边,眺望孙权军队旗号,听候江东人马动静。不一日,巡江士兵回报,说是看到江东船队,在江面上扎下营寨,为首楼船上打着大都督周瑜旗号。刘备即派孙乾、糜竺率五百军士,牵羊担酒,前去江东水寨劳军。周瑜逊谢毕,对孙乾二人说道:“周瑜早闻刘皇叔大名,常恨无缘相会。今即为盟军,又近在咫尺,理当拜见。但某军务在身,不能离队上岸,若委派他人代我前往,又失恭敬。若刘皇叔能屈尊前来船上与某会面,实慰我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