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偷渡阴平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三十五章 偷渡阴平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却说钟会引大军进入汉中,离剑阁二十里下寨。立营方稳,雍州刺史诸葛绪引兵来见。原来诸葛绪依三路进兵之策,引兵把住阴平谷口,切断姜维退路。姜维从沓中败退,见有魏兵拦截,即自孔函谷向北,欲绕道而东,佯作出兵攻击诸葛绪之后。诸葛绪果然中计,驱兵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姜维则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合兵,据守剑阁。诸葛绪赶来阻截,因此差了一天,没有赶上姜维,使其进入剑阁;邓艾进至阴平,发书至诸葛绪大营,欲与其合兵南下。诸葛绪不从,领军东向来见钟会,如此如此,诉说原委。钟会听罢,本来欲专军权,此时见机会难得,便忽然翻脸,诬告诸葛绪畏敌不前,令将其押回洛阳治罪,却留其部下军马归于自己统领,随即引大军南下,被姜维阻于剑阁,攻打不下。

列位看官!钟会此时前有剑阁雄关,寸步难进;背后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东溯汉水,至此已自处于绝地也。于是顿兵雄关之下,不由日日犹如芒刺在背,进退失据。魏军十万之众,日费粮米百万斤上下,时日一久,到何处去筹措?果如姜维所谓“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矣。若到粮尽之时再被迫退兵,蜀汉之军必自诸城并出,前后夹击,则今日之败,将比昔年曹爽更惨。钟会思前想后,于是亲修书与姜维,令人送至关上,劝其归降。姜维拆书看道:“某闻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姜维大怒,喝道:“你如今已临绝境,自身难保,尚在此玩弄笔墨,嘻笑姜某耶!”于是遣回来使,置之不理。钟会文笔虽佳,但面对天险,简牍无施其用,还是得用武略攻之,只得硬起头皮仰攻剑阁。姜维列营守险,也学起老对头邓艾在祁山之计,只是坚守不出。试想魏军强攻黄金、汉乐已近两月尚且不下,又安能一鼓攻克剑门?只是白白损兵折将罢了。攻关不克,钟会只得暂时引兵后退三十里扎营,魏军开始粮食不继,军心动摇,众将皆谓即将前功尽废。

冬十月,蜀汉后主闻报魏军顿于雄关之下不退,于是修下国书,遣使送至建业,向吴主告急求援。吴王孙休应诺后主之请,即派兵三路:大将军丁奉率领诸军进兵寿春;将军留平到南郡联合水军都督施绩,向北进兵襄阳——施绩即朱绩也,此时已复其本姓;将军丁封、孙异引一支军至沔中去救援蜀汉。邓艾闻吴兵来救,急上书司马昭道:“今蜀寇大受挫折,若待吴人来救,则前功尽弃矣。我应乘胜追击,以奇兵胜之。臣察自阴平沿小路经汉德阳亭,若奔袭涪县,则距剑阁西有百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某请领精悍之兵,直击成都可也。姜维死守剑阁,若闻某出阴平,必引兵救援涪县,则钟会正好乘虚而入剑阁。若姜维不救涪县,则某即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攻其空虚之地,必败守敌也。”司马昭看罢,如骑虎背,无可奈何,只得回书准行。邓艾于是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相持不下,独自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钟会闻知,也派部将田章等随后跟进。

邓艾选兵三万,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行百余里,又选三千兵下寨。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峡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皆是无人之地。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途中又粮运不继,军士多次陷入困境。魏兵沿途下了数寨,以备后路,并接应大军,便只剩下二千人马。前至马阁山时,见道路断绝,进退不得。部将见蜀道如此之道,皆生退心。邓艾身先士卒,遂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诸将随之。方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傍有一石碣,上刻:“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丞相诸葛武侯题。”邓艾如见鬼神,不由吓了一溜跟头,从人急忙扶起立定,犹自惊骇不已。细详碑文中字句,“二火初兴”,谓今岁乃魏炎兴元年;“有人越此”,是谓有人带兵从此进入西川,指自己也;“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却不明其意,但既有“死”字在内,颇觉不吉。儿子邓忠却笑道:“此易解耳。今姜维与钟会正在剑阁以大兵相争,不久皆会自死——父亲何必自忧?”邓艾深以为然,遂慌忙对石碣再拜道:“武侯真神人也。我今生不能以师事之,惜哉!”于是率军出于阴平险道,出其不意直抵江油城下。守将马邈毫无准备,见魏军从天而降,以为神助,遂不战而降。

蜀后主闻报江油失守,急派武侯之子、卫将军诸葛瞻引成都后备大军七万余,前出江油抗击邓艾,令黄权之子黄崇为参军。诸葛瞻遂令亲子诸葛尚为先锋,前至涪城,扎兵城外。黄崇谏道:“魏军越阴平险道而至,闻只有二千军士,且无战马。将军宜速行复夺江油,据险而守,无令敌军得入平地也。”诸葛瞻不以为然,说道:“我父遗下八阵战法,专利于平野作战,彼若来时,定使其片甲不归也。公不知兵,请勿多言。”于是勒兵不动,列阵以待邓艾军来。邓艾即夺江油险地,又得城中军需补充,于是元气渐复,引兵来攻涪城。诸葛瞻令子诸葛尚迎敌,被邓忠所败,溃不成军。诸葛瞻于是放弃涪城,退守绵竹。邓艾得了涪城,即遣使致书诸葛瞻,劝降道:“公奋先父武侯余烈,天下无不敬仰;今若举城以降,某必表为琅邪王,绝不食言。”诸葛瞻怒斩使者,将数万大军在绵竹城前列阵,以待邓艾。

列位看官,诸葛瞻此举谬矣,直送了其父苦心经营之数十年蜀汉江山社稷也。你道邓艾兼程行险道七百余里,到江油之时已近油尽灯枯,强弩之末,粮秣已绝。且沉重铠甲及兵器都遗留山谷之中,到此还能一战否?若江油马邈不降,邓艾与其二千兵必自死矣。马邈虽降,当时诸葛瞻领成都数万人马已赶至涪城,若复来夺取江油,邓艾并无守城之具,亦必全军覆灭,绝无幸存之理。但诸葛瞻在涪城却止步不前,已失去击败邓艾良机;后又让全军退守绵竹,至邓艾趁机占领涪城,获得充足补给,并尽得府库军械,此非资敌自杀而何?随后却又放弃固守绵竹,带全军和邓艾军野战,则错上加错,谬之更谬矣。

当时若论蜀汉兵力,当时南中督霍弋尚有精兵万余,右将军阎宇也领永安两万余精锐奔赴成都途中,同时姜维也引兵四万于剑阁,邓艾已临三面受敌绝境。便是钟会之军,困境亦与邓艾相同,只余苟延残喘。若是诸葛瞻在绵竹拒守月余,再兼吴军三路攻魏援蜀,司马昭无力救援西军,邓艾千里奔袭壮举,即成为军事笑话,何论经典奇袭案例?则司马昭灭蜀之战,当比之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守街亭,更为荒谬至极矣。遥想当年西蜀大将张任,曾在此城死拒先主刘备一年,使其不能前进半步,且设计射杀凤雏庞统,其用兵之法,较今之诸葛瞻强之甚哉!蜀汉实是直接亡于诸葛武侯亲子之手,读史至此,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闲言少叙,书接前文。且说邓艾听闻诸葛瞻在平野列阵以待,不由大喜,以手加额道:“侥天之幸,蜀汉当灭,令某成此大功!”此时后续各营兵马已至,三万军聚齐,并得府库器械装备。于是兵分两路,派邓忠攻打诸葛瞻右翼,司马师纂攻其左翼。诸葛瞻以父传八阵图敌之,邓忠、师纂失利退回,对邓艾说道:“贼兵战阵牢固,不可击破。”邓艾大怒道:“我孤军深入七百余里,生死存亡全在此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要将其二人斩首。二将策马奔回,挥军再战,邓艾亲临督战,登将台指挥全军,以司马望所教破阵之法,终大破蜀军。说话的,你道邓艾与姜维在祁山前斗阵,几无还手之力,因何今日如此轻易便破了此阵?只因诸葛瞻学得不精,故此照猫画虎,反类其犬。虽皆受武侯亲传,奈个人悟性不同,用心不一也。可叹!邓艾挥师大进,遂克绵竹,杀蜀将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及参军黄崇及尚书张遵。绵竹陷落,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逼近成都。列位看官!此一场大战,邓艾趁两军主力钟会与姜维在剑阁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正面防御,直捣蜀都成都,可谓首创中国战史上著名奇袭战例。魏高祖武皇帝当初奔袭乌桓,及晋宣文帝司马懿远征辽东公孙渊,皆不如此战之奇险万状,于此表明。

绵竹残军败回成都,急报与后主刘禅,说诸葛瞻父子皆没于王事。后主闻之大惊,急召文武商议。多官议道:“兵微将寡,难以迎敌;不如早弃成都,奔南中七郡。其地险峻,可以自守,就借蛮兵,再来克复未迟。”又有别论道:“蜀、吴既是同盟,今事急可以投之。”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道:“你众论皆不可。南蛮久反之人,今若投之必遭大祸。举国投吴更是可笑,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臣料魏能吞吴,吴不能吞魏。若称臣于吴,是一辱也;若吴被魏所吞,陛下再称臣于魏,是两番之辱矣。不如直接降魏,其必裂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以保安黎民。愿陛下思之。”后主未决,退入宫中,见皇后张氏。张后问道:“陛下一向逐日欢乐,今愁眉不展为何?”后主道:“魏军至矣!姜维今以四五万兵在剑阁敌住钟会十余万大军;驸马诸葛瞻父子战死于绵竹;吴国又救应不及。谯周劝朕投降,不失王公之位,且如当年山阳公一般不绝汉祀。但某思先帝创业不易,相父呕心沥血打下江山,若使别姓之人轻易得之,吾其不成千古罪人也?史官需不好看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