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卧龙扬帆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三十九章 卧龙扬帆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且说晋主司马炎受禅代魏,尚未及发兵南征,忽闻东吴大将陆抗寇略襄阳,遂勃然大怒,诏命都督羊祜率兵拒之。自是羊祜镇守襄阳,甚得军民之心,减戍逻之卒,用以垦田。其初到襄阳之时,军无百日之粮;及至末年,库中有十年之积。因知陆抗足智多谋,只自守疆界,候其国内有变,寻机图取不提。吴主孙皓遂迁都武昌,令御史大夫丁固、诸葛诞之子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永安山贼施但聚众攻打建业,丁固、诸葛靓战于牛屯,施但败走,擒吴将孙谦。孙皓令数百人鸣鼓入扬州,杀施但家人,诏告天下,说是以荆州王气破扬州贼。

吴宝鼎三年(公元268年)春,吴主孙皓任命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分别为司徒、司空。暮秋九月,吴主孙皓起兵伐晋,亲率大军屯驻东兴,令左大司马施绩攻江夏,右丞相万彧攻襄阳,右大司马丁奉、右将军诸葛靓攻合肥,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脩则、将军顾容等率兵攻交趾叛军,四面用兵。激战之下,万彧被晋义阳王司马望所拒,施绩、丁奉分别为晋将胡烈、司马骏所败,而南征交趾军被晋将杨稷大败,刘俊、脩则战死,顾容率残军退守合浦,东吴国势大弱。次年孙皓改元建衡元年,立长子孙瑾为太子,又封另两子为淮阳、东平王。十一月,左丞相陆凯去世。孙皓派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从荆州出发,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路出发,在合浦会同剿灭交阯叛军。另遣右大司马丁奉再次北征,攻打谷阳。丁奉部在涡口被晋将牵弘击退,李勖以道路不通为由,杀死向导冯斐,其后率军无功而返,同徐存被吴主诛杀。建衡二年九月,吴宗室前将军、夏口督孙秀领家送眷数百人投晋,司马炎拜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礼遇备至。

吴建衡三年春正月,孙皓亲率大军从牛渚西进伐晋,无功而返。吴将陶璜等攻破交趾,擒杀晋置守将,九真、日南二郡复归吴国;后又平定扶严夷,设置武平郡,分交趾为新昌郡,交趾之乱始歇。是年,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相继去世。西苑据说有凤凰云集,于是次年改元凤皇元年。秋八月,孙皓征召西陵督步阐入朝,步阐据城降晋。孙皓遣乐乡都督陆抗伐步阐,收复西陵,将步阐与同谋夷灭三族,击退羊祜五万大军,围歼晋将杨肇三万援军。孙皓大喜,于是任命陆抗为大司马。右丞相万彧因被孙皓斥责忧闷而死,子弟被流放庐陵;何定邪奸事发,认罪被诛。凤皇二年秋九月,孙皓册封诸子共十一王,每王使领三千兵马。孙皓爱妃使人于市场劫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将犯人绳之以法,爱妃诉于吴主,孙皓大怒,借口他事锯断陈声头颅,将尸身扔到四望山之下。凤皇三年,会稽有传言说章安侯孙奋当为天子,临海太守奚熙与会稽太守郭诞因私论国政被治罪。郭诞功曹邵畴自杀为太守证明清白,于是孙皓免除郭诞死罪,流放建安,赞赏邵畴节义,诏令郡县塑像。乃收捕奚熙,夷灭三族。秋七月,大司马陆抗病逝,孙皓将陆抗兵马一分为五,交其五子分别统领。因吴郡有传言掘地得银,长一尺,宽三分,上刻有年月等字,于是改元天册。

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十月,武帝司马炎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当初羊祜认为,要想伐吴,须凭借长江上游有利地势,自巴郡江州顺流而下,但未得其将可用。当时吴国有童谣唱道:“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羊祜闻听此谣,细详之而解道:“此谓伐吴必是水军成功。我晋国应童谣中首将,必是名唤阿童者也。”此后正逢益州刺史王濬被召任大司农,其小字便名“阿童”。羊祜乃于劳中发现王濬之才可当重任,而其小字又应童谣之言,于是极力荐于朝廷。晋武帝司马火欣纳其谏,即命王濬为龙骧将军,在江州监造战船,训练水兵,以备伐吴。

同年,吴郡传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堵塞,今却疏通,不知何故。长老谓此湖塞时天下大乱,此湖开通,天下必致太平。又在湖边偶得石函,中间有青白色石头,长四寸,宽二寸余,上刻有皇帝二字,于是孙皓改年号天玺,大赦天下。会稽太守车浚、湘东太守张咏交不出算缗钱,就在任所斩杀,传首诸郡,京下督孙楷乃叛吴降晋。鄱阳有传言历阳山石纹理成文,为“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二十字。孙皓大为高兴,多次遣使刻石为铭,回应祥兆。天纪元年(公元277年)夏,吴主令夏口督孙慎征讨江夏、汝南,烧略居民。谗臣张俶恶行被揭发,认罪被诛。天纪二年秋七月,孙皓立成纪、宣威等十一王,每人给三千兵,大赦。天纪三年夏,合浦太守修允部曲督郭马叛乱,与手下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人鼓动士兵汇聚群众,攻杀广州督虞授。郭马自称安南将军,都督交广二州军事,殷兴自任广州刺史,吴述自任南海太守。郭马派何典攻苍梧,王族攻始兴。

当时有传言道:“吴国将败,军从南始;灭吴国者,将是公孙。”孙皓听到传言,将众臣及士卒中凡姓公孙者,皆命流放广州。忽闻郭马叛乱,大为恐惧道:“此天亡我也。”于是任命军师张悌任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任司徒;执金吾滕修任司空,转为镇南将军,假节,领广州牧,率万人从东道讨伐郭马。滕修与王族遇于始兴,战之未胜。郭马杀南海太守刘略,放逐广州刺史徐旗。孙皓又遣徐陵督陶浚,领七千人从西道而走,令交州牧陶璜领合浦、郁林诸郡之军,与陶浚一起讨伐郭马。由此江南大乱,多年战乱不息,分崩离析。

晋咸宁四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羊祜死后,天下皆哀。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泪水流到鬓须上尽结为冰。即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持节如故。荆州百姓在集市之日,听闻羊祜死讯,尽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羊祜无子,以兄羊发子羊篇奉其后嗣。荆州人为避羊祜名讳,把房户改称为“门”,另把户曹也改为辞曹。晋太康元年正月,安东将军王浑率十万大军向横江进军,参军陈慎等率部兵攻击寻阳;殄吴将军李纯率军向高望城,进攻吴军俞恭部。二十五日,李纯占领高望城,击破俞恭军,推进至横江以东,夺占有利渡江之场。与此同时,参军陈慎军攻取阳濑乡,大败吴牙门将孔忠。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等率部众降于晋军。冬十一月,晋武帝令贾充为大都督,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兵分六路,大举伐吴。司马伷向涂中,王浑、周浚向牛渚,王戎向武昌,胡奋向夏口,杜预向江陵,王濬、唐彬浮江东下。王濬、唐彬所到之地,无不土崩瓦解,东吴少能抵御者。杜预斩杀吴江陵督伍延,王浑斩吴丞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晋军所到之处,吴人望风归降。

天纪四年三月,吴国数百群臣叩请孙皓诛杀奸臣岑昬,以谢天下。孙皓不舍欲阻,岑昬已被众人所杀,诸军分食其肉。孙皓见晋军大举而进,急召陶浚从武昌回,问有何策退敌。陶浚答道:“王濬所率蜀国船小,陛下只需给我二万兵,乘大船以战足矣。”于是孙皓即大集水军,授陶浚假节钺,令来日出兵敌晋。不料当日夜间,所有吴军将士皆逃降北军,只剩空营。至此武昌以西,再无吴兵防守。晋将王濬已顺流将至,司马伷、王浑皆近边境。孙皓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之计,分遣使节奉书于王濬、司马伷、王浑等,请求降服,企图挑唆三人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部分裂。使者先把印玺送给司马伷,又向王浑呈递降书。闻报王濬此时正挥军直进,王浑便派使者至江边大营传令,命其暂停进军。王濬不理,借口风大无法停船为由,统率水陆八万之众,扯起风帆直冲建业而来,旦夕便至。

孙皓见此,遂下诏国舅何植道:“初大帝以三千兵卒割据江南,席卷交广,开伟业欲传万世。至朕末德,守成业不能安民者,因背天意也。以昏变为祥瑞,致南蛮叛乱,征不能克。闻晋兵远来,我军皆溃,张悌不返,丧军过半。今陶浚谓武昌以西无人守之,非粮不足,非城不固,军不肯战矣!彼恨战乎?是恨朕也。异兆生于天,民怨发于地,危如累卵,吴国将终结,此何地耶!天寇吴国,皆孤招致。瞑目入土,何颜见于吴国四帝!卿宜勉为奇谋,飞笔上报可也。”又诏告群臣道:“寡人不德,愧对先帝,居位多年,政教凶暴,致民久困。终天命归于有道,社稷倾覆,宗庙无主,愧如山积,并无他责。卜其折鼎,诗作讥讽。孤拒谏计短,虑事迁延。信小人而酷虐漫延,害忠臣乃昏庸不察。自寻死路而愧对诸公,大事不成且覆水难收。今大晋平治四海,致力于选拔贤才,乃诸公展现才华之机也。管仲为仇而得桓公之用,良平弃楚入为汉臣三公;舍乱择治,不谓不忠。勿因改朝,因而丧志。嘉勖休尚,爱敬动静。孤何言哉?投笔于庭!”众臣闻诏,无不大哭,更无良谋救国。

天纪四年三月壬寅日,王濬大军先至建业,舟船云集江上,三面围困都城。孙皓无力以抗,遂听从胡冲之谏,仿效刘禅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率太子孙瑾等二十一人,至王濬营门请降。王濬受璧焚榇,将孙皓送到晋都洛阳,孙吴至此灭亡。自孙权黄龙元年称帝,至孙皓降晋,计国祚五十一年。可叹!孙皓较之蜀后主刘禅,聪明机变及文治武功皆强出数倍,因狂悖自负,凶暴不仁,致内忧外患不止,终至亡国。武帝司马炎接见,赐号为归命侯。四年后亦即太康五年,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四十二岁,敕命葬于邙山。孙皓初到洛阳时,有人传播谣言,称孙皓残暴不仁之举:尝命人将水流引入宫中,若对后宫哪个姬妾看不顺眼,即马上杀之,令扔进水中冲走。另谓若有人敢直视孙皓,便会被剥掉面皮,或凿眼拔舌。晋侍中庾峻询问孙皓侍中李仁,李仁道:“世之君子因恶身居下位者,故将天下罪恶皆归之。若归命侯不降,则无此传言矣。”见李仁之答合乎道理,庾峻信以为然。

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改元太康元年,大封功臣,赏赐三军。因贾充为六路总督,武帝以其功高盖世,便令群臣计议,应封其何爵为宜。当时朝中尽为贾充党羽,齐颂其平蜀灭吴大功,论功应封相国,并掌大将军事。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刚直守正者,因皆恶贾充为人,便都不发一言。书中暗表,早在晋代魏禅之初,贾充便欲独擅武帝专宠,只忌侍中任恺威望,不能恣意妄为。于是心生一计,便举任恺为太子少傅,以为东宫官属,意图削去其侍中一职。未料司马炎既加任恺太子少傅,仍留侍中职位,贾充聪明反被聪明所误。

泰始七年,鲜卑秃发树机能侵扰雍州,任恺即以贾充威望智谋素著,又是朝廷重臣,曾督军平蜀灭吴,便举其再次领兵,前去镇抚边族。庾纯附议,武帝即命贾充加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出镇长安。贾充不愿远离朝廷,由此深恨任恺。后经荀勖献计,贾充以其女贾南风为太子司马衷完婚,才得以留居洛阳。于是贾充故意上表称赞任恺,荐其理选举诸官杂事。从此任恺事务繁忙,与司马炎见面机会减少。贾充即与党羽多番诬陷中伤,令任恺多次被免官,难升高位。此次灭吴之战时,武帝使贾充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军。贾充怕遭失败,极力反对出兵,司马炎不悦,以御驾亲征相胁,贾充方被逼接受任命,领中军南屯襄阳,为诸军节度。东吴荆州诸将皆降,贾充复上表求罢兵,以为东吴不能一举覆灭,而战事一旦延续则会有疫病在军中流行。其党羽荀勖亦上奏附和贾充,武帝又不纳。

话休叙烦,书接前文。贾充因屡次反对攻吴而惧,哪里还敢当众叙功?见众心腹党羽谀词如潮,愈加不安。武帝司马炎见状,心中明白,于是诏命贾充任太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太康三年,贾充病重,交出印绶退位。司马炎派侍臣问候,又派太医医治,皇太子以至宗室都来探望贾充,帝眷仍隆。四月贾充病逝,时年六十六岁。武帝令议其谥号,博士秦秀认为贾充行事多有悖谬,应谥荒公。司马炎不肯,最终听从博士段畅意见,终谥为武公,追赠太宰,并大加赏赐其家人,葬礼依从霍光和司马孚形式,更拨给一顷墓地。

封罢平吴功臣,司马炎便令心腹人四下打听诸葛家族行踪。心腹人数日后回奏天子:“汉司隶校尉诸葛丰,所生二子:长为诸葛珪,官任汉泰山郡丞;次为诸葛玄,原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后为刘表属吏。诸葛珪已故,所生三子:长为诸葛瑾,官至东吴大将军,其后皆因诸葛恪被灭族,再无遗留;次为诸葛亮,蜀汉丞相,封武侯,因子孙皆战死于绵竹,再无遗留;三为诸葛均,蜀汉长水校尉,有子诸葛望,于武侯死后携家而走,不至所终;诸葛玄生一子,名为诸葛诞,曹魏征东大将军,因淮南之叛而灭族,有一子诸葛靓逃至东吴,封左将军,于灭吴后不知所踪。另有一女因嫁与琅琊王司马伷为妃,故未见诛。”司马炎点头嗟叹不止,重赏心腹使去。自思诸葛靓逃走不知所踪,必在其姐丈司马伷家躲藏,于是只带几个侍者,微服至琅琊王府。诸葛靓果然就在姐家,忽闻晋天子驾到,急逃至厕中而避,自思道:“司马炎乃九五至尊,总不成会找到茅厕里来。我便此等其离去,始终不肯露面便了。”

因见天子司马炎忽至府中,将琅琊王吓得不轻,急率王妃及诸子接驾,请至中堂,然后以君臣之礼参拜。司马炎并不说明来意,潜令侍从潜行搜索阖府,便有琅琊王府家人遂以实情相告,侍从继而回报武帝,说诸葛靓躲于厕中。司马炎遂亲至厕,见到诸葛靓,亲执其手道:“卿不记幼时交情耶?何避而不见?”诸葛靓掩泣道:“我未能漆身毁面,被陛下识出,实在愧恨万分。”于是同至正堂,以兄弟之礼相见。司马炎暗道:“你倒与我平辈论礼!若从我生父刘康论起,少帝刘辩便是曾伯祖;武侯是你堂伯,你便是我叔祖辈矣。既不愿以君臣大礼拜我,咱们便两下扯平了罢。”于是欲召诸葛靓入朝为侍中,诸葛靓拒不接受。司马炎想到诸葛一门只余下这一支骨血,也便不再强迫。即赐免死金牌,又厚赏金银,使其回山东老家,安度余生。后诸葛靓回到家乡,仍因晋室与其有杀父之仇,而终身不向西而坐——因洛阳位于琅琊之西故耳。这一日,忽有人从荆南来,携至锦盒一只,说是武陵郡桃花源中故人所遗,代为转赠。诸葛靓开盒视之,却见是五枚金牌,各刻“卧龙令”三字。

司马炎因见诸葛家再无他人可以来朝居官,于是大封司马家同姓诸王,使其以郡为国,各置军士,拱卫中央。汝南王司马亮为大都督,都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楚王司马玮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赵王司马伦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汉中;齐王司马冏为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徐州;成都王司马颖为镇北大将军,镇邺城;河间王司马颙为平西将军,镇关中;长沙王司马乂和东海王司马越任职朝廷。诸王由此各掌封**政大权,为此后八王之乱张本。又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严禁私募佃客。招募原吴、蜀人民充实北方,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颁行户调式,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矫以仁俭,不能自存者赐谷每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

晋武帝因长子司马轨早死,其他诸子年幼,于是使杨皇后所生司马衷嗣位,早于泰始三年正月丁卯日,便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司马衷性鲁钝,世言更谓其为白痴。卫瓘与和峤力劝武帝废之,然司马炎奉伯祖孔明之卧龙令,身负传承汉室重命,深恐身后皇位落于司马氏族系,更因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幼而聪敏,似有君主之资,为武帝甚爱之,故因爱其孙终不废乃父储君。列位看官!刘琰临终一片苦心,只为刘氏江山,实在可悯可叹!然司马衷尚不如其伯祖刘禅,奈何!守器非才,皇权旁落,乱源已成。太熙元年,武帝司马炎病重,此时国无重臣可托,满朝文武惶恐不安。国丈杨骏趁伺候帝疾之便,趁机撤换公卿提拔心腹。司马炎病情稍转,急召汝南王司马亮来朝,令与杨骏共辅王室。司马炎病危,皇后杨芷奏请让其父杨骏辅政,司马炎无语,于两天后驾崩,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峻阳陵。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改元太安元年,陈留王曹奂于此时在封国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朝廷谥号元皇帝,称“魏元帝”。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致十六年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且说诸葛靓隐居在山东琅琊老家,眼见天下大乱将至,遂选一个风和日丽季节,趁着飒爽秋风,携家人自渤海国出海,乘一艘大船,向东泛海而去。漂泊旬月,沿海岸而行,打渔为乐,居无定止。这一日航行至灵山东北海上,见有一岛,林木峻秀,别样景色,自与中原不同。便令泊住船只,令家人在海滩上稍憩,不得远离大船;自与水手前去岛上寻找淡水,再找本地土人购置些食物。到了集市之上,经过打听,土人报说此地海湾名叫鼓子洋,岛上有山,名百岁山,山上有谷,名五老谷,谷中有一种耐冬花,其初开时为粉红色,转至深红而凋谢,却结绿桃,历百日而桃绽,复开白色花朵满树,不晒自干,抽之成丝连绵不绝——名曰“棉花”,其树高三丈,双手合围粗细。诸葛靓大奇,于是令水手自去打水购物,与二从者徒步上山,果见有一阔大山谷,谷中花树盛放,正如土人所述,一字不差。

诸葛靓见谷中并无一人,因为好奇,于是令二仆前往谷中,摘取棉花,打作一个大包,即回泊船之处。见水手已回,于是下令开船,继续航海。船行未远,忽见对面一个老者自驾小舟而来,穿着芒鞋道袍,便如神仙中人。老人见诸葛靓等人服饰,于是问道:“列位来自中原么?今乃何朝何代?”诸葛靓如实答之。老人忽见船上包裹中露出棉花,随即呵斥道:“此非世间俗物,乃某育之与人抵御严寒者,未到传于中土之时,可速弃之。”又道:“齐国即墨有道学先生胡峄阳者,可替我问候——某乃颖川徐元直也。”说毕连人带船不见。诸葛靓惊疑非常,于是令船返航。海上忽起大风,大船将覆,直到所摘耐冬花包裹被卷落海中,大风方止。诸葛靓急令家人检查行李时,却忽然发觉,那五支卧龙令牌,亦皆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