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三章 水镜先生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三章 水镜先生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申牌初刻,凉风微起,酷热渐消。三辆马车驶出酒肆,离开官道,折而向南急驰,转瞬之间已隐入丛林之内,望之不见。半个时辰之后,又有三骑健马由洛阳方向驰来,在酒肆外稍稍缓了一下步子,但未作停留,便直奔向东,往蔡邕故乡原籍陈留郡方向而去。马上乘客都是插弓悬箭,手执利刃——显是阳球不见胡车儿及时回报,又增派出来的第二批刺客。

在折向南去的山间小道上,三乘马车逶迤而行。虽然还是逃出京都的那个车队,但蔡邕的身侧已多了一个三四岁稚童,车外也多了一个身骑健骡的胡车儿。那匹健骡是从酒肆中店主的手中买来,代作脚力。临去之时,老管家蔡福还赏了店主十两雪花白银,让他在车队去后扫除车辙痕迹,代为隐瞒主人真实去向。蔡福的重金利诱再加上胡车儿和蔡七两人齐声恫吓,那店主当然遵命。何况还有那个不知何时来到店中的道士,掇条长凳坐在厅堂中仗剑守候,并未远离。史子眇直到目送蔡邕等离开半晌,又听得店外官道上马蹄得得,声音去得远了,这才自行回转洛阳玄都观,使人报知何皇后皇子下落,另有计较不提。

且说史子眇交付给蔡邕的那个稚童,便竟是当今汉灵帝刘宏的皇长子刘辩,身份实是了得。刘辩的生母乃是何氏,原籍南阳郡宛县,以宫女身份入宫,因貌美得灵帝临幸而生刘辩。何氏母以子贵,被封为贵人,后又晋升为皇后。说来也怪,在皇子刘辩出生之前,灵帝所生诸位皇子在宫中屡遭夭折,竟没有一个长大成人。汉灵帝好道,曾师事道人史子眇,当时以为宫中有鬼怪作祟,致使皇嗣屡屡夭折,故而将皇子刘辩寄养在玄都观,冒称是史道人本家族侄,对外人即称为“史侯”。何氏亦欲凭借史子眇道术保护皇子生长成人,也就欣然同意,还时常派人往道观中送金银给用。史道人不但道法武功了得,兼且精通易经算术,算出京都及宫中大乱将起,皆为争权夺位,必当杀人无数,流血遍地。因恐怕宫中有变危及太子,由此想到将皇子刘辩寄托到襄阳师叔司马徽处,请其代为保护,并教以治国之策。又查知蔡邕六世祖蔡勋乃是本门师叔祖,更因其世代忠于汉室,这才借蔡邕罢官离京之机,冒险托付蔡邕携皇子南下,并收服胡车儿使其护驾。此为皇子由来因果,在此补说明白。

话休叙烦,书归正文。且说那皇子刘辩,因自出生以来便在玄都观中长大,此番初次离开师父独自远行,虽在事前屡经师父疏导劝慰,京不免心生恐惧,于路啼哭不止。蔡邕是个老学究,从来不会哄孩子,何况还要顾忌君臣之别,愈加手足无措。可巧蔡七又来传话,说夫人请将史侯抱到前面车上去,跟小姐作伴儿。蔡邕如释重负,让蔡七抱着皇子到前面车子里面去了。说也奇怪,那皇子见到蔡琰这个漂亮妹妹,竟立刻止住哭闹,一刹时便破啼为笑。车队一路上晓行夜宿,蔡邕于行旅行途中向胡车儿问些墨家门派和江湖之事,胡车儿有问必答,毕恭毕敬。又问鬼谷门,胡车儿却不能详答,只说是鬼谷门向来为江湖道门之首,凭一枚伏龙令号令天下,江湖上无人敢逆其命。蔡邕点头,心中自去沉思盘算。

这一日,已是到达南阳郡襄阳地界。蔡邕依照史子眇临别时指点,命令绕过襄阳,向南直奔南漳县城。天色向晚之时,早见小桥流水,眼前现出一个山庄。那山庄北临蛮河,南靠玉溪山,风景秀丽,堪描堪画,正是水镜先生司马徽隐居之地。蔡邕命蔡福持自己名帖上前叫门,过了一刻功夫,司马徽峨冠博带,腰佩长剑迎出,执手为礼笑道:“早闻蔡议郎大名播于宇内,不想今日贵足踏于贱地,真是蓬壁生辉。”蔡邕答谢道:“司马德操先生道德高士,效许由淡泊名利以避居山林,非邕等俗人所能及。”彼此寒暄,让入庄内。

司马徽将蔡邕一行请入草庐,命家人待茶。蔡邕见那草庐甚是雅致清幽,是一套坐南朝北的四合院落,两进平房,中隔天井,每进三间,两边以抄手檐廊连接,古朴庄重,甚为脱俗。又见院前小亭立有一碑,上书“水镜庄园”四字,字体雄健。蔡邕酷爱书法,离座出室,去院中仔细相了相那“水镜庄园”四字,开口问道:“恕在下冒昧求问,此碑文可是出自庞德公之手?”司马徽颇为惊异,问道:“蔡议郎远处庙堂之高,何以也知庞德公耶?”

蔡邕笑道:“襄阳高士,岂能不知。我且闻庞德公不慕官位,隐居山林抱膝草堂,一向不与绅士大夫来往,惟与先生交好,常约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道友于鹿门山宴饮,纵论天下。先生精通道学、奇门、兵法与经学,于座中论古谈今,言谈洒脱超凡,令满座寂然,敬意盈胸。庞德公称赞先生数典如流水,水清似明镜,遂以水镜雅号相赠先生,不知此事可有之么?”司马徽哈哈笑道:“早闻蔡议郎学识广博,鉴古知今,今日一见方知人云不虚。议郎不远千里光临敝舍,必有雅教,尚请直言。”蔡邕道:“如此,恕蔡邕直言不讳。今汉室陵替,外戚宦竖交替弄权,天下即将大乱。先生虽避乱于此世外仙境,但心系庙堂安危,素有报国安汉之志,蔡邕心知肚明。”说着用手一指立于身侧的史侯刘辩,“我受先生故人之托,送此孩儿前来请求庇护,并请先生授以纵横治国之道,幸乞先生莫辞。”

司马徽闻得此言,不知其真正来意若何,假作面露愠色道:“议郎这是欲将我陷于是非中么?司马徽自幼于道门修持,从来不问朝廷政事,惟喜醉卧山林草堂,何云心系庙堂,素有报国安汉之志?某虽处鄙陋偏远之地,倒是素闻议郎得罪于十常侍,虽仗义直言令天下钦敬,但刚则易折,也只落得避仇江湖,几无立锥之地。议郎休看错了人,将那无边祸水引到贫道身上来。再说我乃一介山村野夫,不曾有庙堂显贵故人相交,更不识得这位小公子,何谈加以庇护,并以纵横治国之道相授?议郎首次相会,还是休要作此笑谈。”

蔡邕慨然道:“先生你道此子何人?乃当今灵帝皇子刘辩,且是洛阳玄都观主史子眇仙长高徒。先生身为鬼谷门掌门师叔,这‘共扶汉室’的师门铁训如何避得?贵门创派祖师王禅号玄微子,自称鬼谷先生,是为兵家、纵横家鼻祖,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其亲传弟子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等只学成一技之长,即各建不世之功。汉高祖于邙荡山斩白蛇起义,鬼谷门第五代掌门黄石公出,以《太公兵法》及《素书》传于留侯张良,助高祖开辟汉家天下。张良功成身退,即为贵派第六代掌门。后来王莽篡汉,绿林赤眉揭杆而起,天下复又大乱。此时鬼谷门第十二代弟子邓禹又出,挠兵关中,助光武帝兴复汉室。如今汉室倾危,天下又临劫难。鬼谷门人奉祖师张良公遗训,岂忍坐视不问?蔡邕不才,虽因直言罹祸,但道义所在,不敢独善其身以避之。今受贵掌门史子眇先生所命,以汉室江山拜付先生,岂敢以言戏之?”说毕,从怀中拿出那枚伏龙令来,并将史子眇的书信同时奉上。

司马徽当场验过令牌,又展开书信仔细看了,这才改容相向,离座再拜长揖,并请罪道:“我鬼谷门人行事向来隐秘,伏龙令之事更是知者甚少。适才只因不知议郎大人真实来意,请恕言语无礼。”蔡邕也急忙离座还礼,连称不敢当。司马徽这才以君臣之礼拜过皇子刘辩,又为皇子起名叫作“司马史侯”,认作是冀州河间府前来投亲的本家侄儿。于是叫来管家,一一交待清楚,令向庄客仆从通告,今后均以侄少爷称呼,不可走漏了风声。叮嘱已毕,遂复命家人将小少爷引向后院,安排书房卧室住所,又命厨下整治菜果酒宴,请议郎大人蔡邕痛饮一醉。席间二人纵论天下印证学问,各自佩服对方胸中所学,由此引为知己良朋。

次日一早,蔡邕盥洗已毕,见司马徽已在中庭相候。二人共进早餐,又说了些闲话,见僮仆已将司马史侯送来,梳洗得齐齐整整,宛如仙童一般,蔡邕看了心下欢喜。吃罢早膳,又饮了几盏香茗,司马徽便相请蔡议郎起身,命胡车儿背负着史侯,一行四人出得水镜庄园,向山上行来。只见一路蜿蜒曲折,山路两侧尽是茂林修竹,水流淙淙,只闻鸟鸣啾啾,并不见一个人影。行了半个时辰,已见竹丛之间闪出一条山道来,几乎垂直而上,恍如天梯。一簇人抖擞精神拾级而上,登高二十余丈,又见一道青石城墙环半山而立,山门巨如险关隘口,台级穿门而入。过了山门,便是一片平川,广约半顷,平川尽头山崖森立,崖壁下却现出一个大洞,洞口立一块巨石,上刻“白马洞”三字,也是庞德公笔体。

司马徽也不多言,带领众人径直进洞。洞内虽然比不得外面阳光灿烂,倒也并不黑暗,抬头看时,见头顶有天光射入,不知来于何处。极目望去,见那山洞深有十余丈,高约三丈,阔与高相等,规模宏伟,直如朝堂正殿。洞中石桌、石凳、石床俱全,木架上书简琳琅,琴剑挂于石壁,洞角音韵叮咚滴水成池,饮之甘冽如饴,竟是一处天然仙府洞天。因见蔡邕和胡车儿立在洞口相顾鄂然,司马徽不由大为得意,请二人入内围桌而坐,笑道:“正如蔡议郎所论,皇子刘辩若居住于水镜庄园之内,日久天长必为朝廷侦知,后患不小。但若是隐居在此洞之中习学用兵之法与治国方略,则绝无俗务打扰,亦不会为外人所知。议郎大人以为如何?”蔡邕频频点首道:“真是一个天赐所在,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为。”胡车儿也禁不住频频矫嘴咂舌:“老天爷爷!就是传说中的神仙洞府,也不过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