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七十六章 冤杀孔融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七十六章 冤杀孔融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曹操自是文武大备,玄武池水军训练已熟,乃聚众将商议南征。此时曹操独揽朝纲,满朝文武再无人敢于反对,唯有附和而已。夏侯惇为报前番火烧博望坡之仇,第一个出班踊跃请令,曹操大喜,即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直出南阳宛城,前锋抵达新野。一面令人持密书潜至襄阳,入见旧友蔡瑁,劝其归降天子,合兵夹击刘备,若能得胜,即让蔡瑁代替刘琮,永为荆州之主。新野探马得知曹操举兵南下,急似星火,飞马报知主公刘备,军师孔明、徐庶。孔明见说曹操来的迅急,只得放弃问罪蔡瑁,全力安排应付北军来犯。一面使人前往江夏约会公子刘琦,并急召回汉寿亭侯关羽。

正在此时,有信使自东郡琅琊至新野,为孔明带来三弟诸葛均家书。孔明打开看罢,叹息一声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今后北伐中原,又少一强援矣。”即将书信呈予玄德。刘备见那书中道:“弟前奉兄长之命潜返东郡故里,往投太守陈元龙,约定皇叔北伐之日暗为内应。奈前因旧疾复发,终至呕血而亡,年仅三十有九,宁不痛哉。今长兄在江东,次兄在荆襄皆为复兴汉室。弟则隐于山野,二兄族中但有子弟还家,亦保躬耕守分可也。书不尽言,专候瞻拜凤趾。”刘备大惊失色,不由将书简掷地,掩面大哭道:“陈元龙当年力劝陶公祖举徐州全郡以让刘备,后又冒险助某逃脱吕布迫害,并多次书信迢递,相约全力助我兴复汉室,成就大业。今元龙即死,是天亡我一臂也!”孙乾、糜竺在旁,亦为之下泪。

再说那襄阳城中,蔡瑁得了曹操密信,此事又不好与他人相商,一时犹豫不定。正在此时,禁军来报门外有故人梁鹄求见。蔡瑁急忙将密信拢在袖内,趋步迎出府门,与梁鹄携手而进,吩咐备酒相待。席间却心不在焉,应答失据。梁鹄心道:“观其形状,原来如此。看来荆州合属曹公,刘玄德此番非但城池无份,且性命亦在呼吸之间了。”说话的!来者究系何人,与蔡瑁这般相熟,值得蔡瑁执手相迎,私宅设宴相待?原来梁鹄字孟皇,乃安定乌氏人,少时因与曹操、蔡瑁同拜书法大家师宜官为师,三人原是同窗好友。唯其得到师父真传,且胜于其师。因擅书八分字体,被举荐为孝廉,灵帝时召在鸿都门下任侍郎,后升任选部郎。曹操极其喜爱梁鹄书法,常将其所书条幅钉在墙上或悬挂帐中,认为梁鹄书法已远胜师宜官矣。当时有名士邯郸淳也学八分书法,天下闻名,但运笔犹不如梁鹄更有气势。汉灵帝刘宏酷好书法,因此将梁鹄破格擢升至选部尚书,后迁幽州刺史。其后黄巾大乱以至群雄割据,梁鹄即逃难至荆州,归依刘表,得与蔡瑁重逢,并做同僚,因此甚为相得。

闲言叙过,书归正本。且说酒过三巡之后,蔡瑁因思梁鹄并非外人,即将曹操密信示之,求问如之奈何。梁鹄大笑,亦拿出一封密信来,说道:“曹丞相之书,弟亦得之,故此不揣冒昧造府来访。那曹孟德即是我等故人,又官居大汉丞相,雄才武略,连袁本初兄弟尚且不敌,何况区区荆州?今特来相劝蔡兄顺天应人,归于朝廷,则进可裂土分茅永镇荆州,退亦可为万户侯,胜于一旦落入刘备及公子刘琦之手,则举族受戮矣。”蔡瑁听了,以为是金玉良言,心意已绝,便急遣家人请来蒯越共同商议降曹。那蒯越也早已与曹操互通款曲,闻蔡瑁要倒卖荆州,自是一拍即合。当夜三人密议已定,蔡瑁自去报知其姊蔡夫人。夫人喜诺,即令其作书,遣人至宛城报与夏侯惇,夏侯惇遣人引荆州信使至许都回复曹操。

曹操得到蔡瑁回书,不由喜上眉梢,立即传令大起雄兵十五万,令曹仁、曹洪为第一队,张辽、张郃为第二队,夏侯渊、夏侯惇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为第四队,自领诸将为第五队,又令许褚为折冲将军,引兵三千为先锋,大举南下荆襄。安排已毕,即上殿辞别天子,欲选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师,攻拔荆州。献帝看了曹丞相之本,正欲准奏,却自班部中走出一人,举笏上前奏道:“丞相且慢,陛下不可!”众人视之,却是太中大夫孔融。孔融出班谏道:“刘备与刘表皆乃汉室宗亲,平素又并无大逆之行,今丞相兴此无名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曹操勃然大怒,斥道:“刘表乃逆命之臣,其牧荆州,董卓之命也。当年某发檄兴兵之时,故关东牧守皆西讨董卓,唯独刘表不从,且杀死讨逆将军孙坚。其后割据荆襄,不供职贡,多行僭伪,乃至郊祀天地,拟仪社稷。如此不臣,吾今讨之,何谓无名?那刘备附逆,亦为不臣,当一并讨之。如有再谏者,必斩!”献帝即准丞相之奏,退朝回宫。

列位看官,你道河北兵戈方息,那曹操为何急于对荆州用兵?这却也是郭嘉死时所定遗策,不由曹操不从。郭嘉遗书建议曹操,若要平定天下,必先中原;若定中原,必先河北;平定河北后,需平乌桓以绝二袁,除却北方后顾之忧;平定乌桓之后,需乘胜南征以定天下;若要南征,当先定荆州,则左可顺流而下直取江东,右可突破三峡而取巴蜀,直下则可越五岭而得交州。今江东孙权觊觎荆州,攻江夏屠夏口,终灭荆州第一大将黄祖,威震江南。若荆州竟为孙权所得,曹操平定天下大计即再难实现。曹操深知荆州文武绝非江东虎狼敌手,故此深然郭嘉之言,虽值大战之后兵疲将衰,依旧坚持南下,内中原因表过不提。

且说孔融被斥下殿,未出午门便仰天长叹道:“你说刘玄德为逆臣,却不知天下万民却视之为至仁君子。你自以为大汉丞相得专征伐,却不知天下诸侯其实视汝为汉室之贼。今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我可预见其片甲不回许都矣!”孔融只顾仰天长吧,却不料御史大夫郗虑正从身侧走过,听得清清楚楚,一字不漏。那郗虑向与孔融不和,听得此言大喜,乃不上金殿面君,而是直入丞相府,将孔融之言逐句逐字告知曹操,免不得又添油加醋,混入辛辣作料不少。曹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家小并二子,皆斩之于市曹。列位看官!你道为何曹操于大军出征之际,只因听到几句风言风语,就必杀大臣孔融?原来其与孔融交恨已非一日,早欲杀之,今日不过是借题发挥,因郗虑前来告密偶得其便而已。

早在当年官渡之战时,曹操用降臣许攸之策,决漳水以淹冀州,城破后屠杀邺城居民,杀伤无辜甚众,孔融闻之便怀愤怒。冀州陷后,袁绍家妇人女子多被曹军将士掳掠,世子曹丕并私娶袁熙妻子甄氏。曹操当时亦闻甄氏美貌天下无双,本欲自己娶之,只因世子率兵占先围了袁宅,又兼张绣当时在旁冷观,忽想想当年宛城之事,这才只得割爱,将甄氏赐予世子,纳为儿媳。此事后为孔融得知,忍不住要调侃他父子一番,也是书生意气,当即写信给曹操说道:“司空此番出兵河北,挟天威以灭袁绍,譬如当年武王伐纣之举,得天应人。昔武王伐纣以得天下,即将妲己赏赐周公,亦今日明公之行也。”曹操以为孔融是在夸赞自己,但不明其出处,于是回书问孔融此事出于何典。孔融答说:“并无经典可循,只是按今事称量,想当然而已。”曹操乃恍然大悟,孔融是以甄氏比于亡国之妃妲己,讽刺自己父子皆乃好色之辈。曹操由此大怒,心内深恨孔融,此时早已伏下杀机,奈何孔融尚且不知。

建安十二年,曹操虽然已得河北四州之地,但为平定二袁后患,便依郭嘉之计北讨乌桓,兵出辽东。此时因连年用兵,河北之民迭经战火涂炭,诸都军粮又苦于不足,朝廷中文武百官皆恶远征,但无人敢于直言其非。孔融便又写信给曹操,并在书中讥笑道:“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仿佛汉武帝当年四海扬威。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牛羊,皆为大罪,明公此去,可以一并讨伐之!”书中所叙二事皆发生于三百余年之前,其中讽刺之意,见于言表。曹操观书复又大怒,但顾忌孔融海内人望,只得隐忍不言。既征辽东得胜回京之后,因见许都府库匮乏,曹操便上表奏请天子献帝道:“今天下诸侯割据,饥荒战乱频仍,国人有冻馁之虞,军粮亦有不敷支出之患。特请禁酒,以节粮米。”天子准奏,下令先于百官各府实施。别人倒还罢了,而孔融府中宾客常满,酒宴不休,岂能忍受此禁?遂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禁酒甚似禁色,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曹操愈加恼怒,但亦忍住不发。

孔融以为曹操奸雄诡诈、怀有不臣之心,便愈发说话偏激,常常触犯曹操。当曹操自领丞相,且欲封侯,孔融即上奏说遵照古制,京师千里以内不得封侯。意谓曹操封侯之后,自应滚出许都,不该位列朝班。曹操对孔融言论惧而且怒,因其名重天下,只得一再容忍,其实早起杀心。郗虑揣摩曹操心事,且因孔融屡次蔑视自己,这才借孔融长叹,前来相府诬陷。曹操正然积满了一肚子猜忌,加上郗虑诬陷,如何不趁机发作?于是指使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终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可叹孔融一代大儒,因多言废命,终年五十六岁。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为其全家收尸安葬于市郊。曹操由此欲杀脂习,多亏荀彧告免。荀彧其实心中亦含悲愤,暗悔跟错了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