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七十五章 司马出世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七十五章 司马出世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刘琦自纳刘备之计避祸江夏,因闻黄祖被甘宁擒杀于夏口,每日里心惊肉跳,度日如年。近日风闻父亲病危,但不知底细就里,便又加十分忧愁。这一日听闻江东人马无甚动静,遂领五十精骑离了江夏,前来襄阳探病。方进内城,来至府门之外,早被蔡瑁全身戎装持剑挡住,施礼道:“公子奉主公之命镇守江夏,其任至重;今擅离职守,倘东吴兵至,如之奈何?若入见主公,主公必生嗔怒,病将转增,殊非孝子之道也。公子宜速回江夏,前来探望之情,某可为公子代为致忱。”刘琦见此,心知父亲必然病笃,已经受制于人。本欲拨剑直入,但见自己所带五十人已尽被张允解除武装,拘于府门之外,动弹不得。刘琦恨力不及,只得立于门外大哭一场,上马回身就走。蔡瑁令张允将那五十名军士放了,还给兵器,命其随公子自走,不许阻拦。刘表在内苑病势危笃,久望刘琦不来,也心知必是蔡氏从中作梗;环顾左右尽是蔡瑁心腹,徒呼奈何,挨至八月戊申日,大叫数声而死。

刘表既死,蔡夫人与蔡瑁即依刘表笔迹改了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更无刘玄德辅政之说。蔡瑁、张允又请来蒯氏兄弟,当晚密议一番,次日便聚集荆州百官,簇拥刘琮升厅登座,将刘表遗嘱当众宣读已毕,荆州群僚无不大惊。幕官李珪急劝刘琮让位于大公子刘琦,请皇叔玄德前来辅政,可保荆州诸郡稳若磐石。蔡瑁闻言大怒,即命武士将李珪执下,推出问斩。李珪戟指大骂:“你内外朋谋,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见荆襄九郡,送于蔡氏之手!故主在天有灵,必当殛你三族!”至死大骂不绝,顷刻首级献上殿来,众官悚悚,再无异辞。蔡瑁遂立刘琮为荆襄之主,命治中邓义、别驾刘先把守南郡及江陵,自与公子刘琮亲守襄阳,以南防刘琦、北拒刘备。然后率百官臣僚为刘表治丧,殓葬于襄阳城东,竟不讣告刘琦与玄德。伊籍一直冷眼旁观其变,直待丧事一了,即潜出襄阳,单骑到新野前来向刘备告变。直入县衙,见刘备、孔明均在,于是将刘景升病死,蔡瑁拥立刘琮之事说了。孔明颜色大变,刘备良久不语。伊籍请二位早作定夺,即告辞回返襄阳,以监探蔡瑁行止。

孔明权衡利弊,暗道大事不妙,即请刘备即刻升厅,召集徐庶、关公、张飞、陈到、孙乾、简雍、糜竺、糜芳等议事。赵云现在樊城屯防,故未曾与会。玄德见众人到齐,遂将刘表已死,刘琮继立之事说了,询问众人意见。关公率先出班怒道:“刘景升本欲传位于公子刘琦,请我兄长辅之,此事众人皆知。今蔡氏篡改遗命,荆州文武中定有不服者。兄长即应大起樊城、新野之兵,发下檄文,明证蔡氏之罪,拥公子刘琦夺回荆州。某率部下五百校刀手,愿为先锋。”张飞亦叫道:“那刘琮乃黄口孺子,如何坐得荆州郡守?蔡瑁、张允等皆为酒囊饭袋,兄长在荆州恩义素著,便自为荆州之主,亦必是一呼百应。二哥即为先锋,某继其后便是。”玄德听二弟皆如此说,不由急道:“切切不可。我即素以恩义待人,今若趁其父丧而伐其子,是大不义也,亦为天下诸侯不容。二位贤弟休言,还请军师运筹。”

孔明知是刘备欲看自己态度如何,于是看了一眼徐庶,并不作答。徐庶笑道:“主公休慌,关张二位将军亦莫急躁;此事易为,只要主公答允肯做这荆州之主即可。”关公及张飞大喜,一齐看向大哥。刘玄德亦喜而言道:“只要不逼某失信义于天下,则皆听军师吩咐。”徐庶接道:“诸葛军师早在隆中之时,早知必有今日局面,已暗地里做好了准备。现荆州内部文有伊籍、马良兄弟,武有魏延,皆为我之内应。只要主公奉公子刘琦车骑到时,彼等即会大开城门以迎我军,则荆州兵不血刃可下,蔡氏可擒。那公子刘琦感戴主公前番救命之恩,必请主公共据荆州,彼时东联孙权,北抗曹操,大事可定。今诸将听我命令,不得违误!”

众将闻命,一齐躬身应诺。徐庶即当场派将道:“请关将军率本部五百校刀手急去江夏,与公子刘琦率全部水军开至荆州,先夺江陵以守其粮;主公与张飞及陈到以吊丧为名兵临襄阳,则襄阳自有人开城相迎。某便前往樊城,助赵云将军防备曹操兵至,以待与主公安定荆州之后发兵来援。孔明军师与孙乾、简雍及糜芳将军坐守新野,以观汝南及宛城动向,可保后方无虞。”关公及张飞见徐庶军师如此调度,心中佩服,各自领命出帐。关公先点齐五百校刀手,奔江夏去了。徐庶也辞了玄德及孔明,自引一千兵马前去樊城。玄德计算时日,却不急于动兵,一面派细作前往许都打探曹操动静,一面等候江夏刘琦水军消息。

按下刘表去世,蔡瑁及刘备等谋划内讧夺权不提,再说江北之事。却说曹操平定河北,占了冀、青、幽、并四州,又千里奇袭乌桓,命张辽斩了匈奴单于蹋顿,携二袁首级回军许都,面见天子献捷。此时曹操志得意满,一改往日谦恭形状,即奏请献帝罢黜三公之职,自以丞相兼领司空、司马、司徒三公之大权于一身。于是开府建衙,以毛玠为丞相府东曹掾,崔琰为西曹掾,并亲写手书,遣主簿司马朗前往河内,往征其弟司马懿来朝,聘为丞相府主薄。列位看官!你道曹操贵为一国丞相,因何单征这毛头小子司马懿入朝?原来这其中大有缘故。司马懿表字仲达,乃是颍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襄阳大隐水镜先生司马徽之侄,向有大才,海内皆闻其名。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各子表字中都有个“达”字,遂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为次子,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著称,司马懿于二十岁前往见,杨俊一见之下便断言其绝非寻常之子。崔琰向与司马懿长兄司马朗交好,亦曾对司马朗说道:“你二弟仲达聪明果断,英姿不凡,非公所能比者。”司马朗非但不恼,反以为真知灼见,连连称是。司马懿少时即喜交游名流,并和隐士胡昭关系莫逆。司马懿因与同郡周生等人结怨,而被其偷偷绑架藏匿,司马家人不知其踪。胡昭闻知,即刻涉险寻找周生,在崤山渑池见之,请其放过司马懿。周生因感其诚而允之,放司马懿随胡昭回家,这才幸免于难。

其实早在建安六年,郡中便向朝廷推举司马懿为计掾。当时曹操正任司空,发下“唯才是举”令于各郡,因见河内举荐书,继而向群僚打听司马懿名声重于本郡,不由灿然心喜,便专门派人持书至河岸内温县,征召其到司空府中任职。司马懿因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权臣手下充于下僚,终落得个助纣为虐之名,便借口己有风痹之病,不能正常起居而谢辞之。使者回许都报说如此,曹操犹自不信,即派人夜间潜入司马府宅,伏于屋瓦暗刺消息,若是司马懿借病避征,便治他个欺君之罪,宁肯杀死,亦不能为他人所用。刺客暗伏三夜,见司马懿躺在榻上一动不动,真如风痹一般,据实回报,曹操这才罢征,被司马懿骗了过去。

此次曹仁南征,曹操因深知刘备用兵一般,故此不以为意,认为必胜,故此未发援兵。及至新野之败,曹操这才大惊,又从程昱口中得知,原来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徐庶于刘备,为其谋划方略,曹仁故此不敌。于是惊怒之下,不由猛地想起司马懿当年佯病避征之事,故令其长兄司马朗亲至河内温县,借天子之名强辟司马懿入朝,命为文学掾。那曹操唯才是举,向来求贤若渴,自平定四州之后,似这等山野遗贤自是不会放过,这倒也在其次;至为重要者,司马徽所荐徐庶,只是在新野牛刀小试,便以寡敌众大败曹仁,夺了樊城。且使刘备这一屡败之将扬眉吐气,那是何等才能?况徐庶只是司马徽忘年小友,已具此能,可知司马徽直有鬼神不测之机,倒移乾坤之才。那司马徽无意官场,避世而居,倒也罢了,若招其侄司马懿辅助刘备,则必难制矣。故曹操返回许都之后,第一件要事,便要将这天下奇才司马懿罗至手下。若司马懿如前番再不应征,不为己用则必杀之,那是一点也不客气的了。

且说司马朗奉了曹丞相之命回到家中,见到二弟司马懿,即以丞相原话相告,说是此次“若复盘桓,便收而杀之”。于是司马懿知道已被曹操识破前次之谋,此番定难装病躲过。虽昨日收到叔父司马徽密信,令其前往襄阳共辅卧龙,但因父兄皆在曹操手下,也只得随兄至许都就职。曹操见司马懿至,令与世子曹丕游处,任相府文学掾。曹操因水镜先生司马徽之故,非但不重用司马懿,且处处暗中寻他差误,每欲借机杀之。只因世子曹丕甚喜司马懿之才,每每于父亲面前回护,司马懿方才得以无事。司马懿少时曾随父亲司马防在洛阳任上游学,多曾于玄都观向史子眇求教道家法术,及行兵布阵之学,又在蔡邕庄上习学儒经及琴艺,因此与史侯少帝相熟,二人情同兄弟。司马懿此时位于曹操手下,知曹操广智多疑,其一旦知道自己与少帝关系,必遭杀害。只得运起全部心智,行养光蹈晦之计,勤于职守废寝忘食,以使曹操安心。因见当时朝中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并为曹操所忌,司马懿于是常在曹丕面前颂曹操大德。曹丕再转述于其父,曹操方渐释其疑,此是后话,按下不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