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八十二章 瑜亮倾心

汉末三国传奇 第八十二章 瑜亮倾心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孔明见他主动求问,即顺势激道:“今曹操芟除北方群雄,又新破荆州七郡,威震海内,自谓天下无敌。今倾巢以出南来,岂仅意在我主刘豫州,而不望江南乎?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孙权不悦道:“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曹操?”孔明道:“昔日田横者,区区一齐国壮士,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又安能屈处乱国权臣之下!”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便欲发怒。忽想起适才鲁肃廊下之语,却又释然,继续问道:“曹操平生所恶者,无非吕布、刘表、袁绍、袁术、刘豫州与孤。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然豫州新败之后,尚能再战乎?”

孔明答道:“将军既欲与曹操争衡,则请听在下一言。我主刘豫州虽然新败,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未尝与战,更未折损;公子刘琦率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皆荆州最为精锐水军。曹操虽有数十万之众,其实不难敌之。一则其所率许都及河北之军远来疲惫,近为追杀刘豫州,驱轻骑一日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二则其军士多为北方之人,向来不习水战,兼且水土不服,马军精锐在长江之中无施其技。三则荆州士民归附曹操者,皆是迫于蔡瑁威势,非其本心也。无论其军马数量如何,有此三项短处,若今将军诚能与刘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将军裁之。”孙权闻之大悦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散帐回府,令鲁肃送孔明于馆驿安歇。

张昭随众出殿,犹不甘心,东拦西截,欲留下文武群僚,再上殿劝主公投降。但众官见主公已被孔明说服,于是不从,陆续拱手相辞,回府去了。张昭顿足叹息道:“大事不妙,主公这是中了孔明激将之计,我江东六郡危矣!”于是独自入见孙权道:“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攻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将军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江东必致倾危。”孙权听了,便似冷水浇头,只是低头不语。张昭愤然辞出,孙权坐于内宫犹豫不决。且说鲁肃送走孔明,放心不下,又来殿上观看文武百官动静。正在此时,门官进殿来报:“水军大都督归来,专候主公赐见。”鲁肃闻之大喜过望,一面令内侍报予孙权,一面飞奔出殿,前去迎接好友周瑜公瑾。

列位看官,你道周瑜未蒙孙权召唤,为何来得如此之速?原来周瑜是在鄱阳湖训练水师,欲趁刘表病危往征荆州,忽闻曹操大军已至汉上,又见了陈琳所撰檄文,方知事态紧急。至此亦知一场大战不免,便立刻召集众将,详细安排军中备战事项,并令加紧操练兵马;诸事稳妥,便星夜赶回柴桑,面见孙权商议军机大事。鲁肃因与周瑜最厚,故此跑出殿来接着,先将前项诸事细述一番。周瑜道:“子敬休忧,周瑜自有主张,可引我先拜见孙将军。”鲁肃心下略定,便引周瑜进殿。二人刚抬步上阶,早见孙权张着双手迎出殿来,一边叫道:“我母临终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如今江东面临生死兴亡之际,公瑾速速为我一决!”

周瑜见此,心中一酸,便要流下泪来,急忙双膝跪倒,即行参拜大礼。列位看官不知,这孙权与周瑜关系可是非同寻常,周瑜在孙权心中之重,也远非他人可比。建安五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临终把军国大事委付孙权,并托孤张昭、周瑜。孙权坐镇江东之时年龄尚小,其地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偏远险要之处尚未归附,英雄豪杰散于州郡,各存观望之念。张昭和周瑜等人久在孙策帐下效力,对孙权相知甚深,知能与其成就大业,所以不负孙策临终托付,对孙权倾心扶持。周瑜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掌军政,当时孙权在朝廷亦只是将军官职。张昭好依老卖老,常对孙权直言喝斥,其他文武见孙权时也是长揖不拜,唯独周瑜常以君臣之礼参拜孙权。须知周瑜与孙权长兄孙策既是总角之交,且是连襟亲属,以此相论即是孙权兄长,能退执臣子之礼,足见其对孙氏霸业之忠心不贰。

鲁肃未出仕时家中豪富,因对周瑜赠米之情定交,便成莫逆。周瑜便对鲁肃说道:“昔马援对光武帝道:‘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我主孙权亲贤人智士,纳奇才异能,将来必成大事者。我尝闻人言承天命代刘氏者定起于东南,今以历数推之,正应在孙仲谋身上。此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之时,我兄大才,必通晓此理,何不与某共辅明主?”鲁肃于是应诺,与周瑜同归孙权。建安七年,曹操官渡之战大胜袁绍,即下书到江东,责令孙权送人质到许都。孙权召集群臣会商,便如今天一般,众说纷纭不一。张昭、秦松等重臣当时也是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孙权即召周瑜一人入内,到母亲吴国太面前议定此事。周瑜奏道:“当年楚君被封荆山时不足百里,后辈贤能,扩土拓疆,在郢都建基,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相传,延续九百余年。将军继承父兄余威,统御六郡,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何必送质于人?人质但归曹操,我则必受制于人,岂如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为今之计,宜先静观曹操动向。若曹操能遵守道义拯救天下,那时归附不迟;若其骄纵图谋生乱,则玩火者必**,将军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何必送质于人?”

国太听罢周瑜之论大喜,谓孙权道:“公瑾言之有理,你当尊其为兄,时刻聆听教训才是。”孙权应诺,便罢送人质到许都之事。周瑜先见之明若此,果不负孙策临终重托。闲言表过,书接前文。周瑜即见孙权,以臣子之礼参拜,遂入大殿。孙权于是大聚群臣,使周瑜与张昭等一众文武相见,然后赐坐。周瑜即问众人,或战或降之见若何?张昭、黄盖、诸葛瑾等各舒一辞,互不相让。周瑜只是冷笑不语,待众人说完,又问孙权道:“臣闻子瑜之弟孔明先生已来我江东,其意又是如何?是来做说客借我兵力以抗曹操,还是要奉刘玄德之命前来欲降我江东?”孙权遂命鲁肃代言其事,鲁肃即将孔明在殿上前后之言又说了一遍。周瑜大惊,暗道:“此人一眼便看透我主孙权心思,并应我主脾性激而诱之,真乃纵横之士也,其才不在苏秦、张仪之下!”不由心向往之,顿生知己之感。孙权见周瑜沉思不语,以为他也惧了曹操,心下不免焦躁,遂问道:“曹丞相此书如何作答?望公瑾教我。”

周瑜思索早定,又参酌鲁肃转述孔明之语,见孙权如此相问,即从座中奋起,对孙权深施一礼,又向张昭等一众文武拱手,慨然说道:“诸葛孔明先生之言,皆为金石之论,望主公与其主刘皇叔结盟,共抗曹操。若能奋力一战,则非但必胜,连荆州诸郡亦必为主公所有矣!”一言即出,满堂皆惊。鲁肃、黄盖、诸葛瑾、顾雍等群情振奋,张昭等则默然不语,静听下文。孙权闻此亦精神大振,请周瑜复坐,并命详为在坐诸公言之。周公瑾遂纵横捭阖说道:“曹操虽然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将军以神武雄略,凭父兄基业,据有江东,地广千里,精兵足用,英雄乐于效力,理应持此横行天下,为朝廷除残去暴,以灭奸贼也。且曹操今此南来,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超、韩遂为其后患,而曹操久于南征,离许都愈来愈远,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今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曹操犯此数忌,兵将虽多亦必败。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瑜便请赐精兵数万,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

鲁肃听罢这一番言语,便觉数日来胸中郁结方舒,直要击节叫好,这才解气。见众人皆瞪目不语,不由奋然起身,行至阙下补说一句道:“公瑾之言是也。曹操此次是自己前来送死,将军怎可前去迎降?”孙权听罢,血脉贲张,自座间矍然而起,扬声对群臣道:“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者惟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誓不两立!”遂拔佩剑,砍去面前奏案一角,又道:“自今日此时起,诸官有再言降曹者,与此案同!”便将此剑赐给周瑜,当场封周瑜为水步骑三军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又准周瑜管领全吴六郡之兵,有先斩后奏之权,如文武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周瑜受剑,当众言道:“我奉主公之命率众破曹,诸将官吏来日俱于江畔行营听令。如迟误者斩。”言罢辞了孙权,起身出府,众文武各无言而散,心中或喜或忧。

周瑜回到下处,鲁肃亦步亦趋,半步不离。周瑜便使鲁肃到馆驿请孔明来府议事,不一时孔明到了,与周瑜互道仰慕,闲谈数语,无不句句对心,便似多年故友重逢。孔明见几案上有古琴一张,笑道:“久闻公瑾雅致,琴剑双绝,天下无对。向闻江东小儿云‘曲有误,周郎顾’,信然有之也。今遇长夜良宵,明月当空,左右无事,何不雅奏一曲,以娱我等凡夫之耳耶?”鲁肃听了,自也跟着凑趣不迭。周瑜被孔明说的兴起,即命焚香,正襟危坐,抚弄了一曲,仙意盎然,炯非人间之响。一曲奏罢,双目凝视孔明,待其品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