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十七章 古墓复活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十七章 古墓复活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越骑校尉伍孚刺杀董卓不成,只落得全家遭到灭门族诛,消息传出,满朝文武及天下诸侯无不震惊。王允正在暗中布排连环之计,未及全面发动,陡闻伍孚之死,不由暗自叹息。因见满朝议论淘淘,皆恨董卓,于是认为时机将至,遂秘制《千里草》歌谣,抄写数百张,令心腹人至关中及中原各州郡,张贴于府县要道,以及近水井繁华之处。不到旬月,天下皆传此谣,尤其学塾少儿,无不传唱。其谣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天下有识之士,无不猜出此谣应在董卓身上,惟有董卓及李儒等一班同党不知。

汉初平三年春,天下大雨,连续两个多月不停,黎民不堪其苦。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与吕布聚于王允府中,共同密谋诛杀董卓。在此之前,王允已先后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执金吾杨瓒等人多次商议未果,故此趁此淫雨不停奇异天象,再议方略。士孙瑞献计道:“何不趁此暴雨成灾,奏请天子设坛祭祀,乞神止雨?若天子允奏,则需调丞相董卓进京以主其祭祀。若董卓肯登台主祭时,我等一齐发动,必能将此国贼一举除之。”王允道:“其实自去年岁末以来,日月便阴晦不明。今春又淫雨连绵不断,乃权臣凌侵朝廷之兆。今天下万民望晴,时机成熟,若不把握天机先发制人,恐其后患无穷。除灭董贼,如今正当其时。”士孙瑞目视吕布,问道:“争奈董贼势大,我等无法近其身何?”吕布慨然道:“不妨。某已结通李肃,如此如此而行。”王允听罢,与士孙瑞相视大喜。

初平三年四月,天子献帝刘协大病初愈,勉强升殿听政。王允率朝廷百官集于未央宫,恭祝天子龙体安康,并请至东郊祭天,祈祷天睛。天子从之,即令诏告全国,并请太师董卓主祭。吕布依王允所嘱,派骑都尉李肃率十多名心腹亲兵扮成宫廷侍卫,潜伏于宫殿侧门两边,并亲自执戟立于门前。董卓闻知天子大会群臣祭天止雨,自己身为太师应司祭礼,不能不往。便命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貂蝉听说董卓进京朝会,已明知就里缘由,假作欢喜拜送。于是董卓进朝,遥见士孙瑞率群臣各具朝服,迎谒于道旁。董卓到北掖门,所带军兵尽被杨瓒率禁军挡在门外,独让御车护卫二十余人同入。董卓不疑有变,只顾乘车进宫,却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董卓见众官不似往日,见到自己时又不来拜接,觉出大事不好,遂大惊失色,急命车驾返回。

王允远远见到董卓举止有异,知道已被他看破,遂奋臂大呼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门侧应声转出李肃,率亲兵百余人上前杀至。李肃亲手持戟挺槊,直刺董卓。亲兵呐喊起处,已将董卓所带二十个近卫军士尽皆屠戮,目不暇接,旋踵即灭。董卓虽然身穿重甲,难当李肃武艺绝伦,只三两槊,已刺伤董卓左臂,复一槊杆,将其打下车来,滚倒于地。董卓不由魂飞魄散,见近卫随从瞬间伏诛,情急大呼:“我儿奉先何在,快来救我!”吕布听到董卓呼唤,即从车后健步向前,厉声叫道:“吕布奉诏讨贼!”一戟直刺董卓咽喉。董卓待要喊叫,颈上早多了一个血窟窿,眼见得不能活了。李肃窜上一步,早割了董卓首级在手。满朝重臣皆在,见董卓已死,无不欢呼雀跃,齐唱《千里草》童谣,宫内鼎沸,蔚为大观。王允遂命吕布到北掖门,向西凉铁甲军宣诏:“奉诏讨灭贼臣董卓,夷其三族,其余协从不问!”西凉将士见吕布已降了王允,哪里还敢反抗?闻诏皆呼万岁,哄地一声,尽行散去。王允又令吕布前往郿坞抄斩董卓全家,收降西凉部卒;并令李肃擒拿董卓女婿李儒,阖家满门绑缚赴市曹,尽行诛斩。自己则率文武群臣至未央宫,向皇帝复旨,报说董卓伏诛。

李儒前在伍孚全家被斩之时,已知董卓得罪满朝文武,势必难久,又见太师渐渐不从己谏,于是托病在家。此时忽被李肃领兵冲入,将全家绑缚押赴法曹,倒也早在意料之中,并不惊慌失措。待至临刑之时,转头向其老母喟然叹道:“儿固知必有今日,虽死无憾;不想却连累老母,是谓不孝之人。”其母闻听此语恨声不绝,引颈待死。可叹!李儒满腹经纶,计变百出,却只因跟错了主人,导致满门遭戳。亦是其逼勒少帝,欺凌太后,献计令吕布发掘汉室皇陵,造孽太过之报。是日将其全家六十余口,尽斩于市曹。列位看官!这一部长篇《卧龙令》中,虽然其后谋士如云,但李儒是谓第一出场,也是最早谢幕者,故在此申明。

献帝忽闻董卓被杀,这一喜非同小可,连日缠身病症一扫而光,浑身轻快,如除遍体芒刺。遂急急升殿,亲口敕封一班除贼有功之臣:封王允为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朝政;吕布任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其他除贼有功大臣如士孙瑞、郑公业、杨瓒者一并升迁;并遣大臣张种出朝,前往抚慰当日参与讨董山东诸侯。王允总揽朝纲,终得展其宏志,即令温侯吕布与义女貂蝉完婚。吕布与貂蝉终成眷属,但想到貂蝉曾**董卓,满朝皆知,心中不免耿耿。貂蝉看出丈夫心事,也不说破,谨依师父骊山老母叮嘱,依旧以媚术迷惑吕布,再以婢女侍寝,自己仍保处子之身。吕布哪里知道其中关窍?可怜始终处于梦中。王允成全吕布与貂蝉成婚已罢,命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以舒民愤。因那董卓极其肥胖,全身都是肥油脂膏,看尸军士便以火捻置其脐中为灯,致使膏流满地,一昼夜其火不灭。百姓路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可见其民愤极大,恶贯满盈。

董卓既已伏诛,其随从连滚带爬逃回郿坞,向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报知董卓已死,吕布引军将至,前来讨伐。四人自谅不能敌吕布之勇,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吕布率兵至郿坞,但系董卓亲属,不分老幼,悉皆诛戮,将董卓弟董旻、侄董璜斩首号令。收籍坞中所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均以车载回,上报朝廷。王允乃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

且说蔡邕听说董卓伏诛,不由叹道:“我是董太师礼聘回朝,那王允又素日与我不和,此番恐怕难以幸免。”遂写书一封,遣蔡七速到玄都观史道长处投书,自己则乘轿去赴庆功之宴。王允大会群臣,说起剪除董卓一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正饮宴畅谈之间,却听座间有人叹息一声:“董太师固然当斩,然尽夷三族,不亦过乎?”众官闻声而顾,无不惊骇:原来说话者不是别人,正是侍中蔡邕。王允闻言大怒,脸上变颜变色,厉声叱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夷灭伍校尉全家之时,公何不言!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叹,何也?”蔡邕叹息未了,即已知过猛醒,见王允厉言相斥,急忙离座伏罪道:“蔡邕曾蒙董卓知遇之恩,不觉妄言,愿公见谅。今愿纳还官诰,回家为民,但求留下有用之身,使续成汉史,以赎其罪。”众官怜惜蔡邕之才,又听他认错知罪,于是尽皆图救,太傅马日磾亦为之求情。王允在盛怒之下,又兼酒醉,遂不听马日磾之言,命将蔡邕速下狱中缢死。一时满朝士大夫闻者,尽为蔡邕叹息流涕,议论纷纷。王允事后亦知蔡邕罪不及死,后悔莫及。

再说蔡七领了蔡邕之命,骑上快马来到玄都观中,见到史子眇道长,呈上家主书信。史子眇拆书观道:“前承道长所托,护送少帝归京,今已两载有余。中逢大变,少帝被害,蒙道长以法力救之,隐于陵墓以待时飞,实有大功于社稷。今董卓伏诛,王允虽力挽倾覆,但以其能,则未必能安扶庙堂,兴复汉室。今外有西凉之兵,公孙瓒、袁绍等据辽东、河北、山东等地,袁术独霸豫州及淮南,刘表虎踞荆州九郡,陶谦居徐州,刘焉据益州,皆有吞州并土之心。朝廷若不能制,其乱将烈于黄巾。道长执掌伏龙令,以之号令天下英雄,以复兴汉室,其在于此时乎?少帝卧藏于天子之侧,迟早为人所用,势所必然。蔡邕背负董卓旧党之名,不为王司徒所容,死在顷刻。特请道长送少帝出京,至泰山郡守诸葛珪处,待英雄出世相佐,方可中兴汉室,平复天下。书不尽言,至嘱至嘱。”

史子眇观罢来书,已知就里,遂打发蔡七回府,自来寻找少帝刘辩。当时明月在天,展开脚下轻功,道家妙术,穿林度涧,不一刻来至北邙山麓,眼前现出一片陵墓。那少帝自从诈死,被葬于权阉赵忠之墓,其墓即称为陵。少帝和唐妃被葬后三日醒来,便以陵墓作为藏身之地,在胡车儿及臧霸陪伴下开始墓中隐居生活。那赵忠生前穷奢极欲,所造坟茔占地百余亩,地宫之内一应生活设施齐全,远离城镇人烟绝少,倒也是个极佳避世藏身之地。至董卓伏诛之时,少帝在陵墓之中已生活四年有余,已经成为一个十九岁的翩翩少年。只是常年缺乏光照,脸色苍白略显病态,倒似只有十五六岁一般。四年之中,少帝苦读水镜先生所赠兵书及治国方略,此时已经学问满腹,习成排兵布阵之艺,经天纬地之能,奇门遁甲,皆是末技。胡车儿和臧霸于此四年不离少帝左右,手中广有金银,每月两次出山采办日用生活之需,闲时便在墓室中或墓外密林里习学鬼谷门秘传绝艺,皆成万人之敌,练就奇技在身。

闲言少叙,书归正本。只说史子眇运用夜行之术,在月光之时便如一缕灰色淡烟,不一时隐入密林,潜至陵墓,以暗号扣打门环。胡车儿和臧霸听到暗号,知道师父驾到,遂出门拜见,接入墓室。史子眇见了刘辩,略略讲述朝廷情势,并说董卓已死,王允掌朝,免不得要与少帝翻案,奏请献帝重封少帝之陵。到时若察知少帝尚在世间,定致朝局大乱,汉室危在旦夕。又说了蔡邕临终遗命,即趁着王允忙于清查董党,尚不及处理朝堂之事,宜夤夜安排少帝与唐瑛化妆出逃,自己率臧霸、胡车儿一路护送,直到泰山郡诸葛珪府上。少帝闻能离开此活死人墓,自是高兴,一说即肯。于是二话不说,即命打点车仗,连夜起行。

师徒君臣数人轻车简从,一路无话,这一日来至泰山东郡,直到府衙前停住车马。史子眇即命臧霸上前叫门,门官问明身份,报入衙中官署。诸葛珪久闻史子眇大名,只是无由拜会,此时忽听说史道长光临,不由惊喜非常,命大开中门,率阖府相迎,接入后衙,置酒款待。席间问起道长来历,史子眇令斥退家仆,见再无闲人,这才将蔡邕被杀,临终托付少帝于诸葛珪的事情一一说了。诸葛珪听闻挚友蔡邕已死,放声大哭,泪流不止。宴罢,诸葛珪令家人安排下榻之所,安顿胡、臧二人及史道长一众随从归房歇了,后请史子眇与少帝进入密室。又请二子诸葛瑾和诸葛均前来,父子三人与少帝重新见以君臣大礼。少帝急命平身,请师父扶起三人。诸葛珪行完大礼,少帝令众人以宾主之礼落座,即问今后兴汉大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